内容简介 · · · · · ·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卑,是怎样从落后状态乘时崛起,担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历史任务?
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但他不是在传统北魏史的框架内,而是以北魏建国之前的代北时期为焦点、包括北魏时期的框架内,去探求拓跋部所体现的历史意义。他以敏锐深邃的史学眼光,论证了拓跋在与代北乌桓共生的百余年中发育成长,并从此积累了经验和力量。拓跋珪用野蛮手段建立残酷悖伦的子贵母死制度,暴力离散母族、妻族部落组织,巩固了拓跋君权和北魏政权,把拓跋部落联盟带进文明社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拓跋珪的野蛮手段使拓跋部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留下了后遗症,以致后人不知道把拓跋史诗中充满野性的历史素材如何裁剪成皇帝认可的体面的国史。北魏国史大狱之兴以及北魏史学不振,根源盖出于此。
书中发表“猗卢之碑”残石版资料,亦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执着于历史新知的获取需要学界...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卑,是怎样从落后状态乘时崛起,担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历史任务?
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但他不是在传统北魏史的框架内,而是以北魏建国之前的代北时期为焦点、包括北魏时期的框架内,去探求拓跋部所体现的历史意义。他以敏锐深邃的史学眼光,论证了拓跋在与代北乌桓共生的百余年中发育成长,并从此积累了经验和力量。拓跋珪用野蛮手段建立残酷悖伦的子贵母死制度,暴力离散母族、妻族部落组织,巩固了拓跋君权和北魏政权,把拓跋部落联盟带进文明社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拓跋珪的野蛮手段使拓跋部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留下了后遗症,以致后人不知道把拓跋史诗中充满野性的历史素材如何裁剪成皇帝认可的体面的国史。北魏国史大狱之兴以及北魏史学不振,根源盖出于此。
书中发表“猗卢之碑”残石版资料,亦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执着于历史新知的获取需要学界长远积累的愿望,修订本对原书有较多改动,订正了一些使用和认知史料的不足,也有若干见解上的变动。仍然意在提供一种研究的思路,奉献给同好读者,共做进一步的考索。
作者简介 · · · · · ·
田余庆(1924—2014),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有《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
目录 · · · · · ·
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
——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
独孤部落离散问题
——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二
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研究的构思问题
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
——《魏书·序纪》有关史实解析
《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
——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
文献所见代北东部若干拓跋史迹的探讨
关于拓跋猗卢残碑及拓本题记二则
——兼释残碑出土地点之疑
附录一 关于拓跋地境讨论二题 曹永年
附录二 《魏书》所见的若干乌桓姓氏 滕昭宗
修订本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开局修史,不但当局有所标榜,有所避趋,史臣也会有所迎合,而执事者又迎合史臣。崔浩总裁史事,首在破邓渊狱后史臣裹足局面,一切惟“务从实录”是崇,显示自己忠于太武帝的付托。而竞趋之士又为了迎合崔浩,以国史刊石立衢,“欲彰浩直笔之迹”。古来权势宠幸于臣君相与之际,有时未达一间,酿成事端,自贻伊戚。智如崔浩,也不免忘乎所以,竟不思伴君伴虎之谚。所以高允议论崔浩国史刊石诸事,竟说出了“分寸之间,恐为崔门万世之祸”的重话来。崔浩希君之旨,以实录为依归,以直笔相标榜,终于栽倒在直笔之下!他可能至死也未曾明白人主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直笔。人主的复杂心态使希旨者祸福无常,给史学造成祸害,问题不正是处在“分寸之间”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 -
高允自言"然浩综务处多,总裁而已。至于注疏,臣(高允)多于浩",见《魏书•高允传》。此处"注疏"二字,当作"著述"为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拓跋史探"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拓跋史探"的人也喜欢 · · · · · ·
拓跋史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 更多书评 23篇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限时抢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8.8分 44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9.1分 384人读过
-
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 (201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 (无心恋战)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2018待购新书 (看闲书)
- 新书架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拓跋史探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小肖 2019-07-31 13:10:45
先生治北魏史的相关论文集,主要探讨了“子贵母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部落离散”的两个个案(贺兰部落、独孤部落)、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代歌》与北魏国史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是先生于细微处发现的大问题,感叹先生治史用功之深,思辨功力之巨。其中《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研究的构思问题》一文,最能体现先生的治学态度,相比易中天之流,是何其的严谨谦逊!限于我的史学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长文《代北地区拓跋与乌... 先生治北魏史的相关论文集,主要探讨了“子贵母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部落离散”的两个个案(贺兰部落、独孤部落)、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代歌》与北魏国史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是先生于细微处发现的大问题,感叹先生治史用功之深,思辨功力之巨。其中《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研究的构思问题》一文,最能体现先生的治学态度,相比易中天之流,是何其的严谨谦逊!限于我的史学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长文《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未能阅读学习。 (展开)
0 有用 乔峰 2022-04-24 11:52:51
田先生在《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研究的构思问题》里说:其实这个问题也算不上新鲜,它无非是一个野蛮人忽然做了皇帝,采取了灭绝人性的野蛮手段来巩固皇统,而且颇有成效,如此而已。 实在是简洁易懂。
4 有用 她要一块罗马表 2020-02-21 16:11:53
感谢微信读书
1 有用 专程路过 2020-02-29 17:20:54
野蛮是自杀父兄无罪、儿子娶母亲的亲妹妹;文明是子贵母死、国史之狱。虽然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但“仁”终究难逃“儒皮法骨”的荒唐。田先生是经历过野蛮的,“探头探脑”地进入拓拔史探,想来也是以荒唐对荒唐。
10 有用 虫虫 2020-12-21 18:13:01
继《北魏平城时代》之后读的这本,内容结合比较紧密,互相参考很有价值,相比之下,《平城时代》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而田余庆老先生对史料的挖掘则更加细腻,从细节出发把控全局,探讨了离散诸部和子贵母死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推断出了六镇之乱、崔浩之死与离散诸部的前因后果,由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田余庆对道武帝的残忍和文明太后的擅权之路颇有微词。而后最让人耐人寻味的还是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作为历史上各自强盛一时的... 继《北魏平城时代》之后读的这本,内容结合比较紧密,互相参考很有价值,相比之下,《平城时代》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而田余庆老先生对史料的挖掘则更加细腻,从细节出发把控全局,探讨了离散诸部和子贵母死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推断出了六镇之乱、崔浩之死与离散诸部的前因后果,由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田余庆对道武帝的残忍和文明太后的擅权之路颇有微词。而后最让人耐人寻味的还是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作为历史上各自强盛一时的民族,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碰撞和融合,这种共生关系构成了北魏长期稳定的民族基础。 (展开)
0 有用 Leon 2023-02-05 21:14:48 北京
一直对平城在北魏的修建,定都和事迹报着极大兴趣,对北魏政权历史(不是文化历史)感兴趣的应该可以看看。
0 有用 icewanderer 2023-01-30 08:42:17 天津
微信读书第六十七本。田余庆先生的学术作品,略有枯燥。子贵母死,离散部落,乌桓共生,这段拓跋历史所知几乎为零,读来十分磕绊。看点在于拓跋留存于世不多的史料之间,抽丝剥茧,探寻真相,可谓大开眼界。亦可一窥学术著作的风范,比起那些历史普及书来,不可同日而语。
0 有用 鹿鸣 2023-01-24 22:54:15 山东
看完全书,与初读时感想不同。现在看来,本书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为什么是北魏而不是其他政权结束五胡十六国乱局?关于这个问题,田先生认为应从内外两方面回答,首先,拓跋部通过离散部落、子贵母死之制成功整合内部,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政治体;其次,拓跋部在代北地区与乌桓、独孤等部族长期共生的经历,孕育了一个包容乌桓及其他族的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拓跋部。而第六篇北魏国史之狱则是前面内容的“衍生品”。另外,从书中田... 看完全书,与初读时感想不同。现在看来,本书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为什么是北魏而不是其他政权结束五胡十六国乱局?关于这个问题,田先生认为应从内外两方面回答,首先,拓跋部通过离散部落、子贵母死之制成功整合内部,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政治体;其次,拓跋部在代北地区与乌桓、独孤等部族长期共生的经历,孕育了一个包容乌桓及其他族的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拓跋部。而第六篇北魏国史之狱则是前面内容的“衍生品”。另外,从书中田先生对“野蛮孕育文明”的追问和思考,可以看出,这本书确实如罗新所言,“凝聚着深刻的时代体验和历史反思”,这段历史就是GCR;至于为何将反思gcr融入书中,从书中对北魏修史的探讨可以看出,大概与90年代以后创作环境、社会舆论、政治转向等变化有关,所以罗新才说这本书源于作者乐观情绪被打消之后的沉郁深思。 (展开)
0 有用 时笙 2023-01-22 22:15:58 河南
『魏晋南北朝史01』北魏史研究成果集结,主要内容为北魏后宫子贵母死制度、贺兰和独孤部落离散问题、拓跋和乌桓共生关系以及北魏史料考察。 子贵母死制度:背景是拓跋部无序继承的传统、强大外戚部族强力干预拓跋事务、拓跋从联盟共主整上升为专制国家,出于这些需要,道武帝需要扫除障碍而摸索出了子贵母死这种运作方式,并逐渐制度化。。 离散部落:用以杜绝外家为乱,从巩固帝业的角度来审视,和子贵母死制度的目的是一致的... 『魏晋南北朝史01』北魏史研究成果集结,主要内容为北魏后宫子贵母死制度、贺兰和独孤部落离散问题、拓跋和乌桓共生关系以及北魏史料考察。 子贵母死制度:背景是拓跋部无序继承的传统、强大外戚部族强力干预拓跋事务、拓跋从联盟共主整上升为专制国家,出于这些需要,道武帝需要扫除障碍而摸索出了子贵母死这种运作方式,并逐渐制度化。。 离散部落:用以杜绝外家为乱,从巩固帝业的角度来审视,和子贵母死制度的目的是一致的,子贵母死制度是离散部落的延续。因为两者内蕴想通,所以不同篇目交错提及。 共生关系:拓跋和乌桓的共生关系是趋同的表现,正是因为拓跋包容了乌桓和其他族变成了更有生命力的新拓跋部,才能完成结束十六国纷争的时代任务。 代歌:前有邓渊崔浩国史冤案,后才有百余年史风污染。P231 后之视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展开)
0 有用 空山 2023-01-20 08:13:33 四川
从拓跋珪确立“子贵母死”的目的和历史原因为落脚点来探讨北魏的历史问题,北部崛起(内部)、离散部落(母族)、周边关系(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一篇好棒)、国史修纂(两次国史案),让我们能窥探到一点真实。无论从政治到民族,还是从内部斗争到外部战争,拓跋部的崛起和最终的灭亡都对十六国的结束起了重要且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道武和太武对史料的两次大篡改,想知道真相困难重重,田先生从细微处见宏观,洞察力十足... 从拓跋珪确立“子贵母死”的目的和历史原因为落脚点来探讨北魏的历史问题,北部崛起(内部)、离散部落(母族)、周边关系(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一篇好棒)、国史修纂(两次国史案),让我们能窥探到一点真实。无论从政治到民族,还是从内部斗争到外部战争,拓跋部的崛起和最终的灭亡都对十六国的结束起了重要且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道武和太武对史料的两次大篡改,想知道真相困难重重,田先生从细微处见宏观,洞察力十足,逻辑满分,可惜史料太少,推测的结果有些让人稍觉矛盾。 其实无论是母强立子亦或母贵子死,都是加强皇权的手段而已,为权利牺牲人性,必要,却可悲。 “野蛮行径却产生了文明效果,这就是野蛮孕育文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