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的书评 (58)

帮我们重新审视生命中惟一确定的事情——Leo鉴书147
对生命而言惟一确定的事情就是死亡,与此相对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思考和面对的事情,基本没有之一。本书帮我们重新审视死亡,看完之后虽然不会马上对自己早晚将离开这个世界非常释然,但是会让我们相对轻松——可以从哲学角度再次理解这件事。 首先,永生未必是件好事。可以肯定...
(展开)

从《死亡》开始,打开西方哲学的万花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卡根教授的“死亡”课程作为耶鲁大学公开课在网上流行已久,广受好评。打开这本书细细品读,作者以“死亡”这个话题为出发点,涉及到了西方哲学特别是心灵哲学中众多核心问题,打开了西方哲学的万花筒,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 整本书总体而言可分成两部分,前九章主要是和”死... (展开)
Die follow Life
最早关于死亡的记忆是三四岁,太爷爷受不住儿媳妇折腾,无病无灾地在一个午后喝了一瓶敌敌畏,然后再也没起来。大概是初秋季节,他躺在门板上,脸上盖了一张红色的冥纸,周围大人们忙来忙去,我走过去掀起那张冥纸,戳他的脸,叫他起来。 第二次是十岁,平时玩得好的姐妹两个,...
(展开)

关于死亡,我们不妨敞开来聊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或多或少多经历过周围人的离世,说陌生是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亲身走近它,即使我们知道每个人终将与死神碰面。 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确定又是存疑的。确定是因为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是百分百,说存疑是谁都无法预料这件事何时会到来... (展开)
死亡也是一门课《耶鲁大学公开课 死亡》
死亡也是一门课《耶鲁大学公开课 死亡》 死亡也许是我们遇到或者将要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可是我们却因为找不到答案,往往选择回避。耶鲁大学开设了一门名叫死亡的课程,我想大家一定能够很感兴趣。 在封面上就能够看到瘦弱的谢利卡根教授,盘腿坐在讲台上,然后侃侃而...
(展开)

哲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语言
《死亡哲学》里 卡根教授探讨关于灵魂的话题 ——“死后有没有生命” 他举出类比 探讨“生命终止之后有没有生命” 就好比问“吃光了盘子里的食物后盘子里还有没有食物” “电影结束之后电影会怎样”等等 对此类问题的答案 他一言统之——“一旦你明白你问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就包...
(展开)

当谈论死亡时我们该说些什么—读谢利·卡跟《死亡哲学》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口气熬夜读完谢利·卡跟的《死亡哲学》。这本书是卡跟在耶鲁等有关高校开设的课程所写的讲义编著得来,书中对哲学史上的很多终极难题直接选择跳过或者言简意赅地整理总结出几种类型,仅选择了灵魂是否存在、死亡的好处与坏处等两三个核心问题,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表述。书中引... (展开)
哲学冰冷的笔锋也许不适合谈论死亡
家住农村,村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差不多有两三千人。因为是农村,平日里谁家出了什么事大多都能打听到,尤其是红白大事,连时间地点外加缘由都能知道的清清楚楚。 每年春节回家过年,大多都能听父母说起谁家又少了一副碗筷。而今年不只是听说,竟在春节前后亲眼目睹了几...
(展开)

《耶鲁大学公开课 死亡》 [美]谢利.卡根著 贝小戎等译
死亡,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作者却从哲学的角度,让我们辩证的思考这个问题。 作者从灵魂是否存在这一论题入手引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主义:二元论、物理主义、灵魂论、肉体论,人格论及其后的剥夺解释论等。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天早上醒来,当你去洗漱的时...
(展开)

精彩的有关于死亡的哲学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非常精彩的有关于死亡的哲学书,汇集了历史上很多有关死亡的哲学问题的思考,但毕竟是哲学,读得比较慢,也常需要读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书中的各种观点及举例。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主要从形而上学的角度上进行一些讨论,如二元论(灵魂、肉体)与物理论(只有肉体),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