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湾的书评 (95)

长亭 2015-08-16 13:35:53

对《大河湾》的几句批评

这个世界,时间挑选着历史,历史挑选着政治,政治挑选着生活,生活挑选着我们。不,这甚至不是一种挑拣,世界只是在不经意间成就它所毁灭的,毁灭它所成就的。而有时,我们会错误地反过来相信这点,相信未来的辉煌,相信文明的胜利。这相信背后,藏有我们看不到的、夕阳余晖般...  (展开)
影随茵动 2014-08-29 16:24:39

漂泊者的文明之路

继《米格尔街》之后,奈保尔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守夜人记事簿》、《模仿者》、《游击队员》等一系列小说中进一步深切地展示了宗主国家下移民者的生存困惑与文化挣扎,从普通民众到智识分子,再到政权人物,所有人最终都无法于流放者的桎梏里突围,无处安放的精神直指...  (展开)
安提戈涅 2012-02-25 22:22:52 译林出版社2002版

流动的目光

奈保尔的《河湾》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极佳之作。迷离摇摆的情感随着足迹与目光的不断流动,在河流之湾淌成一曲关乎存在者永远“在而不属”的挽歌。 故事以萨林姆的观察叙述为主体,这是一位在非洲生活百年的穆斯林家族后人,他从准岳父手中接手了一个刚果河弯处的小店,以...  (展开)
Luke 2008-06-13 08:54:52 译林出版社2002版

奈保尔之所以为“右派”

《河湾》,奈保尔关于后殖民时代非洲的名作。因为奈保尔对后殖民地国家(加勒比海、南美、非洲、南亚等等)的批评,他被认为是保守的“右派”,但是很多时候,奈保尔的批评也未尝没有道理。就以非洲为例,殖民地时代结束几十年了,我们还是一直听到那片大陆传来的战争、饥荒、...  (展开)
百药 2014-10-24 18:36:11

变色龙的目光与角色扮演

《大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说该书还原了一个多重话语下“真实的非洲”。但是对于非洲,对于历史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大河湾》仍旧是杰作,它的主题不仅是非洲,而是与每个人都相关的,更为宏大的东西,那就是变化,以及面对变化时的身份焦虑与角色...  (展开)
【读品】 2006-11-22 23:08:16 译林出版社2002版

【读品】无根大陆上的漂泊者

尔钦-无根大陆上的漂泊者-评奈保尔《河湾》 非洲,一个遥远的名词;漂泊者,一个孤独的名词:二者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沉重的主题——《河湾》的主题。 《河湾》,二○○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籍特立尼达作家V•S•奈保尔1979年的作品。奈保尔因其在殖民地国家上与萨...  (展开)
万延元年的足球 2022-03-05 10:02:10

大河湾与身份认同,奈保尔与福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三时选了学校开的外国文学课,任课老师是复旦梁永安老师,这篇文章有幸作为结课论文拿到了满绩(虽然水平并不很高,有的地方思维混乱,深度也不够,但还是)发上来豆瓣聊作记录】 《大河湾与身份认同》 《大河湾》是奈保尔与197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有研究者指出大河湾的取...  (展开)
东来 2020-01-21 19:14:02

回到原点

依然选取了移民视角,展现一地一国的变迁,主人公一出场,就面临一个身份的问题——家族早早移民于此,丢失历史,却又拘泥于传统,来得太久以至于无路可退,与当地人无法融合,在动荡乱世中无法保护自己。无法自处,这个问题不仅在印度裔身上产生,也在早已失去征服者姿态的阿...  (展开)
Graciosa 2015-08-10 14:43:04

“世界如其所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世界如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开篇第一句话就足以震慑住任何一位读者。奈保尔尖锐而简洁地把一本小说想说的浓缩在了这么一句之中。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位置,这虽然有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意味...  (展开)
买超 2016-05-21 11:46:22

另一种真实

茂密的丛林中,谁才是真正的“非洲人”,还是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奈保尔提出了问题,他是一个局外人,《大河湾》中对非洲的描述更像来自一个旅行者,就像萨林姆对“大人物”总统的看法,一个遥远地方的形象,只挂在墙壁上。这影响了作品所能达到...  (展开)
小崔 2014-09-02 17:10:37

《大河湾》里话投资

《大河湾》这部小说,其主旨是写一个非洲人在复杂多变的历史与现实环境中寻找自我意识,寻求生存意义;而对非洲尤其是中部那条河流的描写,更让这部小说看起来更加具有严肃与纯正的文学意味。 但我不想对这部小说的严肃主旨多加评论,因为这样的好评论已经无数。我只想说说在...  (展开)
程沙柳 2020-10-10 20:59:25

《大河湾》里的非洲:大家都在等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断断续续花三天时间读完了诺奖作家V.S.奈保尔的《大河湾》。 说实话,刚读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好读,语言太过细碎,即使描写生动,也无法在脑海中呈现出画面感,且很多心理描写都非常主观。对喜欢强剧情快剧情的读者来说,体验感不强。 不过慢慢读进去,你就会渐入佳境,陷入到...  (展开)
肖遥生 2015-06-12 01:04:20

如果生来只是为了变老,你要如何应对?

嗯,生活本无意义,生来即为变老。 跟安·兰德的励志哲学、保罗·柯艾略的心灵哲学比起来,这句话简直是误导年轻人的歪理邪说。这不是对人生黄金期的宏大事业、美好爱情、温馨亲情、义气友情,通通视而不见了吗? 嗯,我们的确会对生活感到无力,的确会对虚度光阴淡然不自知...  (展开)
远处青山 2018-09-06 22:37:04

V•S奈保尔: 以恨传达爱,以绝望把握希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八月份一直在读奈保尔,《自由国度》《米格尔街》《大河湾》《毕司沃斯的房子》(在读),还是很喜欢的。 首先,奈保尔叙述的方式既古典又现代,古典的成分更多,《米格尔街》和《大河湾》都是用19世纪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述场景、塑造人物,注重细节,有极强的画面感。《大河湾...  (展开)
aima 2008-06-15 17:11:49 译林出版社2002版

嗓音的面孔

发音就像脸一样,是一种个性化、身份化的标志。当换一种方言或语言说话的时候,其实也换了一幅面孔、一种身份。伊顿公学毕业的乔治.奥威尔有句话,“英国人的[阶级]烙印是打在舌头上的。”,他的那种上等阶级的口音令这位一心要与穷人打成一片的作家无比困扰。就像他侄女对他...  (展开)
静默 2007-07-31 02:17:48 译林出版社2002版

无可奈何花落去

还是在大三时读的,并不觉得像多少人所说的那样精彩,全篇有很浓郁的无奈感,不过那种沉重远没有当时自己所处的心态沉重。 文中描写的大量氛围其实在新开发的地方都能感受的到,不过可能是写非洲才让人觉得有吸引力吧。旧势力的衰落新力量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至于想借助外来文...  (展开)
黑Nancy 2019-08-28 09:05:01

你的目光要跨越过去的苦涩。

你知道,生活就是这样。 1、 坐在这里写这篇读后,我首先就要像这个标题一样坚韧:我要克服阅读完一本伟大作品之后的失语,写点什么下来。此刻、现在,而不是明天后天大后天。 什么是奈保尔式的开头(好多书评里都提到的)我不知道。一个读者不是被开头吓大的。是读完之后长久...  (展开)
Kimberly. 2018-10-14 22:16:07

每个人都需要活在自己的概念里

在台湾的几天读完了奈保尔的大河湾 作为一个纯理科生对这种文学类作品读的比较少,由于作者初始对于各人物的背景交待和状态都比较模糊不清导致看前两章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很混乱的感觉。 小说以主人公萨林姆为了远离自身的虚无而深入非洲腹地在大河所处的一个破旧小镇开始新的...  (展开)
薄荷大哥 2018-01-03 23:53:36

《大河湾》读后感——句句带血的刻画人性

百度去搜,才发觉这本书在国内并不是很网红。哪怕知乎、豆瓣这样有态度有水平的网站,对这本书的评论都不是很多,屈指可数来形容书评数量并不夸张。而无论好坏,我想在这“屈指人"中,我的认真阅读与自认深刻的见地能带来一些“建草”——建树不敢提。 一如既往,情节不赘述。...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95条)

订阅大河湾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