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判决的5星书评 (14)

独自退场 2015-10-27 05:05:27

我会永无休止地对那个念头说——来

【14年初读笔记,多谬伪,已改入18年布朗肖论: https://www.douban.com/note/693107332/ 】 《死刑判决》是布朗肖最“通俗易懂”的作品,文本的前半部分尤其如是,但是后半部分我们还是看到了后来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布朗肖。 布朗肖是“作者隐退”的先导,并已几乎将自我的消隐...  (展开)
嘟嘟波鲁 2018-08-01 13:38:45

死亡意象

以后不再为图省心挑小短本了,越薄的书越难啃,“法国知识界的暗物质”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1.建构性死亡 海德格尔的死亡本体论,他认为若想阐释源始此在的存在,就必须将此在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先有之中。但存在者是否能整体存在?只有在时间性原则下才可能,死...  (展开)
芥子 2022-01-17 22:08:47

隐秘之爱的不幸与消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暗夜包围的隐秘之中,J的死亡是我内心的隐秘。因目睹J与死亡对抗到最终请求以爱人之手亲自让死亡覆盖自身的过程,我的爱与J的死混同成一个整体。这个事件成了我往后生命中(尽管也不算太长了)无处不在的巨大暗影,巨大到不得不将它封闭上锁,关在某个房间无人可触碰之处。那...  (展开)
ParisPatient 2017-11-07 18:30:48

隐匿的国度

布朗肖所写是一个隐匿的世界,一切人事皆遁于无形。若一个人死亡,墓碑上将没有他的名字,而他所有的前尘往事也如同茫茫宇宙中的暗物质般晦暗无名。他的一生只是隐于混沌的一个苍凉的手势。 他写死亡,一种无法平息的、暴烈的、反叛性的确信,一场几近于卡夫卡式的判决。对于J...  (展开)
Silence-Orange 2023-04-27 21:58:45

等待在那一刻还未开始;等待在那一刻已经结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尤其适合在狂风的夜晚阅读,进入了一个从未感受过的黑暗层次,有点让人既爱又恨的地方在于序言部分过于详细,设想跳过这一部分直接读开篇,最后绕回来再读序言的顺序可能会让整个阅读体验再稍微纯粹一些。 对我来说,很少有书特别引人入胜,在明确自己没有读懂的情况下只是想要...  (展开)
云杉 2023-04-09 23:38:31

非常好(取名废属于是)

好纯粹的阅读感,原来这是纯小说的感觉吗。冷冽中还有一丝诡谲,除了有的评论说的躺在墓地里的感觉,还有种站在万丈深渊被风呼呼刮脸的迷醉。先是被J所打动。布朗肖甚至都不屑用“富有生命力”之类的词句来描写,通过J数次打断死亡最后又用自决式的求私中断垂死的过程。她整个...  (展开)
李绍游 2021-05-13 20:45:22

以死易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黑暗张开翼和爪将他包裹,他自觉脱力了,粉尘灌满了他的肺腑,想抓住求生的残念,只觉得无端地坠落,然而羞辱还是持续逼迫他发出断断续续的呢喃,那声音仿佛来自天际,他的头颅秘密穿刺,忍着疼,咬牙行进,空气里尚有余温,在这里看下去,人群已经褪色,和大地还有什么相续吗...  (展开)
席徳 2020-10-18 23:41:17

“你见过死亡吗?” “我见过死人。”

“你见过死亡吗?” “我见过死人。” 我与J作为病友被同一个医生下了死亡通牒,但我们都打破了他的判决,生命未在他的预估中完成终结,我们尚活着。直到J的病情恶化、濒死。在难以忍受的痛苦中、在依赖吗啡得到清醒的每一分钟,我对J说的话“如果你不杀了我,你就是个杀人犯。...  (展开)
迷子達 2017-12-09 17:28:34

“死亡”将成属于你我最后的真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图书馆偃仰满架(出自《项脊轩志》)的书籍洪荒中,按照索书号找到常去的书架,单薄的《死刑判决》像多次擦肩而过却从未对视的路人,终于闯进彼此视线范围。 “布朗肖是出了名地晦涩难懂,然而这部可以被笼统地贴上后现代主义标签的作品,却很可能是布朗肖十余部小说与...  (展开)
不要再关注了 2017-02-10 09:36:48

布朗肖的“耐烦”

“耐烦”在各种情绪之下流淌,比如愤怒。 “耐烦”令挖矿的过程浸润在各种变化中, 某种重复的动作不再被隔离出去。 “耐烦”令话语不再是话语,文字不再是文字;“耐烦”令言说成为不可能之可能,可能之不可能。 “耐烦”既不是使我存在,又不是抹除我,而是使之变得不再重要...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小满 2020-06-10 17:52:09

死刑判决:一窥布朗肖的“文学黑洞”

一本不足六万字的小书,切不要小瞧这个体量,通篇读完,我不由得坐直身子,认认真真回品此书带给我的震撼。 布朗肖可谓是真的“隐士”,留给世人的信息少的可怜,但对后代思想冲击影响之大又不容忽视,被称为“法国知识界的暗物质”十分贴切。 今天所读的《死刑判决》据言已经...  (展开)

订阅死刑判决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