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判决的书评 (27)

lightwhite 2015-06-21 13:36:34

拉波特:白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法]罗杰·拉波特 lightwhite 译 夜,白夜——这就是灾异,这缺失了黑暗,不被光照亮的夜。 ——莫里斯·布朗肖,《有关耐心的话语》(Discours sur la patience) 请允许我唤起一段回忆,这段回忆是如此地遥远,以至于我无法确定它的时间和地...  (展开)
独自退场 2015-10-27 05:05:27

我会永无休止地对那个念头说——来

【14年初读笔记,多谬伪,已改入18年布朗肖论: https://www.douban.com/note/693107332/ 】 《死刑判决》是布朗肖最“通俗易懂”的作品,文本的前半部分尤其如是,但是后半部分我们还是看到了后来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布朗肖。 布朗肖是“作者隐退”的先导,并已几乎将自我的消隐...  (展开)
嘟嘟波鲁 2018-08-01 13:38:45

死亡意象

以后不再为图省心挑小短本了,越薄的书越难啃,“法国知识界的暗物质”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1.建构性死亡 海德格尔的死亡本体论,他认为若想阐释源始此在的存在,就必须将此在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先有之中。但存在者是否能整体存在?只有在时间性原则下才可能,死...  (展开)
林中鹿藏 2018-04-27 22:55:18

猫之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已经在锅里煮了两遍了。 艾叶变得已经很老的样子,光泽是那种意图自杀的灰暗。我按住想要呕吐的情绪,咬了一口剥开的甜糯米。 不好吃。我吃很多东西都犹如吞服避孕药,一种时时刻刻在扼杀生命的残忍。 阿城在《棋王》里说:“可我隐隐有一种欲望在心里,说不清楚,但我大致觉出...  (展开)
南韩北野武 2018-04-20 17:42:30

-记。

故事其实没那么复杂却读的很累 线索人物和自述交织 作者提供给我们充分的情节和散落的情绪 让我们把破碎又模糊的故事拼凑起来。 以前看文学作品会觉得借用第三视角人物“我”是为了更加客观和掌握全局 可惜在布朗肖这里并不适用 断裂破碎的片段和我纯粹的抒情让人缓不会神。 看...  (展开)
芥子 2022-01-17 22:08:47

隐秘之爱的不幸与消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暗夜包围的隐秘之中,J的死亡是我内心的隐秘。因目睹J与死亡对抗到最终请求以爱人之手亲自让死亡覆盖自身的过程,我的爱与J的死混同成一个整体。这个事件成了我往后生命中(尽管也不算太长了)无处不在的巨大暗影,巨大到不得不将它封闭上锁,关在某个房间无人可触碰之处。那...  (展开)
ParisPatient 2017-11-07 18:30:48

隐匿的国度

布朗肖所写是一个隐匿的世界,一切人事皆遁于无形。若一个人死亡,墓碑上将没有他的名字,而他所有的前尘往事也如同茫茫宇宙中的暗物质般晦暗无名。他的一生只是隐于混沌的一个苍凉的手势。 他写死亡,一种无法平息的、暴烈的、反叛性的确信,一场几近于卡夫卡式的判决。对于J...  (展开)
阿尔伯特卡埃罗 2017-01-12 00:29:14

死刑判决还是死亡中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死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接近死亡,从最初的认为死亡很遥远的无所忌惮,到最终死亡日益并且必然降临时的恐惧。但是我们真正能够感受到死亡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身边人的死亡。这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死亡给我们带来的悲伤,恐惧。 死刑判决这本书中...  (展开)
[未注销] 2015-04-04 17:17:21

15.4.4

晦涩难懂。 1、某些煞有介事的细节是相当有意义的,可以看出其价值和作者的功力 2、心理想法(而非感情)的部分少有看懂,难以抓住其中逻辑。(读过黑塞我才意识到心理想法的逻辑居然可以这样精深) 3、叙述的形式及其混乱复杂,这极好地增加了晦涩。以叙述者说自己想把一些事...  (展开)
赵大闲 2021-04-18 15:34:08

无关本书

2021.4.17 我原本,应该是和她一起,攀爬死去的火山。我想象着,在这个我很爱的岛屿上,我们穿梭在绒毛似的绿林里,尝试着辨认地球性腺深处的那次喷涌着岩浆的小死。 你听我说,她说。你听我说,她以此开头。她的奶奶突然病重。在十秒的面对面后,她的出租车驶出海甸岛,向着死...  (展开)
雨中岚山 2023-08-06 13:18:16

一些随想:主体和他者

主体看待他者的眼光始终是矛盾且焦虑的。一方面,我们厌恶、焦虑他者介入自己的生活,因为他者有时是那么的无法理解、不可理喻;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因为生活中没有他者而感到空洞、乏味、无聊。我不由地意识到,在这一刻,20世纪法国哲学的主线是主体vs他者(存在主义vs结构主...  (展开)
夏二狗 2023-05-21 15:01:07

无题

一个生命踏上死亡与写作之路的开端。布朗肖本人对“J之死”这部分显然不大满意(虽然作为处女作写到这个地步已经相当好了),所以《黑暗托马》里才会重启恋人之死的主题,那里面的安娜之死远好过这里的J之死,而且安娜一个人就足以爱、足以生、足以死,这里面的恋人(他者)却被...  (展开)
温璠🍍 2024-04-02 23:31:02

Récit 99页思想的重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尝试串联的十个词:手模、死亡(黑暗)、念头、门、沉默、窗玻璃、房子、异国语言(壳)、钥匙、计划。 窗玻璃隐喻文字叙述与真相的距离。 有形的文字是失语的路标,意象和隐喻只是拼图和积木,只有感受是具体的。开始解释就是编织谬误,切换形容最终还是指向未被形容的留白的...  (展开)
宋先生 2024-02-29 22:27:29

判决

我始终不欢喜于这样的解构,仿佛读懂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出现。战争是死亡的开始,可人的感觉从何而来,我们的经验能否解读这一切,用着这样的词汇我们到底会得出什么,逻辑上的闭环是一种真理的体现,亦或者说,我们的文字充满着漏洞,我们要不断的去堵上这些漏洞,才能...  (展开)
aklalwooql 2023-07-30 21:34:35

死刑判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译者序写得很好,印象深刻,或许还会令人有些许感动。“被动性和无力的力量”。布朗肖营造的世界简直太美了。由于本书翻译得不错,不像之前看的(第一本)林长杰翻译(折磨)的布朗肖,阅读体验感上了好几个层次(或许因为本书读起来基本上没有难度的原因吧)。没有那么混沌,...  (展开)
Silence-Orange 2023-04-27 21:58:45

等待在那一刻还未开始;等待在那一刻已经结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尤其适合在狂风的夜晚阅读,进入了一个从未感受过的黑暗层次,有点让人既爱又恨的地方在于序言部分过于详细,设想跳过这一部分直接读开篇,最后绕回来再读序言的顺序可能会让整个阅读体验再稍微纯粹一些。 对我来说,很少有书特别引人入胜,在明确自己没有读懂的情况下只是想要...  (展开)
云杉 2023-04-09 23:38:31

非常好(取名废属于是)

好纯粹的阅读感,原来这是纯小说的感觉吗。冷冽中还有一丝诡谲,除了有的评论说的躺在墓地里的感觉,还有种站在万丈深渊被风呼呼刮脸的迷醉。先是被J所打动。布朗肖甚至都不屑用“富有生命力”之类的词句来描写,通过J数次打断死亡最后又用自决式的求私中断垂死的过程。她整个...  (展开)
李绍游 2021-05-13 20:45:22

以死易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黑暗张开翼和爪将他包裹,他自觉脱力了,粉尘灌满了他的肺腑,想抓住求生的残念,只觉得无端地坠落,然而羞辱还是持续逼迫他发出断断续续的呢喃,那声音仿佛来自天际,他的头颅秘密穿刺,忍着疼,咬牙行进,空气里尚有余温,在这里看下去,人群已经褪色,和大地还有什么相续吗...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7条)

订阅死刑判决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