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Land and Labor in China
译者: 安佳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228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10794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托尼在1930年代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著作。因为当时中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该书的侧重点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民生活状况、农村人口、耕作方式、农业信贷、旱涝灾害等;但同时,托尼也以发展的眼光考察了其时工业的初步发展情况,以及影响经济的各种关键要素,如交通、科学研究与应用、教育、人口流动、经济政策,等等。
作为一个关注中国的学者,托尼在这部著作中,以冷静、中肯的态度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肯定了中国自身的优势以及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进步,也在很多方面非常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统计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托尼还利用了比较详实的数据来支持他的论点。本书对于研究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的中国农业、农村问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理查德·R,托尼,英国著名社会经济史家,社会批评家。著有《贪婪的社会》、《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农业组织
第三章 农民问题
1.耕作方法
2.农产品出售
3.借贷
4.土地租佃
5.贫穷、战乱与饥馑
第四章 农村发展的可能性
1.中外类似的问题
2.农业政策
3.交通
4.科学与教育
5.合作
6.土地租佃
7.干旱与水涝
8.人口、人口流动与工业发展
第五章 新旧工业制度
1.过去的遗产
2.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社会政策问题
第六章 政治与教育
附录
表Ⅰ 中国工业发展指数
表Ⅱ 1930年中国各省工业统计
表Ⅲ 1930年中国29座城市各行业工人人数和产值
表Ⅳ 中国工人数在30人以上的工厂数目(除天津)
表V 30人以上的工厂的城市分布(除天津)
表Ⅵ 1930年中国29座城市工人收入和工作时长
索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的土地和劳动"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的土地和劳动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的土地和劳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在这些作坊里,基本不存在什么分工问题,只职能也没有专业化,绝大多数作坊不使用机械或者动力。作坊的工作非常繁重,手艺也比较讲究,制作方法辛苦费时,需要耐心和忍受力,作坊的规矩也很宽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规矩。作坊中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机械与人的关系。作坊的工作大部分是强体力劳动,几乎不用费什么脑筋。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简单、朴素而优美。中国工人按照西方的模式制作东西时,一般非常马虎——制作的窗...
2019-02-02 08:00
在这些作坊里,基本不存在什么分工问题,只职能也没有专业化,绝大多数作坊不使用机械或者动力。作坊的工作非常繁重,手艺也比较讲究,制作方法辛苦费时,需要耐心和忍受力,作坊的规矩也很宽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规矩。作坊中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机械与人的关系。作坊的工作大部分是强体力劳动,几乎不用费什么脑筋。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简单、朴素而优美。中国工人按照西方的模式制作东西时,一般非常马虎——制作的窗户打不开,制作的门也关不上;但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适合中国人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时,工艺却精巧得惊人。这种对比真的是非常奇妙。中国工人遵循传统手工艺制造产品的时候,一点也不会出错;可是一旦放弃这个传统,他们就没有任何可供遵循的标准了。
回应 2019-02-02 08:00 -
-
在这些作坊里,基本不存在什么分工问题,只职能也没有专业化,绝大多数作坊不使用机械或者动力。作坊的工作非常繁重,手艺也比较讲究,制作方法辛苦费时,需要耐心和忍受力,作坊的规矩也很宽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规矩。作坊中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机械与人的关系。作坊的工作大部分是强体力劳动,几乎不用费什么脑筋。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简单、朴素而优美。中国工人按照西方的模式制作东西时,一般非常马虎——制作的窗...
2019-02-02 08:00
在这些作坊里,基本不存在什么分工问题,只职能也没有专业化,绝大多数作坊不使用机械或者动力。作坊的工作非常繁重,手艺也比较讲究,制作方法辛苦费时,需要耐心和忍受力,作坊的规矩也很宽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规矩。作坊中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机械与人的关系。作坊的工作大部分是强体力劳动,几乎不用费什么脑筋。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简单、朴素而优美。中国工人按照西方的模式制作东西时,一般非常马虎——制作的窗户打不开,制作的门也关不上;但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适合中国人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时,工艺却精巧得惊人。这种对比真的是非常奇妙。中国工人遵循传统手工艺制造产品的时候,一点也不会出错;可是一旦放弃这个传统,他们就没有任何可供遵循的标准了。
回应 2019-02-02 08:00 -
-
在这些作坊里,基本不存在什么分工问题,只职能也没有专业化,绝大多数作坊不使用机械或者动力。作坊的工作非常繁重,手艺也比较讲究,制作方法辛苦费时,需要耐心和忍受力,作坊的规矩也很宽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规矩。作坊中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机械与人的关系。作坊的工作大部分是强体力劳动,几乎不用费什么脑筋。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简单、朴素而优美。中国工人按照西方的模式制作东西时,一般非常马虎——制作的窗...
2019-02-02 08:00
在这些作坊里,基本不存在什么分工问题,只职能也没有专业化,绝大多数作坊不使用机械或者动力。作坊的工作非常繁重,手艺也比较讲究,制作方法辛苦费时,需要耐心和忍受力,作坊的规矩也很宽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规矩。作坊中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机械与人的关系。作坊的工作大部分是强体力劳动,几乎不用费什么脑筋。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简单、朴素而优美。中国工人按照西方的模式制作东西时,一般非常马虎——制作的窗户打不开,制作的门也关不上;但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适合中国人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时,工艺却精巧得惊人。这种对比真的是非常奇妙。中国工人遵循传统手工艺制造产品的时候,一点也不会出错;可是一旦放弃这个传统,他们就没有任何可供遵循的标准了。
回应 2019-02-02 08:00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Routledge (197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城市书籍推荐2 (到里斯本看海)
- 社会发展图书馆一期建设书目 (LT)
- 近代中国 (🦉的瓦涅密)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图书馆 (chaos)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的土地和劳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umaomao 2014-12-04
很多问题我们至今尚未解决
2 有用 狄狄 2019-04-28
关于农业中国的一部名作,其朴实而平易的风格,几乎掩盖了它在判断力上的锋芒。R•托尼极注意把东、西文明之间的不同性质、不同环境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开来,避免不公平同时也是不切实际的比较。一个如此务实且注重行政技术效果的人,自然会注意到中国式的“文牍政治”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重会议,轻实行,“就好像一台机器出了毛病,大家不去修理机器,反而坐下来写出一篇《论机器出毛病》的论文”。托尼则强调“重要的事情不... 关于农业中国的一部名作,其朴实而平易的风格,几乎掩盖了它在判断力上的锋芒。R•托尼极注意把东、西文明之间的不同性质、不同环境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开来,避免不公平同时也是不切实际的比较。一个如此务实且注重行政技术效果的人,自然会注意到中国式的“文牍政治”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重会议,轻实行,“就好像一台机器出了毛病,大家不去修理机器,反而坐下来写出一篇《论机器出毛病》的论文”。托尼则强调“重要的事情不是再去发表一些值得喝彩的原则”,而是实际应用那些原则。他对行政效率的关注,以及对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下层行政技术能力薄弱的洞见,后来极大地启发了黄仁宇。 (展开)
0 有用 Silhouette 2020-08-09
整体不错,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有时间需要二刷。
0 有用 西北清真烧烤 2020-06-27
在1931年算是一个对中国社会的整体概述,可以看到内卷化、市场体系的影子,所有建议都是针对中国特色,挺难得
1 有用 韧勉 2015-11-28
感觉说了好多,但又感觉有些隔靴搔痒啥也没说....
0 有用 pearl 2020-11-14
文笔真好(重点错×)
0 有用 旺瓜 2020-10-26
关于中国自古人力贱的传统,可以从这本书引申写篇文了。什么内卷、打工人,根源都在于我们这里向来土地贵而人贱,这是我们不幸的基础,我们便宜的血汗,换现在总体经济的繁荣。
0 有用 Silhouette 2020-08-09
整体不错,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有时间需要二刷。
0 有用 西北清真烧烤 2020-06-27
在1931年算是一个对中国社会的整体概述,可以看到内卷化、市场体系的影子,所有建议都是针对中国特色,挺难得
0 有用 沙砾于飞 2020-04-16
1920-1930年代,一场没有终结的社会史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