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讲述在1350至1950年长达6个世纪的蓬勃的商品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以及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集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先进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农业长期徘徊在糊口的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g0年代,质的发展才真正在长江三角洲农村出现,并使农民的收入相当程度地超过了维持生存的水平。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创作者
· · · · · ·
-
黄宗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黄宗智(Philip C.C.Huang),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历史系教授(1966—2004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m China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主要著作有《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及法律史的三卷本:《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编 1949年以前
第二章 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 商品化与家庭生产
第四章 商品化与经营式农业
第五章 商品化与过密型增长
第六章 农民与市场
第七章 帝国主义、城市发展与农村过密化
第八章 两种类型的村社
第二编 1949年以后
第九章 旧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造
第十章 集体、家庭与副业生产
第十一章 农业的增长与发展
第十二章 乡村工业化
第十三章 乡村发展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
第十四章 半农半工的村庄
第三编 结语
第十五章 一个总结
第十六章 几点思考
.附录a 长江三角洲8个村庄的社会经济轮廓
附录b 长江三角洲的人口与耕地面积
附录c 明清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与演变
附录d 华阳桥种耔场大队的农业外就业(1950一1985)
附录e 华阳桥公社以及中国乡村总产值构成的变化
附录f 集体、联户和个体企业的收入
引用资料
访问座谈
约谈村民
引用书刊目录
附表目录
正文袭
附录表
地图目录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让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编 1949年以前
第二章 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 商品化与家庭生产
第四章 商品化与经营式农业
第五章 商品化与过密型增长
第六章 农民与市场
第七章 帝国主义、城市发展与农村过密化
第八章 两种类型的村社
第二编 1949年以后
第九章 旧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造
第十章 集体、家庭与副业生产
第十一章 农业的增长与发展
第十二章 乡村工业化
第十三章 乡村发展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
第十四章 半农半工的村庄
第三编 结语
第十五章 一个总结
第十六章 几点思考
.附录a 长江三角洲8个村庄的社会经济轮廓
附录b 长江三角洲的人口与耕地面积
附录c 明清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与演变
附录d 华阳桥种耔场大队的农业外就业(1950一1985)
附录e 华阳桥公社以及中国乡村总产值构成的变化
附录f 集体、联户和个体企业的收入
引用资料
访问座谈
约谈村民
引用书刊目录
附表目录
正文袭
附录表
地图目录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让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总而言之,“半农半工村庄”主要是国家政权强制下的产物。除了年长者,村庄大部分人并非自愿住在自己的村社里,而是被国家政权强行圆定在内。儿乎每个人都在翘首盼望“较好的”农业外工作和城市生活。他们谈论从村庄“出去”。对凭自己本事出去和靠拉关系、走后门出去都表示同样的羡慕。 过去的村民中也有一种“街上人”高人一等的意识。但同时村庄又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将“我们”与“他们”,村里人和村外人区别得清清楚楚。村庄的认同感还因为家族和村社的多种纽带而得到加强。由于过去离开村的人大多是因为走投无路面非另攀高枝,也使村加强了自我认同。那些离开村庄的农民并非像今日那因有特殊成就或关系而飞黄腾达,而是因为无法维生外出当长工或游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四章 半农半工的村庄 -
不是由于一些人想象中的自由市场化了的家庭农业的高度刺激力导致农业生产的戏剧性突破,而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多种经营,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农业外就业的转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丛书(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跨出封闭的世界》《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明代以来太湖南岸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华北村治》《半工业化》
等
。
喜欢读"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8.9
-
- 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9.2
-
-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 9.2
-
-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9.0
-
-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 8.5
-
-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 8.5
-
-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8.3
-
- 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 8.6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如何看待黄宗智的“内卷化”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理论的重要性在历史研究中不言而喻,但黄宗智对此采取审慎的态度,尤其是政治化的理论,黄认为其会阻碍我们对历史真实的探索,因此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黄主张遵循从史实到理论而后又回到史实的这一研究程序。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分析了两种经典理论的代表——斯密和马克思,随后... (展开)>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8.4分 70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9.0分 19人读过
-
中华书局 (1992)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中文译本) (藤原琉璃君)
- 加州大学近代中国历史研究文献(中译本)目录 (benshuier)
- 美国学者中国地方史研究著作不完全目录 (子明)
- 历史研究生参考书 (蚂蚁仓主)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Sarcophagus 2016-03-31 07:29:31
2000版比1992年旧版多了后附的《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
0 有用 Deetz 2020-06-10 11:59:22
速读。关于工业发展的部分同费论述小城镇。
0 有用 [已注销] 2015-09-11 20:21:10
启发好多
0 有用 小熊薏仁粉~ 2008-12-02 15:21:41
唉实在是没读懂...有空再重读吧
0 有用 秋之月涙傲娇着 2011-12-25 16:40:56
咦,这本书我没标竟然!!!
0 有用 Xing 2023-09-23 17:18:31 福建
90年代对于中国农村为何未能流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释,通过对小农经济的研究独辟蹊径。过剩人口下,家庭副业生产的低成本扼杀了经营式手工业,甚至一度抵御了近代工业。这种不顾效率只求增长的方法在集体化时代仍被采用,把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向极致。而改革开放对农村的最大意义,是把极度过剩的农业人口解放出来,使其进入乡村工业或城市。而所谓调动生产积极性的宣传,因此变得十分有趣。
0 有用 山中人 2023-08-16 18:12:00 安徽
过密化,算翻了一下
0 有用 兀鲁厄 2023-04-08 02:24:52 美国
相较于《华北小农》,涉及的面更广、时长也更久,理论探讨把恰亚诺夫&舒尔茨,马克思&斯密弄过来了。但我觉得这本的理论部分和实证部分是脱节的,实证材料不算能很好地支持理论。不如《华北小农》有逻辑性。
0 有用 东郭荀 2023-03-21 17:29:42 广东
但被剥削的厉害的还是农村和农民,大多数农民的一生都服务于上层社会
0 有用 Yung 2023-03-12 11:54:50 河南
1、中国历史被纳入斯大林主义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交替演进的生产方式公式。 2、GCD在华北比在长三角具有更强的组织动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