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全3册)的书评 (20)

墳的前面 2018-03-26 03:53:55 中华书局1974版

从《南明史》到《新五代史》,兼谈《新五代史》一处疑误

我从2016年接触钱海岳先生的《南明史》开始,便逐渐萌发了要研读此书的念头。既然是立志要研读,那就要尽最大努力弄懂书中每字每词的意思。然而,钱海岳先生此书难在它不仅仅是一部史料的汇编整合,文字之间还暗藏了许多钱先生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即《义例》所谓: “是非美刺...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1-21 10:17:52 中华书局1974版

【转】陈尚君、仇鹿鸣、唐雯:如何重新修订新旧《五代史》

编者按:记录五代十国历史的正史,宋人编有《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两部。一个朝代有两部正史,在二十四史中唯有唐和五代。上世纪整理二十四史,两《五代史》的点校最初由陈垣先生分别指导学生刘乃和、柴德赓进行,后《旧五代史》转交复旦大学,《新五代史》转交华东师范大...  (展开)
墳的前面 2020-08-25 23:57:02 中华书局1974版

浅谈《新五代史》里的“以天下为己任”

前些日子翻看一本教辅资料,看到一个文言文的题目。这个题目引用了一篇小文,摘录于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  (展开)
库库子 2019-08-27 18:51:24 中华书局1974版

重看欧史,欲为文造题。作《五代答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问曰:五代史事,素称纷繁无绪。五姓十三君迭相登场,其间又有子弑君父,弟篡兄国之事。契丹又颇预中国之乱。故使初学望而生畏,开卷即闭。又谈史者既说唐,遽说宋,五代之史事益不得晓矣。吾欲得一线贯五代而明之,不知其说可得而闻欤? 答曰:可。五代史事,一言以蔽之,曰:...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1-21 10:25:48 中华书局1974版

【转】顾永新:欧阳修编纂史书之义例及其史料学意义

【作者简介】顾永新,男,1968年7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1987年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先后于1991年、1994年、1997年在本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主任。著有《欧阳修...  (展开)
素问 2016-08-20 23:51:10 中华书局2016版

善哉史鉴

第一次了解欧阳文忠公的《新五代史》应该是高中学到《伶官传序》,为古时墨客“修齐治平”的嶙峋风骨深深打动。,两司马的史学巨典、脍炙人口的二十四史皆为如此。诚哉如太宗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爱史书典籍,深感为人为文虽不能为后世表率,无亦当求愧于心,所谓为...  (展开)
dorath 2018-06-30 09:30:11

又是一段英雄史歌

五代史真的好看, 真的很好看. 而且特别容易看懂. 比"如果这就是宋史"里讲的五代史要更加好看. 有可能是欧阳修的加成吧. 感觉三国虽然人物众多, 感觉称的上英雄的也就那么几个吧. 所谓英雄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从底层进入高层的奋斗史, 有n多战役的加成, 和n多宫廷政变的修炼. 要个...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11-22 00:24:01

【转】王瑜:欧阳修经史之学与宋代义理史学的发生

本文原刊于《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11期 中文摘要:宋代是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义理史学的发生与逐渐形成是宋代史学的主流趋势。义理史学的成熟是在南宋时期,而学界对其何时开始则未有定论。本文通过考察北宋时期重要史家欧阳修的经学与史学思想,认为义理史学的基本特征皆...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7-16 09:50:08

【转】曹家齐: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新论

【作者简介】曹家齐,1966年生,江苏丰县人,师从徐规先生和龚延明先生,1997年获杭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又入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辽金史、中国古代交通史等。著有《宋代的交通与政治》《宋代交通管...  (展开)
推しの子星野愛 2021-02-19 20:31:27

【轉】唐雯:《新五代史》宋元本溯源

唐雯.《新五代史》宋元本溯源[J].文史,2017(02):135-156 作者, 唐雯,時任復旦大學漢唐文獻工作室副研究員 內容摘要:《新五代史》由於作者的巨大聲名,在歐陽脩生前及去世後不久即廣爲流布,本文通過對《通鑑考異》《雞肋集·五代雜論》及吴縝《五代史纂誤》引《歐史》的梳理,...  (展开)
药居士 2016-07-09 09:07:05 中华书局1974版

读后小识

先讀薛史,後讀歐史,可知後勝於前,而薛史宋以後漸軼散,蓋有因也。嗚呼!赤縣沉淪,莫過於蒙元;王綱解紐,莫甚於五代。究其因也,是亂世多生亂徒也。後梁朱溫,出身黃巢賊;後唐李克用、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皆沙陀蠻夷;後周郭威,少賤且黥;前蜀王建,少無賴,裡人謂...  (展开)
竹直梅孤 2012-02-02 03:50:13 中华书局1974版

五代史杂评

除了史记以外,新五代史可能是唯一被选入教科书的二十四史。很多很多年前就对伶官传序的呜呼印象很深。 很多很多年后,我才发现,新五代史是“呜呼”最多的二十四史,没有之一。 有很多想评论的,首先,和晋书的“载记”对比的话,载记中对十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都能写出出生时...  (展开)
花依旧 2022-06-19 21:20:16

宋人修史

宋代文人热衷于修史,著名的《资治通鉴》就诞生于那时,此外还有《通鉴纪事本末》,等等。这些都属于通史。至于断代史,也佳作屡出,欧阳修生逢其时,如鱼得水,不但参与编撰《新唐书》,还编撰了《新五代史》,这两套书皆是二十四史中的正史。《新五代史》是在旧五代史的基础...  (展开)
濑藤原 2022-05-13 21:54:59 中华书局2016版

深坑夜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們的讀書會舉辦地點是在新北市的深坑區校宿。這也是我們入學世新的原點。世新大學是我的大學,深坑區校宿則是我的自學。任何人於大一時分爬上深南路那向上延伸的長長山路,都會自然而然的學會思考。在那條山路上,彷彿一切都沒有盡頭,我們渴望著從「深坑」離開。 只有我們留...  (展开)
响儿铃 2014-03-25 17:26:50 中华书局1974版

读后

通过《新五代史》的阅读。让我了解那段历史,对于史集的阅读方式进行了提升。可以肯定的是,《新五代史》不是一本写给后代的史书,更应该是以道德文章建言、以人物功过表明政治立场的历史讲述。而讲述不同于信史,在这个观点上我是不能认同欧阳先生对《旧五代史》的删节...  (展开)
汪杨 2011-08-14 13:09:35 中华书局1974版

读《新五代史(全三册》

以春秋为法,甚为简略。千年后史料价值不足。 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此似与旧书不同,当为是。 呜呼,五代本纪备矣,君臣之际,可胜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克宁而杀存乂、从璨,则父子骨肉之恩,几何其不绝矣。太妃薨...  (展开)
zhl8860705 2007-09-27 00:00:17 中华书局1974版

代入感情的阅读!

阅读总是很有趣的,而对于史书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借鉴。 五代是胜唐之后的一段混乱的割据时代,虽然,它只有53年就结束了可是,留给我们的却有很多故事。黄巢的起义是英雄逐鹿的开始,好色如命的朱温死在自己儿子手上,英雄无敌的庄宗却是因伶人而死,出卖幽云16州的石敬塘做...  (展开)
zhl8860705 2007-08-12 18:21:22 中华书局1974版

看看不错!

它和旧五代史是互补的. 欧阳先生的主观评论却是有些偏颇,非史材也! 有趣的是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却能更好的理解宋儒的思想.  (展开)
丁陌上 2016-06-15 13:44:03 中华书局1974版

读《新五代史》

陈寅恪推崇宋代史学。宋人不可能修本朝之史,而是前朝之史,比如欧阳修编修唐史、五代史。《新唐书》是多人之功,而《新五代史》出自一人之手,当然更加神完气足。《新五代史》的史论往往以“呜呼”二字开头。检览全书,这类文字共有四、五十处之多,大旨涉及书法凡例、仪礼纲...  (展开)

订阅新五代史(全3册)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