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
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此书英文版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即成畅销书,并获1971年度普利策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二战史经典著作,畅销欧美数十载
◎跳脱抗战叙事和盟军视角,更多的从...
【内容简介】
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
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此书英文版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即成畅销书,并获1971年度普利策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二战史经典著作,畅销欧美数十载
◎跳脱抗战叙事和盟军视角,更多的从日方角度、运用日本史料呈现日本法西斯衰亡的历史
◎对二战太平洋战场战况最详实、最客观的记录,战争场面精彩纷呈、人物饱满、细节丰富
◎百余幅珍贵照片,还原残酷的战争场面和人性的光辉时刻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后再反思。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总结教训
-------------------------------------------
【评论】
宏大、充满吸引力,且极为触动人心的太平洋战争史。
——《纽约时报》
具有与《第三帝国的衰亡》同样的视野和力度,并且自始至终保持趣味性和戏剧性。
——《芝加哥太阳报》
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易读、激动人心!最为精彩的部分还不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而是那些对日本高层神秘政治博弈的揭示。
——《新闻周刊》
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托兰(John Toland)
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生于威斯康辛,参加过“二战”。托兰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一名剧作家。战后,他写了很多剧本和小说,但从未有机会发表。在朋友的建议下,托兰转向历史写作,并一举成功,从此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托兰的历史写作摈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他的著作见解独特,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并注重史料的搜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也因为这样,托兰每有新作问世,必能引起轰动,往往会占据销售排行榜首位。
其主要著作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
目录 · · · · · ·
前言
第1章 下克上
第2章 挺进卢沟桥
第3章 是背水一战
第4章 还原到白纸上
第5章 致命的照会
第6章 Z作战计划
第7章 战争可能来得更快
------------------------------------
第二册 短兵相接
第8章 视死如归
第9章 艰难岁月
第10章 飘渺的希望 难逃的失败
第11章 发慈悲就是延长战争
第12章 扪心无愧
第13章 转 折
第14章 小本经营行动
第15章 绿色地狱
第16章 罪该万死
第17章 结 局
------------------------------------
第三册 决一死战
第18章 鼠辈与好汉
第19章 向马里亚纳群岛跃进
第20章 七生报国
第21章 不能心慈手软
第22章 莱特湾之战
第23章 断颈岭之战
第24章 溃败
------------------------------------
第四册 投 降
第25章 “绝好机会”
第26章 火刚熄灭的地狱
第27章 江户之花
第28章 最后一次出击
第29章 铁台风
第30章 散兵游勇
第31章 寻求和平
第32章 艰难决定
第33章 广 岛
第34章 ⋯⋯以及长崎
第35章 忍
第36章 宫廷叛乱
第37章 鹤 声
尾 声
· · · · · · (收起)
"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试读 · · · · · ·
【套装书及单册封面】 《前言》 ---约翰·托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西方人认为,东条大将和其他日本领导人——实际上是为数众多的日本人——同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徒是一丘之貉,他们不论受到什么惩罚, 遇到什么厄运,都是罪有应得。 事过25 年,日本已经从精神上和经济上濒于全面崩溃的境地恢复过来,在世界各国之林中重新受到尊敬。可是,人们仍然不禁要问,怎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石原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历来最危险的敌人是苏联,为什么要冒同中国打仗的风险?接着又说对重工业薄弱的日本来说,同时打两场战争等于自杀。应该集中全国力量,发展生产力,直到能与苏联国力并驾齐驱。为了使日本在重工业方面能自给自足,日本应该避免与苏联和中国发生任何冲突,同时,实施一系列五年计划,开发满洲的资源,到1952年日本工业发展到最高峰时,才能发动全面的对苏战争并且打胜。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日本,而不能实行统制派所主张的向中国也许还要向东南亚扩张的政策。那样就必然会导致与英美开战。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唯一能得到好处的将是日本的真正敌人苏联。石原补充说,日本最大的危险不在东京,因为那里的上层人物是讲道理和听劝告的,最大的危险是在满洲。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6页 -
日军势如破竹的胜利是双方都没有预见到的。一个被俘的英军工兵军官对过政信中佐说,他本来估计马来亚北部至少能防守三个月。“中国军队很弱,可是日军在华作战四年还没有把他们打垮,所以我们认为日军并不是很强的劲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飘渺的希望难逃的失败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拥抱战败 9.1
-
- 日本史 8.7
-
- 幽灵列车 7.1
-
- 大东亚战争全史 8.9
-
- 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 8.6
-
- 权力与文化 7.6
-
- 绝对欲望,绝对奇异 7.8
-
- 冷战的终结:1985-1991 7.6
-
- 布达佩斯之围 7.8
-
- 欧洲争夺战 7.6
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3 条 )


羑里斋杂评史著(10)《日本帝国衰亡史》


> 更多书评 6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新星出版社 (2008)7.9分 546人读过
-
Modern Library (2003)8.4分 20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8.3分 214人读过
-
新华出版社 (1994)8.5分 15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識日 (美丽新世界)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了解日本 (EmmaGAO)
- 三辉图书历年出版全目录 (三辉君)
- 终余一生,也不能读完的书籍(精华) (Deffrro-Z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辛味辛味辛 2017-02-15 15:08:19
“(日美开战)(美国)不该把中国的福利,这对它的切身利益并无多大妨碍的问题,最终变成外交政策的基石。”作者你说得很对,但我有句mmp还是一定要讲: )
25 有用 维舟 2015-10-08 11:06:46
可读性很强,分析性略弱,相当于一篇深度新闻报道。原作写于1970年,无疑深受当时越战的影响,作者潜在地带着一种“我们不该卷入亚洲的麻烦”的想法
3 有用 不说话是因为懒 2015-10-07 23:36:40
这本书写的太他妈好看了!
4 有用 马白 2016-05-22 15:41:24
同种族之间的战争,残酷来自于相同的世界观,相反的价值观。跨种族的战争,残酷来自于不同的世界观,更深层,更难于调和。这就是为什么挨原子弹的不是德国,而是日本。
1 有用 深山夜读 2018-06-20 23:17:51
1,小说笔法多了些。2,对日本高层政治博弈印象深刻。3、还原尤其在国人心目中被符号化标签化的“战犯”如东条英机们为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