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厄内斯特·贝克尔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Denial of Death
译者: 林和生
出版年: 2015-9
页数: 378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1015113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Denial of Death
译者: 林和生
出版年: 2015-9
页数: 378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10151137
内容简介 · · · · · ·
正如作者贝克尔所说:“并非自然的动物本性,而恰恰是对惊恐(panic)的掩饰,让我们活在丑陋之中。”一直以来,罕有作者这样真诚的努力,向世人揭示一个颠覆性的真理:死亡并不必然产生恐惧,然而,恐惧的人生却虽生犹死。作者进一步深刻指明:人们常常用欲望来掩饰恐惧,殊不知欲望恰恰是恐惧的结果,如此文饰,相当于饮鸩止渴。因此,吾人别无他途,唯有直面恐惧,向死而生。
作者简介 · · · · · ·
E.贝克尔(1924.9.27-1974.3.6),欧洲犹太人后裔,生于美国麻省斯普林菲尔德。二战期间服役于美国陆军,赴欧作战,参加过解放纳粹集中营的战斗。之后返美,就读于纽约州雪城大学,毕业后派驻美国驻巴黎大使馆。约1954年重返美国母校,攻读文化人类学,196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近十年间先后执教于雪城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州立大学等,因坚持正义、支持学生而饱受官方排挤,直至1969年获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职位。著有《禅:一个理性的评判》《有意义的生与死》《精神疗法的革命》《超越异化》《恶的结构》《身着甲胄的天使》《失落的人学》《死亡否认》和《逃避罪恶》。其代表作《死亡否认》获1974年普利策大奖(文化人类学专项)。
目录 · · · · · ·
译者导言
前言(萨姆·基恩)
作者序
第1章 导言:人性和英雄主义
第一部英雄主义的深层心理学
第2章 死亡恐惧
“健全心智”的观点
“病态心智”的观点
死亡恐惧的“消失”
第3章 精神分析若干基要观念的重建
人的生存困境
肛门性的意义
俄狄浦斯企划
阉割情结
阴茎嫉妒
原始场景
第4章 人格:生死攸关的谎言
完全的人和部分的人
结论
第5章 精神分析家克尔凯郭尔
作为心理学和信仰起点的生存悖论
克尔凯郭尔的人格学
作为精神病理学家的克尔凯郭尔
常态神经症
其他自由冲动
做人的含义
第6章 弗洛伊德人格难题再探
精神分析:关于人之受造性的信条
弗洛伊德的第一大阻抗:死的观念
弗洛伊德的第二大阻抗
两次昏厥与弗洛伊德一般生命难题的关系
琼斯和弗洛伊德的解释
自因过程中的情感冲突
自因过程中的概念冲突
结论
第二部 英雄主义的失败
第7章 群体施放的魔咒——不自由的关系
超越弗洛伊德的进展
更广阔的移情观
作为物恋控制的移情
作为生之恐惧的移情
作为死之恐惧的移情
一对共生的存在动机
移情:对更高的英雄主义的渴望
第8章 奥托·兰克:精神分析抵达克尔凯郭尔
浪漫主义解答
创造性解答
第9章 精神分析最新成果
神经症类型
幻象难题
作为历史问题的神经症
兰克与克尔凯郭尔:神经症与罪的汇合
理想的健全
第10章 总观精神病
抑郁症
神精分裂症
性变态
双性体意象
与物种局限性相对的个人自由问题
被恋物和戏剧化
施虐—受虐的自然性
作为失败之英雄主义的精神病
第三部 回顾与总结:英雄主义的两难
第11章 心理学与宗教:什么是英雄主义的个体?
不可能的英雄主义
精神疗法的限度
人性的限度
科学与宗教的融合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前言(萨姆·基恩)
作者序
第1章 导言:人性和英雄主义
第一部英雄主义的深层心理学
第2章 死亡恐惧
“健全心智”的观点
“病态心智”的观点
死亡恐惧的“消失”
第3章 精神分析若干基要观念的重建
人的生存困境
肛门性的意义
俄狄浦斯企划
阉割情结
阴茎嫉妒
原始场景
第4章 人格:生死攸关的谎言
完全的人和部分的人
结论
第5章 精神分析家克尔凯郭尔
作为心理学和信仰起点的生存悖论
克尔凯郭尔的人格学
作为精神病理学家的克尔凯郭尔
常态神经症
其他自由冲动
做人的含义
第6章 弗洛伊德人格难题再探
精神分析:关于人之受造性的信条
弗洛伊德的第一大阻抗:死的观念
弗洛伊德的第二大阻抗
两次昏厥与弗洛伊德一般生命难题的关系
琼斯和弗洛伊德的解释
自因过程中的情感冲突
自因过程中的概念冲突
结论
第二部 英雄主义的失败
第7章 群体施放的魔咒——不自由的关系
超越弗洛伊德的进展
更广阔的移情观
作为物恋控制的移情
作为生之恐惧的移情
作为死之恐惧的移情
一对共生的存在动机
移情:对更高的英雄主义的渴望
第8章 奥托·兰克:精神分析抵达克尔凯郭尔
浪漫主义解答
创造性解答
第9章 精神分析最新成果
神经症类型
幻象难题
作为历史问题的神经症
兰克与克尔凯郭尔:神经症与罪的汇合
理想的健全
第10章 总观精神病
抑郁症
神精分裂症
性变态
双性体意象
与物种局限性相对的个人自由问题
被恋物和戏剧化
施虐—受虐的自然性
作为失败之英雄主义的精神病
第三部 回顾与总结:英雄主义的两难
第11章 心理学与宗教:什么是英雄主义的个体?
不可能的英雄主义
精神疗法的限度
人性的限度
科学与宗教的融合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代心理学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就是:个体人格是一个谎言,它对于个体生死攸关,并且无意识;人格是一个神经症的结构,而且刚好位于人性的核心。换句话说,神经症是生而为人者的普遍特征;人格,是我们想扔也扔不掉的东西;人是一种偶然的、荒诞的热情,而英雄主义的本质不过也就是神经症。 这就引出了表面看来与英雄主义毫不相干的悲观结论,实际上也是存在主义式的结论:生而为人就必须承受——一般而言是以无意识的方式承受。做人,意味着承受人格的谎言,承受荒诞的神经症,承受不由分说的生死分量,承受毫无道理的偶然。这样一些承受通通常以无意识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所谓的"正常的谎言"——它是存在与生存的基本代价,想逃避这一代价,就要冒"反常"或"疯狂"的危险。 弗洛伊德晚年开始认识到,真正折磨着人的东西,相比之下,并非人内部疯狂的英雄主义驱动力,而是世界的本性。他把焦虑看作人对于不可逃避的孤弱命运的无意识的反应,最后他讲出了如下惊人的存在主义洞见:精神分析治愈临床性神经症患者个体的不幸,实质上是为了把患者引入生活的更大的不幸。换句话说,神经症是一种逃避不幸的复杂技术,但现实就是不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人之处境的讽刺在于:最深刻的需要是要摆脱死亡和毁灭的焦虑;但是,是生活自己唤醒了这种需要,因而我们必须从充分的生的状态退缩回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死亡否认"的人也喜欢 · · · · · ·
死亡否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所要记住的,不只一件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我们正在做的事,是为了获取自尊。这就是为什么人的英雄诗是一种盲目的内驱力,燃烧着人们 现代生活的危机是:青年人在他们的文化中所确立的行动规范里感受不到英雄主义了 压抑不仅是各种生活能量相对立的消极力量,同时寄生在各种生活能...
(展开)
> 更多书评 2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华夏出版社 (2000)9.0分 417人读过
-
Free Press (1997)9.0分 59人读过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8.7分 78人读过
-
大家出版 (2023)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普利策文学奖(非虚构类) (零点一刻)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相关 (三浦ウリエ)
- 普利策奖·非虚构类 (gggsssg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死亡否认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唐庚痕 2018-05-11 10:12:16
真正的好书,一本就能够对人产生重大的影响。
16 有用 路路 2016-09-18 16:50:58
书名+普利策奖+高评分是购买的真正原因,早知道是老书+精神分析+哲学的书就不买了。这本书无论是写还是翻译都很用力、用心,只怪本人才疏学浅,读起来很吃力。说实话没有完全看懂,核心观点应该是人的种种表现,元原因是死亡恐惧。实在不太喜欢精神分析的一套说辞,不可证伪,而且特别牵强。一星全为拉分。
2 有用 龙格维尔子爵 2017-08-08 21:59:52
人总是力图以一种怯懦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本身脆弱的力量
3 有用 KKMARINE 2024-01-10 20:05:22 加拿大
为什么男性又可以代表全人类总结归纳了?男性视角+男性引用≠宇宙通识 plz…
3 有用 白学家 2022-08-02 22:41:20
好想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