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是作者多次美学演讲素材及内容的整理稿,共十五讲,涉及古今中外典型文学、美学案例,对中国传统文化、国人性格特征等分析得非常透彻,全部立论围绕审美是一种至高的生命活动这一命题展开。“头顶的星空”,作者从这一点出发,研究了杜甫诗歌、《三国演义》、《水浒传》、李后主词、鲁迅作品等中国经典,旁及了《哈姆雷特》、《悲惨世界》、安徒生童话、《日瓦格医生》等世界文学经典,探讨了美学与人文关怀的关系,意义深远。
潘知常,美学家,生命美学创始人。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出版《生命美学》、《生命美学论稿》、《没有美万万不能——美学导论》等学术专著。
那天在“纸的时代书店”泡了半天,偶然翻到这本书。书中潘老对于名著从美学角度出发带来的观点,令我耳目一新。非常值得一读!
能够引起对我们的文化一定反思,不必盲目地排斥,也不用全盘接受,更不要直接扣个崇洋媚外的帽子。
刚看到最新消息,此书下架。
遗憾的是,由于未能意识到所谓中国的两大美学传统背后的某种深度的美学悖论,没有意识到“忧世”抑或“忧生”、“以文学为生活”抑或“为文学而生活”背后的两个不同的美学向度,因此,在漫长的百年之中,我们也就屡屡与一个真正重大的美学课题失之交臂:未能借助“忧生”对于“忧世”、“为文学而生活”对于“以文学为生活”的能指否定,去进而完成极为必要的对于“忧生”与“为文学而生活”的所指阐发[13] ,从而实现“弃去... 遗憾的是,由于未能意识到所谓中国的两大美学传统背后的某种深度的美学悖论,没有意识到“忧世”抑或“忧生”、“以文学为生活”抑或“为文学而生活”背后的两个不同的美学向度,因此,在漫长的百年之中,我们也就屡屡与一个真正重大的美学课题失之交臂:未能借助“忧生”对于“忧世”、“为文学而生活”对于“以文学为生活”的能指否定,去进而完成极为必要的对于“忧生”与“为文学而生活”的所指阐发[13] ,从而实现“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的伟大目标。 (展开)
本科时曾读过作者的相关书籍,总体而言,观感上并非很新颖抑或论证扎实之作,但彼时年少,凡有所阅,总还是略有裨益的。此番再读,可惜逢新不多,哑然不少,更多的还是对旧年华的回忆。间或听闻作者的轶事,大概学问之道,既可以有山险峰峻的人生迎难之择,也可以有小溪平湖的生活漫游之态,半山听雨,也并无什么必苛之求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5篇
> 7人在读
> 60人读过
> 58人想读
订阅关于头顶的星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花儿 2016-03-07 21:56:24
那天在“纸的时代书店”泡了半天,偶然翻到这本书。书中潘老对于名著从美学角度出发带来的观点,令我耳目一新。非常值得一读!
0 有用 不负春盟 2020-01-31 14:03:02
能够引起对我们的文化一定反思,不必盲目地排斥,也不用全盘接受,更不要直接扣个崇洋媚外的帽子。
0 有用 段沐堂 2024-01-02 21:05:12 安徽
刚看到最新消息,此书下架。
0 有用 咕国人民 2023-08-24 12:25:27 广东
遗憾的是,由于未能意识到所谓中国的两大美学传统背后的某种深度的美学悖论,没有意识到“忧世”抑或“忧生”、“以文学为生活”抑或“为文学而生活”背后的两个不同的美学向度,因此,在漫长的百年之中,我们也就屡屡与一个真正重大的美学课题失之交臂:未能借助“忧生”对于“忧世”、“为文学而生活”对于“以文学为生活”的能指否定,去进而完成极为必要的对于“忧生”与“为文学而生活”的所指阐发[13] ,从而实现“弃去... 遗憾的是,由于未能意识到所谓中国的两大美学传统背后的某种深度的美学悖论,没有意识到“忧世”抑或“忧生”、“以文学为生活”抑或“为文学而生活”背后的两个不同的美学向度,因此,在漫长的百年之中,我们也就屡屡与一个真正重大的美学课题失之交臂:未能借助“忧生”对于“忧世”、“为文学而生活”对于“以文学为生活”的能指否定,去进而完成极为必要的对于“忧生”与“为文学而生活”的所指阐发[13] ,从而实现“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的伟大目标。 (展开)
0 有用 归梦隐 2023-02-28 10:31:56 广东
本科时曾读过作者的相关书籍,总体而言,观感上并非很新颖抑或论证扎实之作,但彼时年少,凡有所阅,总还是略有裨益的。此番再读,可惜逢新不多,哑然不少,更多的还是对旧年华的回忆。间或听闻作者的轶事,大概学问之道,既可以有山险峰峻的人生迎难之择,也可以有小溪平湖的生活漫游之态,半山听雨,也并无什么必苛之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