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帝國: 大清王朝的书评 (41)

白鹇 2016-12-04 12:54:30 中信出版社2016版

清朝的“内亚转向”与“海洋转向”

史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日益碎片化了。断代与断代、领域与领域之间,沟壑纵横。上世纪夏曾佑、钱穆、吕思勉等学者,还能在通读乙部要籍后,以一己之力纂写通史。如今即便是写比较全面的断代史,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新材料和新观念不断涌现、研究著作汗牛充栋的情况下,研究者...  (展开)
数数 2018-02-24 11:28:29 中信出版社2016版

西方学者视野中的大清/中国

话说夏天就拿这套哈佛中国史作为毕业礼物送学生,但直到春节期间才读了这套书的最后一本——不是读完了这套书,而是越过前面五本只读了这一本(家里的历史学专业人士说这一本还可以看看)。 (一) 我一直不喜欢中国近代史(原因对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言自明),但此书关于中国近...  (展开)
红皇后 2017-01-05 20:05:50 中信出版社2016版

塑造“中国”

清朝是距离现代中国最近的一个帝制王朝,也是我们对于中国历史了解最多的一个朝代,清史因其与近现代中国史的承继性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研究。而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也对于现代中国发展的思路不无裨益。 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中,作者罗威廉依然选取了政治制度、经济...  (展开)
斑点紫罗兰 2017-01-07 22:12:59 中信出版社2016版

与世界靠拢的清朝

清朝成为中国封建制度的最后一个帝国。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911年清朝灭亡,满洲人统治天下268年,也是少数民族入住中原时间最长的一个。《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以全面的视角看一个帝国从封建制度逐渐打开国门,与世界接近。 作者罗威廉,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  (展开)
阅读思考写作 2017-11-30 14:10:51 中信出版社2016版

《哈佛中国史 最后的中华帝国 大清》,读书笔记

在目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课本上,划分古代史与近代史的界限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包括很多研究机构的划分与安排也是遵从这个分界线的。这个分界线的来历是哈佛费正清教授的观点,被近代中国历史研究者认可,由于这种划分具备上佳的政治效果,因此很快就成为政治上正确的分界。一旦...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7-22 19:16:02 中信出版社2016版

【转】张笑川丨美国“新清史”的集成之作——评罗威廉《中国的最后帝国:大清》

【作者简介】张笑川,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1993年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留校任教。2004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13至2014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  (展开)
熊猫国的弋可 2023-01-08 19:05:08 中信出版社2016版

重新定义的中国与帝制的终结

清朝似乎离今天很遥远,它属于另一个帝制中国,有与上天沟通的天子,传承了两千年的政治体制,古代的服饰,思想,文化,写作方式。翻开日历,它又离今天这么近,从推翻帝制到现在,也不过区区一百多年时间。这一百多年,正巧是人类世界发展历程中一个质变的节点,而我们正巧站...  (展开)
含笑半步颠 2018-11-10 12:47:06 中信出版社2016版

换一种视角看清史

整体上是一本海外汉学家关于清朝的综述,对于熟稔清史的人来说可能没有新意,但是对我收获很多。 写作视角上弱化政治军事,侧重从社会生活入手。其中还不乏和现在传统史观相比“颠覆”的观点,从经济,官僚选任角度分析清朝治理偏向“小政府”,中央在治理地方的时候下放一部分...  (展开)
jiaohua 2018-01-17 16:38:23 中信出版社2016版

读了一半

最近几年,读书越发不求甚解了。花了几天功夫,这本书也只读了一半,越往后,读得越粗粗不堪。 作为一本通史下的朝代史,本书的写法确实有独到之处,与国内的政治史模式差异颇大。怎么看,都觉得是社会史融入了政治史,对清朝整个社会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然而其行文、其翻...  (展开)
Cadmus 2017-08-10 17:14:12 中信出版社2016版

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全新的观察视角:关注帝国内部的社会变化,将清朝视为欧亚大陆上以陆地为基础的众多近代早期帝国之一,其在领土扩张与殖民上有着显著的成就;同时强调帝国的政府组织形式与社会结构,其对于帝国本身的发展特别是帝国末期的政治转向有着自身的影响。 ■ 清朝作为一个通过外来...  (展开)
罗成 2016-11-20 21:46:59 中信出版社2016版

歪果仁眼中的大清天朝是什么样的?

大清的历史被各种小说、宫廷剧毁的不像样,即时我们翻看国内主流的正规清史书籍,也多是帝王将相,名人功臣,尤其是晚清历史,随便找一个事件就可写成很多本书,如何通过一本书了解真正的清朝历史缩影,一直是一个难点。 忽略王侯将相,让历史回归社会 最近刚刚出版的《哈佛中...  (展开)
蛇之使徒 2016-11-09 14:54:06

这本清朝简史真厉害

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昨天刚读完。罗威廉的清史最大的特点就是精要二字。 “精”当然说是简要。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全部浓缩在三百页不到的篇幅,而且它是将清朝当作一个整体来解读,而没有按通常1840年为界进行划分,描述了清朝由盛转衰的连续性。 “要”则说的是罗威廉选取...  (展开)
凌霜 2024-04-28 19:35:25 中信出版社2016版

《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打卡《最后的帝国:大清》4/5 清朝作为异族统治的政权,从成立之初就试图确认合法性与正当性,并不遗余力地协调地方士绅与中央官僚之间的关系。在建国前,清朝已经以明朝制度为范本形成一套政府组织,因此在开展统治上较为方便。与明朝不同的是,外廷设立了理藩院来管理少数民...  (展开)
momo 2024-03-20 15:07:06 中信出版社2016版

清朝册比前几册要更丰富扎实

记录几点想到的内容: 1.这本书集合了对清史的介绍以及对清史研究的比较,于是书中经常出现“早期观点”“对观点的修正”“修正观点的再修正”。它在深度上较前几册更胜一筹,没有清史基础的我有时觉得作者分析得有点跳。 2.清朝在帝制中国里很独特。虽说每个朝代与前一个、后...  (展开)
一蓑烟雨 2023-12-28 22:40:54 中信出版社2016版

《哈佛中国史:大清卷》:匆匆作结,以待重读。横向的历史呈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公元439年,北魏灭掉了由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政权,从而使中国的北方再次统一。然而北魏的统治者并非汉人,而是出自鲜卑的拓跋氏。当北魏获得更大统治范围时,其统治者便要面对怎样巩固统治的问题。此关系着政权的发展与存亡。于是,以孝文帝拓跋宏为主导的汉化改革在稍后轰轰烈...  (展开)
玄德公 2022-11-29 18:02:13 中信出版社2016版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导言中“三个重要的修正性转向”其二“内亚转向”不是特别理解,主要意思可能是:清朝将整个帝国视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帝国,而汉族区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清主在面对不同民族时有不同的身份,如面对汉族时是皇帝,面对蒙古族时是可汗,各民族协同发展,是相互独立的,行政、...  (展开)
Jimmy47 2022-04-05 08:19:36 中信出版社2016版

清,怎么听起来像是BYD的下一款电动车...

得到听书 这本书的作者罗威廉,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方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美国汉学家,专攻近代东亚的社会与历史。前几年国内有一本很火的书叫《红雨:一个中国县城七个世纪的暴力史》,就是他写的。在这套《哈佛中国史》里,他操刀主笔的这本《大清》,是...  (展开)
showpin 2021-06-06 17:07:45 中信出版社2016版

“咔……”——读“哈佛中国史”之《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wpin,交流读书心得】 “咔……” ——读“哈佛中国史”之《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在影视剧中看拍影视剧的场景,经常会看到在完成所有镜头拍摄后,导演拿着喇叭长喊一声“咔……”——即所谓的“杀青”,只见所有演员瞬间放松表情,更有边走边脱下...  (展开)
道阻且长 2021-02-17 23:21:47 中信出版社2016版

对清朝多种学术视角的综述

20210216-0217 这是一本有好读,又不好读的书。好读是因为全书约260页,读起来可以一气呵成,没有太多不易懂的内容,还很容易看到鹿鼎记、以及历史课本中熟悉的人物随时出现;不好读是因为本书学术性很强,对清朝的描述一直在切换学术的视角和观点,读起来如果不仔细琢磨,很...  (展开)
安珀 2020-06-20 22:52:31 中信出版社2016版

简洁有力、充满细节, 启发我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清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套通史购于2017年,买来的时候读完了前6章,完全没有印象。今年5月开始重读前半部分,上个月终于读完了太平天国以前的部分。总而言之,作者在有限的篇幅里,简洁有力地勾勒出清这段历史的社会图景,除了政治与制度,其他的各种细节也很有启发。是我理想中的通史图书。 其中,...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1条)

订阅中國最後的帝國: 大清王朝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