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La Douceur dans la penséegrecque
译者: 陈元
出版年: 2016-10
页数: 526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轻与重
ISBN: 9787567557314
内容简介 · · · · · ·
在古希腊的史诗、悲剧以及历史著作中,上演着战争、暴力和恐惧,然而“柔和”的观念——或者我们具体称之为友善、慷慨、容忍、宽厚的东西等等,却从不在任何舞台缺席……这是如何发生、演进并影响着希腊人的伦理道德观的?请看法国古典学家雅克利娜•德•罗米伊这部独辟蹊径却又发人深省的思想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文献学”著作。“柔和”一词贯穿了从荷马到亚里士多德、再到普鲁塔克的整个历史过程;作者根据不同时期和作品的特点在横向上仔细挖掘了该词所代表不同的外延意义。柔和(douceur)这个词的法文原意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它在作者笔下几乎囊括了古希腊人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态度。这种对一个概念从内涵到外延方面的一丝不苟的研究与探索,是本书的突出特征。
作者简介 · · · · · ·
雅克利娜•德•罗米伊(1913-2010),法国古典学家、文献学家、第一位法兰西公学院女教授。她生前曾任法兰西学院院士,获得法国荣誉勋位一级勋章等殊荣。
她凭借对古希腊文明与语言特别是对修昔底德的研究而蜚声国际。在194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她先后曾在里尔大学、索邦大学和法兰西公学院任教。1988年继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之后成了第二位法兰西学院女院士。
她一生撰写了大量关于古希腊思想、历史、戏剧、法律、民主、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其中重要的著作有《修昔底德与雅典帝国主义》、《埃斯库罗斯戏剧中的恐惧与焦虑》《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思想中的法则 从开始到亚里士多德》、《希腊的民主问题》、《希腊文学概论》、《论荷马》、《欧里庇得斯的现代性》、《反暴力的古希腊》等50多部著作。她还翻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译者简介:
陈元,广州中山大学法语系副教授,...
雅克利娜•德•罗米伊(1913-2010),法国古典学家、文献学家、第一位法兰西公学院女教授。她生前曾任法兰西学院院士,获得法国荣誉勋位一级勋章等殊荣。
她凭借对古希腊文明与语言特别是对修昔底德的研究而蜚声国际。在194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她先后曾在里尔大学、索邦大学和法兰西公学院任教。1988年继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之后成了第二位法兰西学院女院士。
她一生撰写了大量关于古希腊思想、历史、戏剧、法律、民主、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其中重要的著作有《修昔底德与雅典帝国主义》、《埃斯库罗斯戏剧中的恐惧与焦虑》《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思想中的法则 从开始到亚里士多德》、《希腊的民主问题》、《希腊文学概论》、《论荷马》、《欧里庇得斯的现代性》、《反暴力的古希腊》等50多部著作。她还翻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译者简介:
陈元,广州中山大学法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法语系主任,2010—2012年任法国里昂三大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长期承担基础法语、法语精读、翻译、论述文写作、文学史与阅读、文学理论等教学任务。并长期致力于法国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专注于法国哲学思想的介绍与翻译,代表译作有《卢梭散文集》、《马克思与福柯》、《总体理论》、《在图像面前》等。
目录 · · · · · ·
入题话:荷马著作中的柔和 / 1
第一部分 发现柔和:公元前五世纪词语的兴起
第一章宗教与法律中的人性原则 / 3
第二章有关柔和的新词:PRAOS[温和]与PHILANTHROPOS[爱人的,人性的] / 24
第三章向柔和敞开的词:ÉPIEIKÈS[恰当的、正义的]/ 51
· · · · · · (更多)
入题话:荷马著作中的柔和 / 1
第一部分 发现柔和:公元前五世纪词语的兴起
第一章宗教与法律中的人性原则 / 3
第二章有关柔和的新词:PRAOS[温和]与PHILANTHROPOS[爱人的,人性的] / 24
第三章向柔和敞开的词:ÉPIEIKÈS[恰当的、正义的]/ 51
第四章SUGGNÔMÈ[谅解、原谅]与可原谅的错误/70
第五章原谅的能力 / 91
第二部分 从五世纪末到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学说与问题
第六章雅典的柔和 / 123
第七章宽容的界线 / 151
第八章君主们的柔和 / 175
第九章关于城邦政治:缺乏柔和的危险 / 206
第十章对待希腊城邦的柔和与慷慨 / 230
第十一章哲人眼中作为美德的柔和 / 255
第三部分 从亚里士多德到普鲁塔克:从柔和到荣誉
第十二章米南德和希腊化时代的伦理 / 295
第十三章希腊化时代的君主制度 / 324
第十四章罗马征服者的仁慈:从波利比乌斯到狄奥多罗斯 / 352
第十五章罗马帝国的仁慈与柔和 / 398
第十六章普鲁塔克与英雄们的柔和 / 432
第十七章普鲁塔克与智者们的柔和 / 465
结束语:世俗之柔和与基督教之仁爱 / 49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关于某些词语的使用的研究,要探索的领域对最初三分之二的研究来说几乎是一块处女地。相同的证据在其中是相当少的,我们把它们全部找了出来并仔细地估量了每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全新的调查研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言 / 1 -
我们试图让不是研究古希腊的读者们能读懂本书。也许本书中有些关于词义的讨论和翻译对他们来说味同嚼蜡,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们:对概念的研究所带来的的好处之一难道不是通过比较从而能确定或纠正文本意义本身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言 / 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古希腊思想中的柔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古希腊思想中的柔和"的人也喜欢 · · · · · ·
古希腊思想中的柔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古希腊思想中的柔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
犯困猫 (对怀恶意之人抱有爱意是两倍愚蠢)
第295页 可以这么认为,「宽容」、「柔和」的理念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实际上不够具体的,没有体系的,被怀疑的,不被信任的情感概念。对本书来说,其中一个核心关注点就在于「柔和」、「宽容」等概念是如何在公元前五世纪之后变成一个可以讨论、值得讨论、必须讨论的对象,而非一个从一开始就可以自证的纯粹理念。五~四世纪的社会现实政治斗争的残酷、国际政治的不稳定需要一种平衡暴力的力量,于是激发了关于一个存在于... (1回应)2022-04-17 18:10:56 5人喜欢
第295页
可以这么认为,「宽容」、「柔和」的理念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实际上不够具体的,没有体系的,被怀疑的,不被信任的情感概念。对本书来说,其中一个核心关注点就在于「柔和」、「宽容」等概念是如何在公元前五世纪之后变成一个可以讨论、值得讨论、必须讨论的对象,而非一个从一开始就可以自证的纯粹理念。五~四世纪的社会现实政治斗争的残酷、国际政治的不稳定需要一种平衡暴力的力量,于是激发了关于一个存在于几百年前的荷马时代的价值的讨论,即宽容、温和、柔和还有原谅,不同学派的界定使得「宽容」这个概念逐渐有形,「原谅」(συγγνωμη)被认为是可取的,可以取代暴力复仇的(而背后的心态就在于人们发现正义并非总是得到贯彻,强者似乎做不正义的事情也不会被惩罚),一种不违正义的宽容和怜悯的理念在智识群体中逐渐被提出以及得到共识,于是宽容就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甚至虚伪的情绪,而变成一种可接受的社会实践。到了希腊化世界的学术,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化和解释,让「宽容」变成一种被接受的社会事实和政治实践。
第313页
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这决定了人对人的态度,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世界,人们之所以不宽容,正是因为对人性的不信任以及对人的缺陷的愤恨,自然也会要求神的正义,要求惩罚任何类型的错误,而无所谓这样的错误是有意的还是无知的。但是一个潜在的并浮现于主流的观念便是,人们愿意去承认人是有弱点的,天然会犯错的,但是仍然是值得被爱的,被谅解的。从过去的「恨世者」转变为现在的人道,人们发现身边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值得去关爱的,人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人群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道主义到现在才开始真的有型了,也其实蛮符合基本人性的变化,人总是先对身边的人完全不信任,然后一点点感受到温暖,才慢慢卸下心房吧,而另一个极端就在于人一开始对人太好,然后屡受挫折和失望,最终彻底不相信人性吧。
1回应 2022-04-17 18:10:56 -
犯困猫 (对怀恶意之人抱有爱意是两倍愚蠢)
这并不意味着雅典人的宽容和善良不是发自内心和伟大的,远非如此。其意仅仅是说它们抑制了完全信赖他们的企图并试图让自己的倾向服从于正义的要求,正义在他们的眼里一直是至少无上的。况且,他们的态度延伸到了我们的态度之中。如果仁慈或善良随着基督教而变成了自在的美德的(话?),那么这些美德是不指望得到任何回报的。曾经如此迫切地表现在希腊演说家门的思想中的相互性和公道的需要继续在司法生活和日常生活以及私人生... (4回应)2022-04-15 23:06:19 2人喜欢
这并不意味着雅典人的宽容和善良不是发自内心和伟大的,远非如此。其意仅仅是说它们抑制了完全信赖他们的企图并试图让自己的倾向服从于正义的要求,正义在他们的眼里一直是至少无上的。况且,他们的态度延伸到了我们的态度之中。如果仁慈或善良随着基督教而变成了自在的美德的(话?),那么这些美德是不指望得到任何回报的。曾经如此迫切地表现在希腊演说家门的思想中的相互性和公道的需要继续在司法生活和日常生活以及私人生活中影响着大部分人的态度。 总之,事实上在雅典不存在不求回报的善的观念。不希望任何回报的慷慨的表现都只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当德摩斯梯尼抱怨雅典的过分宽容时他把这个词πραοτης与ευηθεια组合起来,后者的意思是天真、老实、傻…… 引自 第七章宽容的界线 / 151 第162—163页
感觉这一部分当然涉及的是希腊传统不同于基督教传统的差别,也就是善良、宽容、怜悯是否是一种self-sufficient,sui-generis的美德,从基督教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超验的美德,但是从希腊城邦正义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从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美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这背后体现的也是深刻的人性论层面的差异,或许透漏的恰恰是对人性的怀疑,是一种在残酷的社会斗争现实下激发出来的诉求,是在残酷、暴力、欺诈乃至不公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语境下,如何对待宽容的问题,如何让宽容不妨害正义的问题,如何不让宽容被敌人利用对自己造成伤害的问题。
4回应 2022-04-15 23:06:19 -
犯困猫 (对怀恶意之人抱有爱意是两倍愚蠢)
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关于某些词语的使用的研究,要探索的领域对最初三分之二的研究来说几乎是一块处女地。相同的证据在其中是相当少的,我们把它们全部找了出来并仔细地估量了每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全新的调查研究。 第15页 我们试图让不是研究古希腊的读者们能读懂本书。也许本书中有些关于词义的讨论和翻译对他们来...2022-04-14 18:58:39 2人喜欢
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关于某些词语的使用的研究,要探索的领域对最初三分之二的研究来说几乎是一块处女地。相同的证据在其中是相当少的,我们把它们全部找了出来并仔细地估量了每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全新的调查研究。 引自 导言 / 1 第15页
我们试图让不是研究古希腊的读者们能读懂本书。也许本书中有些关于词义的讨论和翻译对他们来说味同嚼蜡,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们:对概念的研究所带来的的好处之一难道不是通过比较从而能确定或纠正文本意义本身吗? 引自 导言 / 1 第16页
简而言之,应该关注这本书的问题意识和回应的对象,另外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扔掉所有的预先的知识,去理解这些文本关心的问题。
回应 2022-04-14 18:58:39
-
犯困猫 (对怀恶意之人抱有爱意是两倍愚蠢)
第295页 可以这么认为,「宽容」、「柔和」的理念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实际上不够具体的,没有体系的,被怀疑的,不被信任的情感概念。对本书来说,其中一个核心关注点就在于「柔和」、「宽容」等概念是如何在公元前五世纪之后变成一个可以讨论、值得讨论、必须讨论的对象,而非一个从一开始就可以自证的纯粹理念。五~四世纪的社会现实政治斗争的残酷、国际政治的不稳定需要一种平衡暴力的力量,于是激发了关于一个存在于... (1回应)2022-04-17 18:10:56 5人喜欢
第295页
可以这么认为,「宽容」、「柔和」的理念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实际上不够具体的,没有体系的,被怀疑的,不被信任的情感概念。对本书来说,其中一个核心关注点就在于「柔和」、「宽容」等概念是如何在公元前五世纪之后变成一个可以讨论、值得讨论、必须讨论的对象,而非一个从一开始就可以自证的纯粹理念。五~四世纪的社会现实政治斗争的残酷、国际政治的不稳定需要一种平衡暴力的力量,于是激发了关于一个存在于几百年前的荷马时代的价值的讨论,即宽容、温和、柔和还有原谅,不同学派的界定使得「宽容」这个概念逐渐有形,「原谅」(συγγνωμη)被认为是可取的,可以取代暴力复仇的(而背后的心态就在于人们发现正义并非总是得到贯彻,强者似乎做不正义的事情也不会被惩罚),一种不违正义的宽容和怜悯的理念在智识群体中逐渐被提出以及得到共识,于是宽容就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甚至虚伪的情绪,而变成一种可接受的社会实践。到了希腊化世界的学术,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化和解释,让「宽容」变成一种被接受的社会事实和政治实践。
第313页
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这决定了人对人的态度,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世界,人们之所以不宽容,正是因为对人性的不信任以及对人的缺陷的愤恨,自然也会要求神的正义,要求惩罚任何类型的错误,而无所谓这样的错误是有意的还是无知的。但是一个潜在的并浮现于主流的观念便是,人们愿意去承认人是有弱点的,天然会犯错的,但是仍然是值得被爱的,被谅解的。从过去的「恨世者」转变为现在的人道,人们发现身边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值得去关爱的,人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人群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道主义到现在才开始真的有型了,也其实蛮符合基本人性的变化,人总是先对身边的人完全不信任,然后一点点感受到温暖,才慢慢卸下心房吧,而另一个极端就在于人一开始对人太好,然后屡受挫折和失望,最终彻底不相信人性吧。
1回应 2022-04-17 18:10:56 -
犯困猫 (对怀恶意之人抱有爱意是两倍愚蠢)
这并不意味着雅典人的宽容和善良不是发自内心和伟大的,远非如此。其意仅仅是说它们抑制了完全信赖他们的企图并试图让自己的倾向服从于正义的要求,正义在他们的眼里一直是至少无上的。况且,他们的态度延伸到了我们的态度之中。如果仁慈或善良随着基督教而变成了自在的美德的(话?),那么这些美德是不指望得到任何回报的。曾经如此迫切地表现在希腊演说家门的思想中的相互性和公道的需要继续在司法生活和日常生活以及私人生... (4回应)2022-04-15 23:06:19 2人喜欢
这并不意味着雅典人的宽容和善良不是发自内心和伟大的,远非如此。其意仅仅是说它们抑制了完全信赖他们的企图并试图让自己的倾向服从于正义的要求,正义在他们的眼里一直是至少无上的。况且,他们的态度延伸到了我们的态度之中。如果仁慈或善良随着基督教而变成了自在的美德的(话?),那么这些美德是不指望得到任何回报的。曾经如此迫切地表现在希腊演说家门的思想中的相互性和公道的需要继续在司法生活和日常生活以及私人生活中影响着大部分人的态度。 总之,事实上在雅典不存在不求回报的善的观念。不希望任何回报的慷慨的表现都只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当德摩斯梯尼抱怨雅典的过分宽容时他把这个词πραοτης与ευηθεια组合起来,后者的意思是天真、老实、傻…… 引自 第七章宽容的界线 / 151 第162—163页
感觉这一部分当然涉及的是希腊传统不同于基督教传统的差别,也就是善良、宽容、怜悯是否是一种self-sufficient,sui-generis的美德,从基督教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超验的美德,但是从希腊城邦正义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从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美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这背后体现的也是深刻的人性论层面的差异,或许透漏的恰恰是对人性的怀疑,是一种在残酷的社会斗争现实下激发出来的诉求,是在残酷、暴力、欺诈乃至不公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语境下,如何对待宽容的问题,如何让宽容不妨害正义的问题,如何不让宽容被敌人利用对自己造成伤害的问题。
4回应 2022-04-15 23:06:19
-
犯困猫 (对怀恶意之人抱有爱意是两倍愚蠢)
第295页 可以这么认为,「宽容」、「柔和」的理念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实际上不够具体的,没有体系的,被怀疑的,不被信任的情感概念。对本书来说,其中一个核心关注点就在于「柔和」、「宽容」等概念是如何在公元前五世纪之后变成一个可以讨论、值得讨论、必须讨论的对象,而非一个从一开始就可以自证的纯粹理念。五~四世纪的社会现实政治斗争的残酷、国际政治的不稳定需要一种平衡暴力的力量,于是激发了关于一个存在于... (1回应)2022-04-17 18:10:56 5人喜欢
第295页
可以这么认为,「宽容」、「柔和」的理念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实际上不够具体的,没有体系的,被怀疑的,不被信任的情感概念。对本书来说,其中一个核心关注点就在于「柔和」、「宽容」等概念是如何在公元前五世纪之后变成一个可以讨论、值得讨论、必须讨论的对象,而非一个从一开始就可以自证的纯粹理念。五~四世纪的社会现实政治斗争的残酷、国际政治的不稳定需要一种平衡暴力的力量,于是激发了关于一个存在于几百年前的荷马时代的价值的讨论,即宽容、温和、柔和还有原谅,不同学派的界定使得「宽容」这个概念逐渐有形,「原谅」(συγγνωμη)被认为是可取的,可以取代暴力复仇的(而背后的心态就在于人们发现正义并非总是得到贯彻,强者似乎做不正义的事情也不会被惩罚),一种不违正义的宽容和怜悯的理念在智识群体中逐渐被提出以及得到共识,于是宽容就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甚至虚伪的情绪,而变成一种可接受的社会实践。到了希腊化世界的学术,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化和解释,让「宽容」变成一种被接受的社会事实和政治实践。
第313页
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这决定了人对人的态度,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世界,人们之所以不宽容,正是因为对人性的不信任以及对人的缺陷的愤恨,自然也会要求神的正义,要求惩罚任何类型的错误,而无所谓这样的错误是有意的还是无知的。但是一个潜在的并浮现于主流的观念便是,人们愿意去承认人是有弱点的,天然会犯错的,但是仍然是值得被爱的,被谅解的。从过去的「恨世者」转变为现在的人道,人们发现身边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值得去关爱的,人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人群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道主义到现在才开始真的有型了,也其实蛮符合基本人性的变化,人总是先对身边的人完全不信任,然后一点点感受到温暖,才慢慢卸下心房吧,而另一个极端就在于人一开始对人太好,然后屡受挫折和失望,最终彻底不相信人性吧。
1回应 2022-04-17 18:10:56 -
犯困猫 (对怀恶意之人抱有爱意是两倍愚蠢)
这并不意味着雅典人的宽容和善良不是发自内心和伟大的,远非如此。其意仅仅是说它们抑制了完全信赖他们的企图并试图让自己的倾向服从于正义的要求,正义在他们的眼里一直是至少无上的。况且,他们的态度延伸到了我们的态度之中。如果仁慈或善良随着基督教而变成了自在的美德的(话?),那么这些美德是不指望得到任何回报的。曾经如此迫切地表现在希腊演说家门的思想中的相互性和公道的需要继续在司法生活和日常生活以及私人生... (4回应)2022-04-15 23:06:19 2人喜欢
这并不意味着雅典人的宽容和善良不是发自内心和伟大的,远非如此。其意仅仅是说它们抑制了完全信赖他们的企图并试图让自己的倾向服从于正义的要求,正义在他们的眼里一直是至少无上的。况且,他们的态度延伸到了我们的态度之中。如果仁慈或善良随着基督教而变成了自在的美德的(话?),那么这些美德是不指望得到任何回报的。曾经如此迫切地表现在希腊演说家门的思想中的相互性和公道的需要继续在司法生活和日常生活以及私人生活中影响着大部分人的态度。 总之,事实上在雅典不存在不求回报的善的观念。不希望任何回报的慷慨的表现都只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当德摩斯梯尼抱怨雅典的过分宽容时他把这个词πραοτης与ευηθεια组合起来,后者的意思是天真、老实、傻…… 引自 第七章宽容的界线 / 151 第162—163页
感觉这一部分当然涉及的是希腊传统不同于基督教传统的差别,也就是善良、宽容、怜悯是否是一种self-sufficient,sui-generis的美德,从基督教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超验的美德,但是从希腊城邦正义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从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美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这背后体现的也是深刻的人性论层面的差异,或许透漏的恰恰是对人性的怀疑,是一种在残酷的社会斗争现实下激发出来的诉求,是在残酷、暴力、欺诈乃至不公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语境下,如何对待宽容的问题,如何让宽容不妨害正义的问题,如何不让宽容被敌人利用对自己造成伤害的问题。
4回应 2022-04-15 23:06:19 -
犯困猫 (对怀恶意之人抱有爱意是两倍愚蠢)
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关于某些词语的使用的研究,要探索的领域对最初三分之二的研究来说几乎是一块处女地。相同的证据在其中是相当少的,我们把它们全部找了出来并仔细地估量了每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全新的调查研究。 第15页 我们试图让不是研究古希腊的读者们能读懂本书。也许本书中有些关于词义的讨论和翻译对他们来...2022-04-14 18:58:39 2人喜欢
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关于某些词语的使用的研究,要探索的领域对最初三分之二的研究来说几乎是一块处女地。相同的证据在其中是相当少的,我们把它们全部找了出来并仔细地估量了每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所扩大的影响的多寡。因此这一部分相当细致并代表这一次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全新的调查研究。 引自 导言 / 1 第15页
我们试图让不是研究古希腊的读者们能读懂本书。也许本书中有些关于词义的讨论和翻译对他们来说味同嚼蜡,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们:对概念的研究所带来的的好处之一难道不是通过比较从而能确定或纠正文本意义本身吗? 引自 导言 / 1 第16页
简而言之,应该关注这本书的问题意识和回应的对象,另外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扔掉所有的预先的知识,去理解这些文本关心的问题。
回应 2022-04-14 18:58:3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情感/道德现象学(待整理) (維舟)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2018年购书目录 (思郁)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文学理论与批评) (覃沁)
- 古典学就该用疏证体 (爛貓)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古希腊思想中的柔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梦魇马戏团 2018-05-02 16:46:31
更类似古典文献学成果。最有价值的在最后基督教的介入,可惜并没有多展开。
1 有用 dormouse 2017-12-17 10:46:50
有点琐碎与重复,并且其实没有说出太多内容,厚厚一本的考据得出一个平平常常的结论。算是中规中矩吧。
0 有用 Ecume 2017-12-24 23:36:22
作者是尤瑟娜之后的另一位法兰西学院女院士,这本书写得很有趣,通过对大量古希腊文学和历史著作的研读,对一个词(“柔和”)的意涵进行条分缕析的梳理,以此探索古希腊思想的一个精神面向(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在结语中与基督教的“仁爱”伦理观建立历史性联系,觉得是一本文献考据翔实、写作非常细致的思想史论著,方法上有独到之处。可惜因没系统读过古希腊文学和历史著作,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但是“柔和”的丰富内涵,确是... 作者是尤瑟娜之后的另一位法兰西学院女院士,这本书写得很有趣,通过对大量古希腊文学和历史著作的研读,对一个词(“柔和”)的意涵进行条分缕析的梳理,以此探索古希腊思想的一个精神面向(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在结语中与基督教的“仁爱”伦理观建立历史性联系,觉得是一本文献考据翔实、写作非常细致的思想史论著,方法上有独到之处。可惜因没系统读过古希腊文学和历史著作,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但是“柔和”的丰富内涵,确是挺符合我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的一种印象(因此颇担心作者对这一思想史“现象”有主观套入之嫌。不好说)。心情的关系,只是刷一遍,往后可能会重读。 (展开)
0 有用 阿心 2018-04-09 18:05:54
古希腊君主教育中对五世纪的经验的反对中诞生出来的概念。后世研究历史中的“道德”的铭文
0 有用 犯困猫 2022-04-19 05:23:13
实际四星,但我认为这本书被低估了,所以想平衡一下。作者试图重建基督教诞生之前古典文明世界的仁爱观念,符合七八十年代想要克服基督教影响的基本潮流,读者不能带着追寻超验道德的思路读这本书,而要意识到仁爱的概念最初并非不证自明的,也不应跳过书中对具体作家的讨论,否则就会错过细节中的珠玉。书中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从文献中整理「柔和」概念的起源、发展,关注这一概念如何从情感、倾向乃至私人意愿变成广为讨论的道德... 实际四星,但我认为这本书被低估了,所以想平衡一下。作者试图重建基督教诞生之前古典文明世界的仁爱观念,符合七八十年代想要克服基督教影响的基本潮流,读者不能带着追寻超验道德的思路读这本书,而要意识到仁爱的概念最初并非不证自明的,也不应跳过书中对具体作家的讨论,否则就会错过细节中的珠玉。书中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从文献中整理「柔和」概念的起源、发展,关注这一概念如何从情感、倾向乃至私人意愿变成广为讨论的道德理念,进而成为社会现实。其二更重要,涉及人性论的变化以及对人类整体的意识,古典作家们逐渐承认人是值得被谅解的,而不是不可救药的。这些是基督教超验大爱的前提,但是作者更欣赏社会层面的柔和,认为这体现了人性和文明。不过作者似乎混淆了社会事实和作家期望的界限,又过于强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对立,也算时代特色吧 (展开)
0 有用 stella 2022-04-21 22:26:37
看到了希腊化时期为止,大致能猜想在“柔和”思想的梳理和贯通中,串起了古希腊与古罗马;也串起了希腊英雄主义到基督教仁爱agape的演变。为我的伊阿宋找到了一些些理论背景,从荷马到希腊化,从荣誉到温柔。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作者的着意点在“柔和”思想,存不存在以偏概全的危险呢,四世纪的温柔德性,抵消得了品达笔下竞赛的荣光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乡随俗”(chapter13)能抵消掉荷马式英雄的勇武扩张力量吗?
0 有用 犯困猫 2022-04-19 05:23:13
实际四星,但我认为这本书被低估了,所以想平衡一下。作者试图重建基督教诞生之前古典文明世界的仁爱观念,符合七八十年代想要克服基督教影响的基本潮流,读者不能带着追寻超验道德的思路读这本书,而要意识到仁爱的概念最初并非不证自明的,也不应跳过书中对具体作家的讨论,否则就会错过细节中的珠玉。书中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从文献中整理「柔和」概念的起源、发展,关注这一概念如何从情感、倾向乃至私人意愿变成广为讨论的道德... 实际四星,但我认为这本书被低估了,所以想平衡一下。作者试图重建基督教诞生之前古典文明世界的仁爱观念,符合七八十年代想要克服基督教影响的基本潮流,读者不能带着追寻超验道德的思路读这本书,而要意识到仁爱的概念最初并非不证自明的,也不应跳过书中对具体作家的讨论,否则就会错过细节中的珠玉。书中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从文献中整理「柔和」概念的起源、发展,关注这一概念如何从情感、倾向乃至私人意愿变成广为讨论的道德理念,进而成为社会现实。其二更重要,涉及人性论的变化以及对人类整体的意识,古典作家们逐渐承认人是值得被谅解的,而不是不可救药的。这些是基督教超验大爱的前提,但是作者更欣赏社会层面的柔和,认为这体现了人性和文明。不过作者似乎混淆了社会事实和作家期望的界限,又过于强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对立,也算时代特色吧 (展开)
1 有用 谁拾 2021-03-19 20:30:28
仁者爱仁,知者利仁的感觉。有点像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
0 有用 米诺娃 2019-03-20 12:04:13
douceur作何解?
1 有用 梦魇马戏团 2018-05-02 16:46:31
更类似古典文献学成果。最有价值的在最后基督教的介入,可惜并没有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