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上篇
清学和近代中国思想走向中的偏失
儒学、士人与近代中国
曾国藩传稿
一个社会解体的时代和辛亥革命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与民初中国的新文化
公平正义和息争以安天下
关于《衰世与西法》的对话
钱穆:以文化贯通历史——钱穆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答《澎湃新闻•私家历史》问
笔谈两篇
一、维新变法与儒学的异化
二、辛亥革命与蜕变中的知识人
杂论四则
一、制度背后应有神圣性
二、反思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三、寻找安身立命之地
四、“君子之在势者”与天下人才的消长
下篇
在翻耕陈旧中进入历史的深处——读《当代学者自选文章•唐振常卷》
史学理论和史学的碎片化——读《走向田野和社会》书后
百年沧桑:一座城市和一条河——《苏州河》画册序
漫长的认知:中日之间的可比和不可比——《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译介日本“中国研究”文献目录简编》序
革命所改变的东西和没有改变的东西——丁业鹏《百年孤独:写给大众看的辛亥革命》序文
以敬慎之心立自得之见——《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序
科学的本相和科学的声势——《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以近代中国科学社为中心》序
在积寸累铢中切近历史——《上海:中西交汇里的历史变迁》序
上帝的福音与尘世里的中国——《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序
民族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序
历史的回顾——《中国GCD七十年》(沪版)引言
追怀沈渭滨教授
附录
杨国强:走近晚清士人的心灵——《中华读书报》访谈
· · · · · · (
收起)
5 有用 时间与玫瑰 2016-12-05 09:23:55
文字真是洗炼,有思想而善于读书的前辈,好喜欢。
0 有用 云清 2022-10-24 23:09:44 江苏
对于晚近思想史,严复提及至中国士大夫,其于旧学,除以为门面语外,本无心得,本国伦理政治之根源盛大处,彼亦无有真知,故其对于新说也,不为无理偏执之顽固,则为逢迎变化之随波。何则?以其本无所主故也。的确事实上,如若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作主干,以致哲学蹈于空虚,文学流于浮薄,而最终成为众生喧哗时代,直到大厦将倾~杨老师书籍常读常新,时常泛起的记忆声音不断回响~
0 有用 愚公∞ 2022-01-10 16:27:51
杨国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本书是其撰写的近代史思想史论文和访谈的合集,内容涵盖了晚清近七十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上下二篇,上篇主要是对近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一系列的探讨和反思,很明显杨国强是同情晚清的文化保守主义,所以在笔下选择了曾国藩、钱穆这种文化保守派,并再三致意。下片是书评和访谈,内容也是围绕着晚清民国时期的政治、学术和文化。读起来,还是轻松,没有太多的论文八股气。
11 有用 慢乌鸦先生 2017-01-02 00:33:14
最喜欢的一篇是《关于<衰世与西法>的对话》(其实更像是笔谈),尤其是其中“三十年治史的一点心得”,谈到八零年代以来的心路历程与当下关怀。书中所收的一些文章,初读都是在朋友圈,而杨老师的文气和朋友圈是那么地不搭,于是通常又会在台式机的大屏幕上细读。拿到纸版书三读,脑子里才能真正标记为“读过”。而且读纸版时,能够脑补老杨不紧不慢、中气十足地道出这些文字的场景。
0 有用 七紫三羊不应 2019-04-12 09:49:06
文章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