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想之年的书评 (126)

茅厕女神 2017-02-20 15:37:42

琼·狄迪恩的未亡人自白

在她给《生活》杂志写的第一篇专栏里,琼·狄迪恩透露,她和他的丈夫,作家约翰·格雷戈里·邓恩正在檀香山的皇家夏威夷酒店里,准备申请离婚。这时他们已经结婚五年,婚姻正在经历一段严重的危机,邓恩也经常在派对上半开玩笑地对朋友说,这段婚姻就是一周一周的外遇(week-to...  (展开)
简里里 2017-02-20 19:53:50

我一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明白“奇想”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文首发在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Please help me to die...help me live to die.” 我在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学术讨论会上。我们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分享的学习小组。我右手对面的的心理治疗师忽然说,她曾有一个来访者来的时候已经93岁了,这个老人坐在咨询室的...  (展开)
副皇上 2016-12-22 10:13:16

梁文道解读:悼亡之书《奇想之年》

文/梁文道 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很可能是人类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在这部史诗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非常的动人,它说“既然你已经死了,于是我将披上(湿皮),在旷野中流浪”。那么由此可见,大概是有文学开始,人类就开始用文学去做哀悼的作用,因此文学史上有这么一种传统...  (展开)
茯苓瞳 2023-12-30 23:38:40

又一本深受震撼但希望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我早已读完,却迟迟没有动笔写下心里的想法,仿佛从来就没有读过。其实我很清楚没有忘掉它,甚至在每个梦醒时分,那艘倒置的小船都会从我的眼前驶过一遍。 非纪实文学,无论鬼神也好,科幻也罢,场景是虚幻的,内容是架空的,读者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亲身经历过,只需跟着作...  (展开)
Ariel小艾 2007-07-18 14:38:39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版

总有一种语言,能叙述哀伤

这是她和自己心灵对话的记录。在经历丧夫、女儿病危等能让一个女人完全崩溃的家庭变故时,她把一切写了下来。哀伤、诚挚。四十年共同生活的片断回忆,细腻而满怀温情:哀悼的同时还有许多对于生命的思考,关于死亡疾病,关于幸与不幸,关于婚姻、孩子和记忆,关于悲伤,以及生...  (展开)
momo 2017-01-19 13:25:05

我的奇想之月

【人生在一刹那间改变】 【那一刹那稀松平常】 2013年5月24日上午,我在教室上计量经济学课,老头儿在讲台上拿着粉笔讲得正起劲,台下有一半的学生已经主动放弃。老头儿中气十足的声音,老电风扇嗡嗡的转动声,背后室友小声的说话声……所有声音纠缠到一起,像一团解不开的耳机...  (展开)
怿婷 2007-04-04 14:56:23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版

无远弗界,奇想之年

琼·迪迪安(Joan Didion)的《奇想之年》。 2003年圣诞节期间,迪迪安的独生女因不明原因陷入昏迷,几天后,丈夫又心脏病猝发死亡,她看似坚强冷静地安排后事,其实内心已陷入狂乱的奇想世界。 包括朱天文、吳念真、季季、張曉風、陳文茜、傅月庵、黃春明、詹宏志、駱以軍...  (展开)
莲花素手 2017-01-11 16:55:18

死亡与丧恸、爱与幻觉的一场心灵动荡

什么东西是你拼了命去珍惜,却还是留不住的?是亲人的生命。什么事情是你死磕都无法阻挡其发生的?是死别之后的丧恸。-莲花素手 经历过至爱亲人离世的人,也许都有过一种对于死亡的感知,从混沌到拒绝,从避讳到接受,都是一场巨大的心理世界的动荡,用海啸和地震来形容都不为...  (展开)
lesleygreytear 2009-12-05 15:56:53 Knopf2005版

The Reading Response to Didion's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 Note: This is an assignment essay for the cours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Essays', edited by the course instructor. -------------- I felt like I had been punched in the stomach reading the dedication page of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This book is f...  (展开)
杜若洲 2012-05-22 23:04:56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版

跨过生离死别的距离

“原来在悲伤开始之前,我们没有人会知道它是怎么样的。” 我们还在生命的途中,却要面对死亡。琼·狄迪恩的这本悼亡之作,在美国本土刚出版就得到一片赞誉,与中国传统的悼亡诗文不同的是,作者并非在抒情和怀念中过度地拔高了哀悼对象的崇高性,而是选择了更为精致和奇特的写...  (展开)
Amos_W. 2010-06-30 23:34:07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版

终有一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秒钟 跨越生于死 一年 思念绵延 奇想不绝 一生 相濡以沫 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 我爱你 比多一天 更多 生·离·死·别 如果你曾经经历 这本书将呼应你的灵魂 如果你不曾经历 你将更珍惜活在当下的美好 最近买了一本书《充满奇想的一年》 琼·狄迪恩著.关于琼·狄迪恩 我...  (展开)
金舒 2017-01-23 16:26:51

为了忘却的纪念

先前有“间隔年”,现有美国作家琼•狄迪恩的《奇想之年》,《奇想之年》是琼•狄迪恩为了纪念逝世的爱人而写的一本回忆录,扉页写着献给约翰和金塔纳。 约翰是她共同生活40年的丈夫,于2003年12月30日晚上不幸死于突发性冠心病,一瞬间,琼•狄迪恩说:“就没了”。 2...  (展开)
Lynnym 2007-11-21 19:11:43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版

哀恸有时

她失去了挚爱一生的丈夫。 她有力的哀恸。却没有夸张。没有虚饰。没有。 而这几日猛然发现,起码我所接触到的圈子里包括自己,都曾一度或仍然容易夸大情绪。那种"虚假的甜蜜的想像"。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来描绘荣耀,获得,爱情,和失去。 我仔细的阅读八月...  (展开)
过水忘川 2017-02-01 22:21:51

断点

我们常常讨论的死亡,往往是别人的死亡,而自己的时间、生命却从别人的死亡中断裂开来。那些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的人,把你的生活分割成了拥有他或者失去他两部分,你清晰的记得这个时间断点前后每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并赋予它独有的意义,但没有人可以轻易接受那个事实。那些微...  (展开)
哼哼唧唧 2011-06-30 21:51:16 Knopf2005版

Hallelujah: Jeff Buckley

Time is the school in which we learn, Time is the fire in which we burn, 婚姻,让另外一个人先读你的稿子,让他签名,file,电报出去;和他做在餐桌前列清单,列到一半出去吃饭,hearty得像是在庆功;早上醒来想要跟他讲昨晚的坏梦——为了cleanse,他摆摆手说不要听,但...  (展开)
魏东 2007-11-25 17:02:19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版

就这样一直想念

就这样一直想念 ——读《充满奇想的一年》 魏东(www.igovm.com) 一 生,不是一件能够容易描述的事情。 死,同样如此,死亡的可怕在于死前对死亡不知何时到来的恐惧,死亡的可怕更在于死后身边人久久不能挥去的哀伤。 一段时间来突然对死亡之一话题感了兴趣,也就想起了《...  (展开)
熊丢丢 2016-12-07 16:44:55

在死亡的学校里成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所谓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 thinking),是从作者琼·狄迪恩丈夫突然因病去世的第一天开始计算的整整一年。整整一年,狄迪恩才将爱人死亡的事实接受下来,收拾好奇想(其实是由丧恸造成的精神错乱,是一种病理状态),继续面对余生。 哀悼本是一种疾病,但在我们所处的...  (展开)
我的名字叫虹 2010-01-06 22:42:21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版

只要一句话能打动你,就够了

当初买下它,也是因为看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书评介绍。本书开头的那段文字,打动了我:“生活改变很快。生活瞬间改变。你坐下来吃饭,而你熟知的生活结束了。” 作者是位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就在她的女儿因流感病情加剧而住院后五天,丈夫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意外身亡。而...  (展开)
荆棘海 2022-10-07 12:47:10

冷暖若为人知

读这本书对曾经丧失亲人的人会是一个考验,尤其是她写道:“你坐下来吃晚饭,你所熟知的生活就此结束。”我的回忆也一下被拨回五年前那个天气不能再好的五月天,我喝完清晨的咖啡准备去上班,我妈的电话就来了。 “丧恸没有隔阂。丧恸像海浪,像疾病发作,像突然的忧惧,令我们...  (展开)
Ashley 2017-03-05 14:06:02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生命的循环,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看淡,但又愈加不舍。新生命的诞生令人欣喜,而旧生命的离去却让人伤心。旧生命只是相对新生命而言,旧,可能是因为来到这世间有些许光阴了,生命无常,旧生命不一定是老人,有的可能恰是前一时你还觉着他/她健壮得让你没...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共126条)

订阅奇想之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