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エドムント・フッサール(Edmund Husserl)
出版社: 岩波書店
副标题: 岩波文庫·26点·34册
译者: 池上 鎌三
出版年: 1997-3-1
页数: 225
装帧: 文庫
丛书: 岩波文庫・青
ISBN: 9784003364314
出版社: 岩波書店
副标题: 岩波文庫·26点·34册
译者: 池上 鎌三
出版年: 1997-3-1
页数: 225
装帧: 文庫
丛书: 岩波文庫・青
ISBN: 9784003364314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内容简介 · · · · · ·
哲学研究者の間で「イデーン」という略称で知られている本書は現象学の創始者フッサール(1859―1938)の主著であり,哲学の基礎学としての現象学の意味および機能を体系的に基礎づけた名著である.自ら思索し,かつ他の思索を理解せんとする人びとにとって,現象学の門を通過して,その方法的意義を会得することは大きな意味をもつであろう.
純粋現象学及現象学的哲学考案 (上)的创作者
· · · · · ·
-
埃德蒙德·胡塞尔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Deutsch–French–English–中文 abbilden–depeindre,copier–depict–映象、描绘 Abbildung–copie–depiction–映象、描绘 Abgehobenheit–relief–saliency–突出、突显部分 abgeschlossen–clos–self-contained–封闭的、完结的 Ablehnung–refus–refusal–拒绝 Ableitung–dérivation–derivation–派生(项)、偏离 abschatten–s'esquisser–adumbrate–侧显 Abschattung–esquisse–adumbration–侧显(物) Abstraktum–abstrait–abstractum–抽象物 Abstufung–gradation–different levels–层次(组)、分级 Abwandlung–mutation–variation–变异、变体、派生项 abweisen(sich)–(se)démentir–reject–中断 achten–observe–heed–注意、注视 Achtung–observation–respect,attention–注意、注视 Adäquatheit–adéquation–adequateness–充分性、相符性、相应性 Adäquation–adéquation–adequating–相符、相符作用、相应、充分 Affektion–affection–affection–触发 Affirmation–affirmation–affirmation–肯定 Aktive–activè–active–主动的、积极的、活动的 Akt–acte–act–行为、作用 Aktivität–activité–activity–主动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 -
我意识到一个在无限空间中无限伸展的世界,它在时间中无限地变化着,并已经无限地变化着.我意识到它,这首先意味着:在直观上我直接地发现它,我经验到它.通过我的看、摸、听等等,而且以不同的感官知觉,具有某一空间分布范围的物质物就直接对我存在着,就在直接的或比喻的意义上“在身边”.不论我是否特别注意它们和在我的观察、考虑、感觉或意愿中涉及到它们.有生命的存在物,如人,也直接对我存在:我注视着他们,我看见他们,我听见他们走近,我握住他们的手,在和他们交谈时我立即理解他们在想象和思考的东西,他们内心有什么感情波动,他们愿望或意愿着什么. 此外,他们也在我的直观场中呈现为现实事物,即使当我未注意着他们时。但是他们以及其它东西并不必然正好在我的知觉场中。作为确定的,作为多多少少已知的现实的东西对我存在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岩波文庫・青(共15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能作書·覚習条条·至花道書》《碧巌録〈上〉》《新渡戸稲造論集》《三国史記倭人伝》《英語発達小史》
等
。
純粋現象学及現象学的哲学考案 (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张庆熊: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导读
第一讲:《大观念》的版本、写作的计划和目的 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简称《大观念》)是一部原计划3卷本的著作。他生前只出版了该书的第一卷,即《纯粹现象学通论》。该卷曾于1913年,1922年,1928年发行过三版。1922年版改正了1913年版中的一些印刷上的...
(展开)

翻译 | 列维纳斯论胡塞尔的《观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译者说明 1.本文从《Discovering Existence with Husserl》中的英译文《On Ideas》转译。原文为列维纳斯1929年于《法国与外国哲学评论》上发表的对胡塞尔《观念I》的书评《论胡塞尔的〈观念〉》。 2.本译文使用“底”“的”之区分。以“底”表示领属关系,对应英语中的“of”“... (展开)
“先验”与“超越”概念之分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知识论意涵
通常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分为三个阶段:认识论的或前-先验现象学阶段 [1] 、先验现象学阶段和他称为“发生现象学”的阶段。《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以下简称《观念1》)是胡塞尔哲学主要部分先验现象学的奠基之作。胡塞尔在书中阐明了现象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展开)

张庆熊 | “实质本体论”和“形式本体论”的宏大构想及其遗留问题——剖析胡塞尔在《大观念》中规划的“本质科学”
原载《世界哲学》2014年04期 摘要: 胡塞尔提出的“哲学作为严格科学”的理念是否应被彻底抛弃呢?如果这一理念仍然值得追求的话,那么就值得反思胡塞尔在《大观念》中所规划的“实质本体论”和“形式本体论”的纲领是否还有启发意义?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对于理解胡塞尔后期的“...
(展开)

马迎辉:胡塞尔的双重意向性与《观念》
原载《哲学研究》2011年09期 《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以下简称《观念》)被公认为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奠基之作。但是,胡塞尔并未将《观念》放置于他本人在1907-1911年间获得的双重意向性的基础之上,致使他对先验现象学的首次系统展示中潜藏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
(展开)

【转】钱立卿:事实与本质的二分法 ——论胡塞尔《观念I》中的科学论架构之起源
作者:钱立卿,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要:19世纪后半叶的科学知识飞速增加,但对其普遍有效性和确定性的哲学解释充满了争议。胡塞尔由此提出了哲学的任务,批判了哲学上盛行的自然科学主义、心理学主义与怀疑主义,并从现象学的角度建立起新的科学论架构。他将...
(展开)

【转】张庆熊:解读胡塞尔从《逻辑研究》转向《大观念》的思路
原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P3-7,111页 在先验纯化了的意识现象中奠基“非实在本质”——解读胡塞尔从《逻辑研究》转向《大观念》的思路 胡塞尔于1910发表《逻辑研究》第一卷,于1911年发表《逻辑研究》第二卷。这两卷著作的发表一方面使得胡塞尔的现象学名...
(展开)

读书笔记一(胡赛尔《纯粹现象学》)
(一)导论部分 导论部分提出了全书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研究任务。 ----一种新的视野和一门新的科学。 从自然观点,从面对着我们的世界,从心理经验中呈现出来的意识开始,然后发展出一种现象学还原法,按照这种方法,排除每一种自然研究方式本质的认识障碍,并转变它们固有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商务印书馆 (2012)9.1分 535人读过
-
Hackett Publishing Co, Inc (2014)暂无评分 23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9.2分 149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8.5分 91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純粋現象学及現象学的哲学考案 (上)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