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创作者
· · · · · ·
-
郭建龙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郭建龙,独立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出版作品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
目录 · · · · · ·
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III
集权财政的三大周期//V
引子汉武帝:两千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001
一场影响中国两千年财政制度的战役//001
汉初的自由经济时代//005
· · · · · · (更多)
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III
集权财政的三大周期//V
引子汉武帝:两千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001
一场影响中国两千年财政制度的战役//001
汉初的自由经济时代//005
战争:名将之福,财政之灾//008
疯狂地卖爵,乱套的货币//011
解决财政危机,求助盐铁官营//015
干预经济,必用酷吏//019
消失的小政府//022
统一的代价?//025
第一部探索中的集权帝国
(秦到南朝,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
第一章秦代:中央帝国的诞生 029
楚汉相争:一道岔路口的选择题//029
秦代的财政革命和崩溃//035
汉高祖:帝国的重建//045
汉文帝:经济优先,财政让路//050
窦太后、贾谊和晁错:儒道之争的本质//057
第二章汉代:皇帝的财政僵局 063
汉武帝:不可避免的财政扩张//063
皇帝的铸币战争//070
汉昭帝:两千年前的国企争论//078
争权的政治,结块的社会//084
第三章一个幻想家的财政实验 090
过于平静的改朝换代//090
回归古代:西汉末年的儒家暗流//095
王莽:改革派的复古式集权//101
梦想家的币制幻想曲//105
第四章穿越朝代的制度惰性 112
当皇权受到抵制//112
制度的惯性之重//116
在摩擦中逐渐解体//121
制度之变与王朝崩溃//129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战争时期的财政竞争 132
三国:财政为王//133
统一战争中看不见的战场//138
西晋:道不尽的禅让制//142
查不清的土地,理不尽的户籍//146
南朝:漫长的终曲//152
第二部财政失控的繁荣帝国
(北朝到南宋,公元386年—公元1279年)
第六章唐德宗:吝啬皇帝的感慨悲歌 159
当皇帝出逃时//160
战争时期的加税经济学//164
藩镇割据时期的财政死穴//171
雄心勃勃的帝王和可怜的财政//174
沦为守财奴//180
第七章一千多年前的土地革命 184
北魏太后的政策与爱情//185
六世纪的“大跃进”//193
当社会在雄心中崩溃//200
第八章唐代:最简单的财政,最复杂的问题 204
被高估的行政效率//205
奇特的自我经营式财政//212
财政逼迫下的皇室搬家//218
贤相集团与聚敛集团//223
天宝变乱的财政之谜//229
盛世王朝的终结//234
第九章宋代:改革之殇 241
岳阳楼上叹革新//242
错综复杂的财政集权//248
官买官卖遍天下//253
熙宁变法和元丰改制//259
第十章纸币:温水煮青蛙的游戏 268
纸币猛于虎//269
金融诈骗案引出的货币由来//271
宋代七巧板式的币制//275
交子:民间播种,政府收获//279
最隐蔽的敛财术//283
第十一章金融大崩溃 286
能臣蔡京的金融投机//287
南宋的金融崩溃//294
贾似道:灭亡前的土地改革//302
第三部最完美的集权机器
(辽金到清,公元907年—公元1911年)
第十二章元代:大蒙古的财政危机 311
宰相脱脱:蒙古人的凯恩斯//312
大蒙古时期的财政//314
忽必烈的孱弱遗产//317
摇摆的政治和元朝的衰落//321
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324
飞转的印钞机和社会崩溃//326
第十三章明代:最严密的集权皇朝 330
玩不转钞票的皇帝//331
亏本的对外贸易//337
蒙人的户籍和土地清查//343
农民意识和财政死结//348
张居正的挣扎和妥协//353
加税直到灭亡//358
第十四章清代: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362
探花不值一文钱//363
理想样本,也是落后样本//368
赔款与借债//373
重归往复的叹息与无奈//380
后记 384
附录 388
参考史料及著作 394
· · · · · · (收起)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试读 · · · · · ·
汉武帝是中国集权财政模式的开创者,他的制度在多方面影响了中国未来两千年的历史。 后世的人们往往敬畏汉武帝的赫赫战功,却没有看到,他的战争将文景之治时期积累的国库储蓄全部耗空,形成了巨大的财政包袱。 在汉代,一场战争的花费,就可以达到中央官吏俸禄的几十倍,战争可谓消耗巨大的游戏。仅仅靠农业税无法应付战争开支,为此,汉武帝尝试了几乎所有可能的财源,从卖官鬻爵...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改革始终没有办法触及中国经济的三大底线,这就是: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及政府控制发钞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 对于一个集权制政府来说,只有两件事是它最关心的:第一,如何创建一套复杂的官僚制度,控制住社会;第二,如何从民间经济中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不管是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还是垄断货币发行,都是政府筹措财政的一种手段。当正规的税收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官僚机构时,政府就会想办法开辟这些新方法来获得收入。所以,所谓的三大基础,实际上是三大敛财手段。 要创建统一的国家,需要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用军队进行武力征服;第二步,用文官进行政治征服,创建统一的制度。不管是波斯帝国还是亚历山大帝国,都完成了军事征服,却无法完成政治征服。 在秦代,刘邦的蜀地和汉中是距离中原最遥远的地方。一个人如果要从中原去四川,必须首先走函谷关,到达秦所在关中地区,再从关中地区走一条架着栈道的山间小路(褒斜道)到达汉中,最后从汉中走另一条小道(金牛道)去往四川盆地。 任何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初期,当王朝创建者擦干了剑上的血迹时,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先发展经济还是先强调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 照古人的观念,如果没有战争和灾荒的侵扰,连年丰收,人们劳作三年,就能够积攒下一年的余粮。当丰收了九个年头,积攒下三年余粮,就称为“登”,意味着五谷丰登;如果好年景维持了十八个年头,有了六年的余粮,就称为“平”,意味着和平稳定;如果积攒了九年的余粮,就称为“泰平”。所以天下太平需要二十七年的和平时光才能获得 稳定和经济发展是有矛盾的:要稳定,就必须强调控制;要控制,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经济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也宣布废除农业税。不过,这次废除农业税与汉文帝时期的废除不可同日而语。文帝时期,农业占国民产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放弃农业税,就等于放弃了最大的一笔收入;而在现代社会,农业的地位已经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汉代建立的中央集权模式,带来了一个无解的困境:中央政府要维稳,就必须多收税;要多收税,就必须建立国有企业和金融垄断,而这势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停滞后,又反过来影响政府维稳,从而造成王朝的垮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5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信出版集团 (2024)8.3分 29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书海无涯 (佾云)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评论:
feed: rss 2.0
55 有用 free_POC 2017-09-09 15:37:57
皇帝和官僚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当皇帝想通过养鱼延续帝国命运时,官僚系统会竭泽而渔。坐看历史循环。
46 有用 天海太阳 2018-06-14 13:35:38
从财政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的治乱兴衰,与历史教科书偏重政治和意识形态可作对比,暗合《万历十五年》中所言要重视数目字管理的思想
177 有用 十八尺琼勾玉 2017-06-12 13:22:10
作者可以东拉西扯,谈到斯密,谈到苏联,但总是离不开所要探讨的主题,语言通俗,知识深刻。特别聪明地以世人熟知的汉武帝征匈奴的事例为全书引子,引人入胜啊😊
34 有用 马嗑菠萝 2017-10-23 22:26:31
期待军事篇和统治哲学篇。
35 有用 十六 2017-11-14 14:05:23
观点比较不错,但因为太局限于财政这一面有些地方过于偏颇,写得也有点乱,其实可以精简一点。后记倒是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