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9 条 )


亲遇“中译中”奇葩——评“黄颖译”《形而上学》
我很早就听说现在的译著中有许多“中译中”,现在我终于也亲自遇到了一本:时事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的“黄颖译”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该书“翻译”底本绝不是《形而上学》的英文译本(难道我还能假定其底本会是希腊语本、拉丁语本或德语本吗?),而分明是吴寿彭译,...
(展开)

《形而上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去世两个多世纪之后,“Metaphysic”一词方才出现。众所周知,后人编亚里士多德手稿时,编完《物理学》一书,便着手有关第一哲学手稿的编撰工作。由于手稿是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时期写就的,而且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并没有给有关第一哲学的这些手稿...
(展开)

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来源
哲学史让我了解,仅仅知道一个人、一种哲学说了什么是不够的,一个学说只是一个答案,其言外还有它所面对的问题,它的论据或者说来源,以及其更深的蕴意。今天,我就是出于这点考虑,考察一下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来源。 简单回顾一下“四因说”的问题和作为答案的内容: ...
(展开)

对书中部分重要问题的初步梳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李真老师的翻译真的很用心,但读中译本真的不如直接读英译本,尽管是从希腊文直译,但两种语系的不同就导致很多翻译难以到位,这也是中国引进西哲的一个长期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五十年代的是有存在翻译之争) 亚里士多德的书都是讲义的形式,虽然读起来枯燥但思路很清晰,... (展开)

【转】陈斯一:“真理的强迫”——《形而上学》A.3的“自然哲学史”
【作者简介】陈斯一,四川人,1986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剑桥大学古典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文学、历史、基督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著有《从政治到哲学的运动:<尼各马可伦...
(展开)

《形而上学》(第七、第八、第九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七、第八、第九卷)中谈论了实体问题以及本质问题,实体问题的讨论接续《范畴篇》、《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概念的分类也是对存在本身的分类,因为概念关涉的是存在,从而我们事实上也将全部存在分成十个范畴。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明... (展开)> 更多书评 6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4 )
-
商务印书馆 (1997)8.8分 6471人读过
-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16)9.1分 18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8.7分 463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8.7分 233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形而上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