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宗教社会学卷1: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译者: 渠敬东 / 汲喆
出版年: 2020-6
页数: 703
定价: 17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涂尔干文集
ISBN: 9787100141024
内容简介 · · · · · ·
涂尔干是与马克思和韦伯齐名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之一。本书援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从图腾制度出发讨论了宗教生活之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命题,堪称涂尔干所有作品中最精湛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其社会思想取向的文献。此外,本书还反映了涂尔干晚年思想的主要转向,即用社会决定论来构建道德个体主义的理论企图,其中的若干章节被认为知识社会学研究的范本。
涂尔干文集(第四卷)的创作者
· · · · · ·
-
埃米尔·涂尔干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
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目录 · · · · · ·
第一卷 先导问题
第一章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第二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续)
第四章 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 · · · · · (更多)
第一卷 先导问题
第一章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第二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续)
第四章 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第二卷 基本信仰
第一章 图腾信仰
第二章 图腾信仰(续)
第三章 图腾信仰(续)
第四章 图腾信仰(终)
第五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
第六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续)
第七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终)
第八章 灵魂观念
第九章 精灵和神的观念
第三卷 主要仪式态度
第一章 消极膜拜及其功能 苦行仪式
第二章 积极膜拜
第三章 积极膜拜(续)
第四章 积极膜拜(终)
第五章 禳解仪式与神圣观念的模糊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讨论与论文
宗教问题和人性的两重性
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涂尔干文集(第四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涂尔干文集(第四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涂尔干文集(第四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4 条 )
用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的观点分析儒教问题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概略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导言 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 “宗教社会学”:研究对象是最原始的宗教,也就是不需要借用先前宗教的要素来解释的最初形态,所以要回到最简单的社会组织中研究它。“最初的环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对原始宗教的探索,必定是对后来的宗教的研究有所启发的。社会学研究... (展开)《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述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霍布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涂尔干力图发现这是如何避免的,“社会如何成为可能的”。——社会整合问题是其终其一生的学术命题。涂尔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且能制约个人的社会现象。外在性、普遍性、强制性。因此决定了其反对从个体心理层面... (展开)> 更多书评 6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9 )
-
商务印书馆 (2011)9.3分 1134人读过
-
Oxford Paperbacks (2008)9.3分 103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9.1分 157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9.2分 1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ㄨ人类学ㄨ (皮特4)
- 闲着没事读读书(二) (鹿小羽)
- 社会理论、政治哲学与社会思想史 (祖贻)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涂尔干文集(第四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ussardier 2022-07-10 01:47:10
犹太人似乎不觉得二元对立是一个问题,可能是受犹太人马克思的影响不够
0 有用 Eno 2021-02-22 23:24:33
真的厚。看完后纠正了很多关于宗教的模糊错误的印象,期待文集中的其他本
0 有用 厚朴 2022-06-10 09:18:11
宗教就是神圣之物与仪轨实践所制度化了的那种形式,为了速通还是按照大S的阅读指导章节读的,结果自己老师讲古典用了超长时间讲涂尔干,让阅读过程十分流畅,但也来不及细看了。读到结语部分,这真的是涂尔干吗?#可是生活等不及了,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神圣存在,它来自自己的意象,关联着自己内心生活,牵连着自己的命运。
0 有用 Magicatz bot1 2024-04-01 03:42:32 广东
RE:涂尔干的主线相当明确,拒绝任何有关信仰建立于幻想中的学说,找到信仰诞生时所倚赖的客观基础。以此为根基,延伸到各式现象与概念。纵然这种解释初看令人大为震撼,但再次翻看,诸如概念的普遍性诞生于人对周遭相似感觉的统筹,又为社会所集中的论证,也没有那么足以令人信服.
0 有用 HAns 2024-06-01 01:06:38 湖北
完整的方法论呈现,读到后面的讨论愈发觉得涂尔干提出的“社会”即便在现世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常识,在彼时却属实难得,果然理论得和思想史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