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最古老的战争,让全人类束手无策,至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两年在加沙的生活,让当时作为新华社唯一常驻记者的周轶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矫情造作。在冲突仍频的加沙、圣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们,和平或许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战事令人厌倦,领袖也随风而逝,留下来打败时间的是芸芸众生的日常。
中东死生门的创作者
· · · · · ·
-
周轶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轶君 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2002年至2004年,她由新华社派驻巴以地区,为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曾采访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阿巴斯、哈马斯组织创始人亚辛等,关于巴以冲突的文字、摄影作品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曾被评为“中国记者风云人物”。2006年至2014年任职香港凤凰卫视,继续奔波在国际热点地区,经历尼泊尔改制、朝韩危机、战後阿富汗伊拉克重建、乌克兰战争、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亚及巴林等一系列政变,也有实地观察美国与欧洲政治。她的国际新闻分析、随笔常见於FT中文网、腾讯大家、《周末画报》等。 随笔《在埃及数骆驼》被收入上海市中学语文课本。 2005年出版《离上帝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 。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展馆里有张图片:一名犹太女孩在地球仪前寻觅:"哪里才是我的国家?”竟然同我在加沙看到的巴勒斯坦电信局广告如出一 撤:一名巴勒斯坦女孩在地球仪前自问:"哪里才是我的国家?” p136 黑袍母亲法帖马的丈夫在萨巴阿,埃雷兹外一个以色列阿拉伯人村庄。结婚的时候,还没有埃雷兹检查站,现在不得不"两地分居"。以色列法律规定,加沙或者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即使同以色列阿拉伯人结婚,也无法取得以色列公民身份。 士兵要求法帖马和两个孩子也全部退到电磁门后。法帖马抱起女婴,男孩扶着地爬起来,跌跌撞撞走过去。我的心都快碎了。P161 在这片土地上,恐怕最能体验什么叫"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狗"。"仁"是思考,天地根本不去想。但在那些最惨烈的死亡现场,最危险的交火前线,最懷慨 的政治表述中,常能碰撞到一些荒谬\让人发笑的局部, 或是平凡琐碎的动作,激活了原本无趣的大是大非。然 而轻重亦如旋转门,那些本该欢笑的面孔上,凝结了恨意与茫然,一瞬间也击沉万颗心。P166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文 -
有人爬起来狂奔,背后枪声不断。也有人晒太阳,现场仿佛四维空间。P171 在深深的痛苦中喊出“相爱”,不过我们并不幼稚。P187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周轶君作品(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走出中东》
。
喜欢读"中东死生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东死生门"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9.1
-
- 二手时间 8.9
-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8.8
-
- 罩袍之刺 8.2
-
- 隐谷路 9.2
-
- 盐镇 8.5
-
- 地狱里的希望 8.1
-
- 贫穷的质感 8.4
-
-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 9.0
-
- 比山更高 9.1
中东死生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读《中东死生门》
好友推荐我读《中东死生门》,这本书是讲巴以冲突的,是部记者纪实手记。说起中东,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个神秘的遥远的地区,那里的人民与我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信仰,那里战火纷飞,苦难深重。说实话对于犹太文明和阿拉伯文明,我不能说自己是用无色眼镜去看。我虽然...
(展开)
> 更多书评 58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photography books (Nova)
- 购书单【1】 (波豆豆)
- 不如躺平读书吧 (艾斯苔尔1994)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东死生门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十月 2017-10-05 20:13:51
我觉得这本书很一般,苍白无力,我读完没有任何的触动。而且并没有清楚地介绍巴以冲突背景和宏观走向,只是提供混乱状态下的众生相。想要得到一些想法和启迪,还是推荐郭建龙的那本儿。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女人是不适合写关于国际政治的书的。
24 有用 老濛 2024-04-22 15:40:55 上海
第一视角的感受总是能打动人。有个豆友评价本书没有清楚介绍宏观走向,只提供了混乱众生相,上升到说女人不适合写国际政治?真想骂。历史有不同切面,个体故事和细微感受的记录都是有价值的。
2 有用 铲铲 2024-01-05 17:01:42 上海
其实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书了,但是当时的局面和现在似乎也没什么不同。无尽的战争和自杀,悲壮的人民,愤怒的人民,理所应当的人民……如今大家看得更清楚了吧。没想到周身为女子在中东,竟有这样的魄力。
78 有用 都灵之马 2017-08-09 00:19:32
印象最深的是,冲突地区的居民说你迟早是要回去的,但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每天的生活,无处可逃。习惯了暴力血腥的日常之后,对死亡甚至会有一丝麻木。
3 有用 ^ 2017-08-20 22:22:08
看之前叫《离上帝最近 》,比这个名好听多了呀,虽然文字是一般,但真实的故事总会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