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从大都到上都的创作者
· · · · · ·
-
罗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罗新,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专业代表作是《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与《黑毡上的北魏皇帝》。曾在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研究。性喜旅行,兴趣广泛。
目录 · · · · · ·
千里滦京第一程——从健德门到皂甲屯
龙虎台前暑气深——从昌平到居庸关
居庸关外看长城——从居庸关到延庆
黑谷深深十八盘——从延庆旧县镇到白河堡水库
无限青山锁大边——从白河堡水库到长伸地村
· · · · · · (更多)
千里滦京第一程——从健德门到皂甲屯
龙虎台前暑气深——从昌平到居庸关
居庸关外看长城——从居庸关到延庆
黑谷深深十八盘——从延庆旧县镇到白河堡水库
无限青山锁大边——从白河堡水库到长伸地村
边关何处龙门所——从长伸地村到龙门所镇
白云依旧照黑河——从龙门所到白草镇
水远沟深山复山——从白草镇到老掌沟
北出沙岭见平川——从老掌沟到小厂镇
七月杨花满路飞——从小厂镇到五花草甸
梳妆楼下金莲肥——从五花草甸到沽源
察罕脑儿草萋萋——从沽源到塞北管理区
李陵台上野云低——从塞北管理区到黑城子
乌桓城下问白翎——从黑城子到四郎城
紫菊金莲绕滦京——从四郎城到上都遗址
写在一年以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红沙梁到龙门所的这一片河谷,就不是车部而是史部的驻牧之地了。作为明代后期宣府战区内最重要的属夷蒙古,车部和史部的汉文名称都来自这二部的首领。车部的首领是车达鸡,史部在降明以前的首领是史鸡儿。这两个人名的汉文译写使用了很不好的汉字,是那时汉人音译外语人名时的一种习惯(其实是华夏一汉文化的一个古老传统,比如古代的匈奴、鲜卑等等,铆着劲使用奴、卑一类字眼)。同时,汉语简化非汉语称谓时,习惯于取第一个音节,因为在汉语社会里人名的第一个字通常是姓氏。所以这两个人群就分别获得了车夷、史夷的正式汉语称谓。汉语又有“译音无定字”的传统,所以徐渭的 诗里,又把车夷写为“扯夷”“鸱夷”。 嘉靖四十年(1561)六月史部内附保塞。明朝的官方文件记史部降明之前诸事,也把该部首领的名字写作色振儿或者色镇儿。色振儿、色镇儿,都是史鸡儿(Sr?)的异译。汉语中的“史夷”一名,是直接从史鸡儿这个译法节略而来的。史部入明时史鸡儿已经死了,所以明代文献里记史部归附事就没有提到他,而只说了他的两个儿子史大官、史二官。大官、二官并不是这兄弟二人的蒙古语名字,显然只是明人对他们的称呼,因为他们都获得了明朝的官衔,还赏了官服,如史大官被赏“织金纻丝衣一袭,彩段二表里”(一袭就是上下各一件,二表里是衣料的面子和里子各两套),史二官没有得到织金纻丝衣,只被赏“彩段二表里”,大概两人的官衔有明显的高低差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边关何处龙门所——从长伸地村到龙门所 -
以我们现代人的心智去理解,长城更像是表现中国人恐惧的纪念碑,巨大而又毫无意义,壮丽而又荒唐可笑:我们欣赏它,又嘲弄它。可是我们忘记了,罗马也在大不列颠岛上修筑了双层城墙,以对抗不屈不挠的喀里多尼亚人。而且,历史上有很多时期的生活条件使得人们认为,在相邻的国家与种族之间,在文明与野蛮之间,筑建起巨大的障碍物,是合理的、自然的和必要的。即便是今天,那种巨型工程,比如在地球上铺设成千上万英里长的铁轨,为此要砍掉那么多的森林,要在大山的心脏里开出一条路,等等,我们现在认为是合理的和必要的,可是,说不定将来也会被认为比修建长城更不可思议、更荒唐可笑、更中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从大都到上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从大都到上都"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大都到上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4 条 )


罗新:旅行写作最重要的是不能虚构

游记想要写出高级感,不容易

"只有我迈开双腿时,我的思想才开始流动。"
论坛 · · · · · ·
国内旅行为何糟心 | 来自智术师 | 2 回应 | 2025-04-18 13:07:48 |
辇路中的龙门到底在哪 | 来自林空鹿饮 | 2024-09-29 17:59:56 | |
历史学家罗新 15 天从北京走到内蒙,我们借此和他... | 来自希庇亚 | 2021-08-01 14:58:36 | |
第一个全程走完长城的其实是美国人 | 来自智术师 | 2021-07-02 16:19:16 | |
法家为什么受到君主的欢迎 | 来自智术师 | 2021-07-02 15:45:4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新星出版社 (2023)8.5分 77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2017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大都到上都的评论:
feed: rss 2.0
42 有用 乔纳森 2017-12-12 18:21:28
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的书。领略山川悠远还在其次,感受身体、情绪的微妙流转变化,才是此书最迷人的地方。罗新这样的年纪还有这等感受力,让人讶异、令人羡慕。
57 有用 安东妮 2018-08-16 01:58:27
30岁后能打动你的人都是赤子
15 有用 fateface 2017-11-30 14:02:09
真的好好看啊,罗新老师学问好,文笔佳,胸怀广,趣味高。一看就停不下来。看得我都想带着孩子去走一遍这条路了,不过我们肯定是开车一路过去。
16 有用 derbderb 2018-02-15 17:22:00
干货太少,都是絮絮叨叨的随笔,吃饭,配诗,旅途细节。知识性不强,不知道为什么本书评价如此之高。
7 有用 常州秦某 2018-01-09 15:42:35
真是火车硬座最佳伴侣。断续十七小时读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