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
译者: 赵丙祥
出版年: 2018-6
页数: 234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ISBN: 9787100156813
内容简介 · · · · · ·
格尔茨在本书中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描绘了东南亚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种国家形态,并将它与近代以来的现代国家形态和理念交相映照。他沿着马克斯·韦伯式的理路,从历史资料和田野经验中建构了一种“剧场”式的国家形态:各种大大小小的国王以自身的地位、礼仪和形象为根基,营造出相应的国家形象,在这种国家形态中,那些在现代国家中的关键因素如疆界等反而是不那么核心的问题。格尔茨并不打算否定权谋、剥削、军事、暴力等因素,而是在承认这些因素都在国家建构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更偏重于指出现代政治学中对身份、人观、仪式等重要方面的忽视。
现代国家同样也存在着上述维度,只不过由于研究者们身在庐山之中,这种国家的“符号学”体系被大大遮蔽了。在拓展我们对现代国家的理解方面,《尼加拉》已经做出了足够重要的贡献。甚至可以说,作为一种完整的国家“类型”,尼加拉已经烟消云散,但作为一种形象,它至今仍然...
格尔茨在本书中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描绘了东南亚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种国家形态,并将它与近代以来的现代国家形态和理念交相映照。他沿着马克斯·韦伯式的理路,从历史资料和田野经验中建构了一种“剧场”式的国家形态:各种大大小小的国王以自身的地位、礼仪和形象为根基,营造出相应的国家形象,在这种国家形态中,那些在现代国家中的关键因素如疆界等反而是不那么核心的问题。格尔茨并不打算否定权谋、剥削、军事、暴力等因素,而是在承认这些因素都在国家建构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更偏重于指出现代政治学中对身份、人观、仪式等重要方面的忽视。
现代国家同样也存在着上述维度,只不过由于研究者们身在庐山之中,这种国家的“符号学”体系被大大遮蔽了。在拓展我们对现代国家的理解方面,《尼加拉》已经做出了足够重要的贡献。甚至可以说,作为一种完整的国家“类型”,尼加拉已经烟消云散,但作为一种形象,它至今仍然活着。
尼加拉的创作者
· · · · · ·
-
克利福德·格尔茨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1926 -2006),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中产阶层家庭。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安逖澳克学院;1956年,他以《爪哇宗教》获得人类学博士,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芝加哥大学任人类学副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教授。由于格尔茨在文化理论和文化阐释领域的卓越贡献,他被视为解释人类学或者象征人类学的奠基者,然而他的影响已经超越人类学本身而渗透到更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表现在以文化群体为分析单位的宗教、法律、艺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上。
目录 · · · · · ·
导论:巴厘和历史方法
第一章 政治定义:秩序的源头
典范中心的神话
地理与权力制衡
第二章 政治机体:统治阶级的内部组织
继嗣集团和衰变型地位
门客关系
联盟
第三章 政治机体:村落与国家
村落政体
庄头制
水利灌溉的政治学
商业形式
第四章 政治表述:壮景与庆典
权力的象征机制
作为庙宇的宫殿
火葬和地位之争
结论:巴厘与政治理论
注释
词汇表
参考文献
索引
重译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巴厘人,不仅在王室仪式,而且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将他们对万物之终极存在方式的综合性理解,及人们因此应该采取的行动方式,投射到最易于直接把握的感官符号中去——投射到由雕刻、花朵、舞蹈、乐曲、手势、神歌、饰物、庙宇、姿势和面具的复合体之中——而非投射到一组以推理方式把握、组建起来的确然的“信念”中去。这种展示形式使得任何企图归纳那些信仰的做法都成为徒劳之举。 如果想阐释一种文化的话,两种途径,两种理解方式必须相辅而行:对作为既定展示物的特定象征形式(一个仪式手势、一个等级性地位)的描述;和在意义的整体结构中的此类形式的情景化,这些形式是这一结构的组成部分,他们也借助这一结构来定义自身。……这种胶着关系使得充溢于剧场国家中的宗教符号的基本要素凸显出来,并决定了那些要素在整体框架之内的象征意义。 所有的王室庆典均化约为“大世界”和“小世界”两者的象征性融合,这种融合因而也等同于一种无所不在的泛政治性断言的宣言:尼加拉在仪式中采纳的文化形式和尼加拉在社会中采取的制度形式本是同样的形式。linga与王权、王权与治权、治权与民权;莲花与王宫、王宫与王国、王国宇村庄;serki与地位、地位与权威、权威与服从——所有这些都通过国家屹仪礼而作为彼此的“局内”和“局外”对偶物而得以呈现。所有这些惊人的华丽形式就是要通过戏剧和饰物确立一种政治机体的权威模式。 宫廷仪式通过露天表演的形式搬演了巴厘政治思想的核心主题:中心乃是典范的,地位乃是权力的根基,国家技术乃是一种戏剧艺术。 社会整体从上到下都被锁定于纷繁复杂而又永无休止的声望对抗之中,对抗乃是巴厘生活的驱动力。社会顶端的对抗幅度更为宏大,也许更为持久不懈,当然也更宏丽壮观。然而,底层通过模仿高层的做法来缩短他们自己和高层之间的鸿沟,高层通过反模仿的做法来拉宽自己和底层之间的鸿沟,这二者的斗争却是无所不在的。 全部事情听起来就像变戏法似的,就像st...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恰如诗歌,在一种宽泛的、制作(poiesis)的意义上,它是自为一体的,诗外别无他物,非要从中套取主旨义理,无疑是学究解诗;在状物言情之外寻得更多,并将丰满的具体意义简化为乏味的共性罗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尼加拉"的人也喜欢 · · · · · ·
尼加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仪式即政治:尼加拉剧场国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政治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文化现象,而对政治的关注则是人类学永恒的兴趣。早期的人类学家遵循着进化论原则,前往边远地区的“原始”社会,分析记录那里的政治制度、结构与关系,其不言而明的假设便是:“原始”社会的政治组织是如今复杂的现代国家的早期雏形,通过研究我们可... (展开)
Ritual: between Expression and Prescription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典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我们谈及东南亚政治,我们不得不先澄清受印度教影响的这一地区的基本政治逻辑。印度文明,用赫尔(Hall)的话说,“政治浮游于婆罗门所组织的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上”。社会在根源上由等级制的种姓制度加以组织,因此,世俗王权其实低于婆罗门所控制的宗教权威。而对于赫尔来... (展开)
20.9.25读后感

符号即现实,形式即目的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何谓剧场国家 | 来自智术师 | 2021-06-04 21:01:17 | |
巴厘使用中国铜钱 | 来自智术师 | 2021-06-04 20:49:38 | |
格尔茨谈巴厘的水社体系 | 来自智术师 | 2021-06-04 20:47:14 | |
格尔茨谈巴厘社会的政治机体 | 来自智术师 | 2021-06-04 20:27:2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8.6分 3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8.5分 43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3)8.9分 28人读过
-
みすず書房 (1990)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文社会科学经典 (皇甫杰)
- 2018年7、8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2018人类学 (先晓胡同)
- 商务印书馆,高丙中编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小荷)
- 人類學 (烏普西侖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尼加拉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浮草 2021-02-04 19:40:58
自作聪明的翻译。。。
1 有用 野艹 2023-01-06 15:57:13 江苏
格尔兹在讨论的问题是:国家是什么?已有的关于国家的讨论包括利维坦、精英论、民粹主义、政治多元论。格尔兹通过巴厘民族志探索了尼加拉这种以荣耀、辉度维系的整体国家认同,这种国家向内聚合(通过庆典仪式)同时向外离散(权力分裂斗争)两股力量达到平衡,仪式化展演成为联盟重要的部分,国家和王室正是通过仪式展演来趋近于原初建立的典范世界。现实的分裂与象征意义的整合构成了尼加拉的“国家”形态。
18 有用 蒜鸟君🐤 2021-03-07 11:45:37
这是一部有关权力的虚实相生、颠簸倒转的人类学民族志。仪式展演相较于暴力垄断是农业社会里更具有稳定性的权力均衡模式。巴厘岛狂欢仪式中的权力展演接近于博厄斯的potlatch,布迪厄象征资本和鲍德里亚拟物秩序。 它也是一部迥异于洛克霍布斯的国家学说的史学名著,也就是说,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种文明,在它的文明中权力没有呈现出集中演进的趋势,整个社会围绕在以仪式剧场为中心的逻辑进行运转,满者伯夷... 这是一部有关权力的虚实相生、颠簸倒转的人类学民族志。仪式展演相较于暴力垄断是农业社会里更具有稳定性的权力均衡模式。巴厘岛狂欢仪式中的权力展演接近于博厄斯的potlatch,布迪厄象征资本和鲍德里亚拟物秩序。 它也是一部迥异于洛克霍布斯的国家学说的史学名著,也就是说,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种文明,在它的文明中权力没有呈现出集中演进的趋势,整个社会围绕在以仪式剧场为中心的逻辑进行运转,满者伯夷端坐在旋转的宇宙中心,等待着接受众星拱月般的朝圣。但是与其他文明颇为不同的是,在仪式剧场逻辑中,实际控制的权力并为呈现自上而下的中心像四周辐射的效果,而仅仅如格尔茨所说的“宝塔之高,与塔影之远。” 建议读之前可以看下纪录片《鬼斧神工巴里岛》(B站),储备有关巴厘岛梯田农业、锉齿礼、火葬的视觉图画。 (展开)
0 有用 Nicola Ivanez 2019-08-07 16:01:18
有趣。诗意的写法。适合充满仪式感的前现代国家,以及集权国家。
1 有用 Hey Joey 2022-10-13 00:21:34 北京
剧场国家,盛典并非为权力服务,盛典并非达到权力的一种目的,而盛典自身就是目的。权力并非自上而下分发,而是自下而上向”圣化“的方向进发,而国王则是象征性庆典的顶端,炫耀,一种另类的夸富宴成为这个国家的核心内容。尼加拉并非是单一中央集权化的,也并非治水式的暴君统治下的国家,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