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三国演义》
以人物为中心,走进英雄与游侠的时代
内容推荐:
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我们所熟知的时代。然而,我们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往往来自《三国演义》,因此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现存史料,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论三国人物》的作者方诗铭先生力图通过详密的史料辨证,去掉这些历史人物形象上的迷雾,为读者呈现一幅真实的三国英雄群像,这是非常难得的。
论三国人物的创作者
· · · · · ·
-
方诗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方诗铭(1919—2000),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中古史的研究。194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历史系,师从顾颉刚、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大师。曾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兼任《史林》主编等。主要著作及古籍整理成果有《上海小刀会起义》(1965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1981年,合著)、《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1987年,合著)、《〈冥报记·广异记〉辑校》(1992年)、《曹操·袁绍·黄巾》(1996年)。
目录 · · · · · ·
前记
(一)董卓兴起于“边鄙”的凉州
(二)“安危定倾”
(三)董卓与凉州军事集团
(四)董卓之死
(五)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
(六)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七)吕布的最后
(八)“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九)作为“游侠”之士的曹操
(一○)曹操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一一)“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一二)曹操据有兖州
(一三)“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
(一四)曹操保卫兖州的战争
(一五)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
(一六)曹操与袁绍的矛盾和激化
(一七)“奉天子以令不臣”
(一八)“黄巾余众”郭泰即“郭大贤”
(一九)“白波贼帅”杨奉
(二○)《三国志》为什么不写丁冲
(二一)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
(二二)世族、豪杰、游侠——袁绍的一个侧面
(二三)袁绍在冀州
(二四)袁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者
(二五)袁绍是如何覆灭的
(二六)公孙瓒“文武才力足恃”
(二七)割据幽州的公孙瓒
(二八)公孙瓒与“商贩庸儿”
(二九)公孙瓒在袁绍和当地豪族的进攻下失败
(三○)袁绍与“黑山贼”张燕
(三一)张燕窥伺袁绍的冀州
(三二)袁绍、张燕争夺冀州的战争
(三三)“气侠”之士袁术
(三四)袁术与孙坚
(三五)袁术、曹操的封丘之战
(三六)“袁术至于此乎”
(三七)“轻狡”之徒孙坚
(三八)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
(三九)孙坚与袁术
(四○)孙坚之死
(四一)“明果独断”“勇盖天下”
(四二)孙策与袁术
(四三)“精兵之地”与“丹阳兵”
(四四)丹阳成为孙策平定江东的根据地
(四五)孙氏父子与会稽大姓强族
(四六)魏滕和虞翻
(四七)吴郡“四姓”与会稽“四族”
(四八)鲁肃的早年生涯
(四九)周瑜与孙吴建国
(五○)周瑜与赤壁之战
(五一)“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五二)“枭雄”刘备
(五三)刘备与公孙瓒
(五四)刘备被拥戴为徐州牧
(五五)“争盟淮隅”的失败
(五六)诸葛亮的家世
(五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五八)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五九)《隆中对》
(六○)关羽其人
(六一)关羽与荆州之失
(六二)刘备与关羽
(六三)诸葛亮与法正
(六四)庞统、法正与刘备
(六五)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
(六六)李严与诸葛亮
(六七)“明惠若神”“慧心大悟”
(六八)“浮华”与何晏
(六九)何晏是曹爽的“腹心”吗
(七○)高平陵政变中的何晏
· · · · · · (收起)
(一)董卓兴起于“边鄙”的凉州
(二)“安危定倾”
(三)董卓与凉州军事集团
(四)董卓之死
(五)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
(六)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七)吕布的最后
(八)“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九)作为“游侠”之士的曹操
(一○)曹操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一一)“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一二)曹操据有兖州
(一三)“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
(一四)曹操保卫兖州的战争
(一五)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
(一六)曹操与袁绍的矛盾和激化
(一七)“奉天子以令不臣”
(一八)“黄巾余众”郭泰即“郭大贤”
(一九)“白波贼帅”杨奉
(二○)《三国志》为什么不写丁冲
(二一)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
(二二)世族、豪杰、游侠——袁绍的一个侧面
(二三)袁绍在冀州
(二四)袁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者
(二五)袁绍是如何覆灭的
(二六)公孙瓒“文武才力足恃”
(二七)割据幽州的公孙瓒
(二八)公孙瓒与“商贩庸儿”
(二九)公孙瓒在袁绍和当地豪族的进攻下失败
(三○)袁绍与“黑山贼”张燕
(三一)张燕窥伺袁绍的冀州
(三二)袁绍、张燕争夺冀州的战争
(三三)“气侠”之士袁术
(三四)袁术与孙坚
(三五)袁术、曹操的封丘之战
(三六)“袁术至于此乎”
(三七)“轻狡”之徒孙坚
(三八)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
(三九)孙坚与袁术
(四○)孙坚之死
(四一)“明果独断”“勇盖天下”
(四二)孙策与袁术
(四三)“精兵之地”与“丹阳兵”
(四四)丹阳成为孙策平定江东的根据地
(四五)孙氏父子与会稽大姓强族
(四六)魏滕和虞翻
(四七)吴郡“四姓”与会稽“四族”
(四八)鲁肃的早年生涯
(四九)周瑜与孙吴建国
(五○)周瑜与赤壁之战
(五一)“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五二)“枭雄”刘备
(五三)刘备与公孙瓒
(五四)刘备被拥戴为徐州牧
(五五)“争盟淮隅”的失败
(五六)诸葛亮的家世
(五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五八)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五九)《隆中对》
(六○)关羽其人
(六一)关羽与荆州之失
(六二)刘备与关羽
(六三)诸葛亮与法正
(六四)庞统、法正与刘备
(六五)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
(六六)李严与诸葛亮
(六七)“明惠若神”“慧心大悟”
(六八)“浮华”与何晏
(六九)何晏是曹爽的“腹心”吗
(七○)高平陵政变中的何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刘备为什么投靠陶谦,而陶谦又为什么拉拢刘备?当然,这是彼此之间互为利用。如上所说,刘备的企图是借此进一步窥伺徐州。至于陶谦,则是利用刘备以抗击境外的敌对势力。根据上面分析,内部的敌对者不足以动摇陶谦的统治,而在外部,其时袁术初据淮南,对徐州虽有野心,尚无足够的实力,威胁最大的还是来自兖州的曹操,陶谦所以拉拢刘备,原因即在这里。但是,刘备真的具有可以抗击曹操的武装力量吗?据《三国志·蜀志·刘备传》,当刘备初来徐州时,“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基本上这是一群乌合之众。如上所说,此后陶谦补助以四千名“丹阳兵”,刘备这才有了一支真正的军队。如果说,以士兵的质与量而论,刘备远不是曹操的对手;那么,陶谦为什么拉拢刘备借以抗击曹操?对这个问题,有必要从两方面加以思考:首先,尽管陶谦手中有精锐的“丹阳兵”,但如上所说,最大的弱点在于缺少战将。当曹操第一次进攻徐州时,“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陶)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三国志·魏志·陶谦传》)。曹操是以粮尽才退兵的。陶谦所以如此惨败,主要原因即是在于,作为一支军队,在统帅、将领、士兵缺一不可的有机体中,虽有精兵而无战将,其失败是必然的。其次,刘备缺少精兵,但却有战将,特别是关羽、张飞两人。曹操的谋士郭嘉曾认为“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另一谋士刘晔也曾认为“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孙权的大将周瑜同样认为“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对此,陶谦当然了解。综合这两点,陶谦拥有“丹阳兵”这样的精兵,所缺少的是战将:相反,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所拥有的士兵却基本上是一支乌合之众。取长补短,两者结合,这就是陶谦的思考,对刘备来说,当然也是乐于接受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刘备被拥戴为徐州牧 -
“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这是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所说的,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大家小书(共384册),
这套丛书还有
《逻辑学讲话》《论三国人物》《中国舞蹈史话》《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国哲学与未来世界哲学》
等
。
喜欢读"论三国人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论三国人物"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 7.9
-
- 三国史话 7.7
-
- 大汉帝国在巴蜀 9.0
-
- 三国史 8.7
-
- 太原功臣与唐初政治 7.8
-
-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9.2
-
-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8.1
-
- 南宋行暮 8.1
-
- 权力与正统 8.3
-
- 《春秋》与“汉道” 8.9
论三国人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历史学视角下的三国研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创新点 • “游侠”性格分析:书中着重介绍了曹操和袁绍的“游侠”性格及其早年生涯,这种性格分析为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 群体研究法:受陈寅恪的集团研究法影响,书中喜欢用贴标签的方法分析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思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展开)> 更多书评 2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北京出版社 (2015)8.5分 90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8.4分 88人读过
-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待借 (momo)
- 购物车首选 (cruyff)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论三国人物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Ciro 2020-11-21 20:03:42
从故纸堆里抽丝剥茧读人
2 有用 Phaedo 2020-12-09 17:01:15
史实考据,适度演绎,堪称治史之良范。能够搅动天下局势之人又有几位是易于之辈呢?即便再愚蠢透顶之人亦有登上戏台之努力,人物的刻板印象总归是我们要不断还原的。
2 有用 泛流 2020-06-13 23:05:35
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关羽之死部分好颠覆。
4 有用 邝海炎 2019-10-26 11:04:51
“论史要能撄人心”也不能一味“诛心”。以关羽被孙吴斩杀为例,章太炎以为,这是刘备对难以驾驭的关羽,故意纵容,借吴人之手杀之。方先生认为认同章说,大加发挥。我认为章说近乎“阴谋论”,逻辑断点太多。最大的逻辑漏洞是,刘备为关羽报仇怎么解释呢?方先生解释,这是刘备做给别人看的,没有梯子可下了,只能演到底。真是这样吗?刘备伐吴可不是一两天的准备,而且几十万大军出动,如果刘备真的只是做戏报仇,何必出动这么多... “论史要能撄人心”也不能一味“诛心”。以关羽被孙吴斩杀为例,章太炎以为,这是刘备对难以驾驭的关羽,故意纵容,借吴人之手杀之。方先生认为认同章说,大加发挥。我认为章说近乎“阴谋论”,逻辑断点太多。最大的逻辑漏洞是,刘备为关羽报仇怎么解释呢?方先生解释,这是刘备做给别人看的,没有梯子可下了,只能演到底。真是这样吗?刘备伐吴可不是一两天的准备,而且几十万大军出动,如果刘备真的只是做戏报仇,何必出动这么多军队,搞几万人,象征性打一下孙吴不就可以了吗?所以,刘备伐吴,我认为还是曹魏的刘晔看得清楚:“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当然,方先生功底不错,能梳理出刘备与关羽的矛盾、刘备与诸葛亮的矛盾,则是此书之长。 (展开)
3 有用 呼噜斯基 2021-03-30 02:06:50
 很严谨,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仍然与历史真相相距甚远。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就算那些人物死而复生,恐怕也是各执一词,扯不清楚。更何况后人所能依据的只有史书上那几句语焉不详且互相矛盾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