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
★2016年卡耐基优秀小说奖作品
★2016年美国优秀亚太裔小说奖
★越南裔美国作家对“反思越战”的反思之作,匹敌《现代启示录》,亦剑指科波拉的深刻之作。
《同情者》集历史、政治、间谍、惊悚等元素,讲述了一个潜伏于南越的北越间谍的故事。故事背景设于1975年,越共占领西贡,美军大撤退,真实身份是越共的主人公也随其南越“长官”逃难至美国,在美国继续进行间谍工作,向北越汇报敌情。在此期间,他作为难民和间谍,身心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折磨和挣扎。小说着重刻画了他的“同情者”的特质和身份,对越南的同胞、北越的同志、南越的士兵、美国白人社会中弱势的越南难民和其他少数族群,他都抱有深刻的同情。主人公背负双重身份,感受和跨越两种文化,由此发出困惑,在对自我和身份的探索中艰难行进,这也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作者以独特的眼光,通过巧妙的情...
★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
★2016年卡耐基优秀小说奖作品
★2016年美国优秀亚太裔小说奖
★越南裔美国作家对“反思越战”的反思之作,匹敌《现代启示录》,亦剑指科波拉的深刻之作。
《同情者》集历史、政治、间谍、惊悚等元素,讲述了一个潜伏于南越的北越间谍的故事。故事背景设于1975年,越共占领西贡,美军大撤退,真实身份是越共的主人公也随其南越“长官”逃难至美国,在美国继续进行间谍工作,向北越汇报敌情。在此期间,他作为难民和间谍,身心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折磨和挣扎。小说着重刻画了他的“同情者”的特质和身份,对越南的同胞、北越的同志、南越的士兵、美国白人社会中弱势的越南难民和其他少数族群,他都抱有深刻的同情。主人公背负双重身份,感受和跨越两种文化,由此发出困惑,在对自我和身份的探索中艰难行进,这也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作者以独特的眼光,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让读者深入主人公的自白,追踪蛛丝马迹,临近尾声才恍然大悟。
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将其归纳为“一个层次丰富的移民故事,一个双面人的辛辣独白,一个横跨越南、美国两个世界的声音。”结合阮清越最新短篇小说集《难民》,读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尤其对中国读者,读阮清越的作品会生出一种独特的历史纵深感,跳出作品本身思考战争与和平、家庭与个人的命运。
【编辑推荐】:
1.天才作家的长篇处女作,文学大奖收割机。2016年,阮清越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同情者》一举拿下诸多国际大奖,包括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2016年卡耐基优秀小说奖作品、2016年美国优秀亚太裔小说奖等。
2.阮清越在文坛和学术界都十分活跃,被公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与众多大家比肩。2018年,阮清越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为该院院士的有石黑一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麦克尤恩、米兰•昆德拉、奥尔罕•帕慕克、爱丽丝•门罗等。2017年,阮清越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这是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获得过该奖的文艺界人士有苏珊•桑塔格、科马克•麦卡锡等。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非虚构作品都“颠覆了大众对越战的认知,深描因战争失去家园的人的生活状态”。
3.越南裔美国作家对“反思越战”的反思之作,匹敌《现代启示录》,亦剑指科波拉的深刻之作。
《同情者》是一部结合了真实历史和作者个人经历的作品。阮清越1975年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越南难民营度过一段时间,后全家于加州圣何塞定居。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取得英语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南加州大学至今,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教授。作者以越南人的身份审视越战和战争的影响,填补了美国文学的空白;对主人公矛盾挣扎的心理刻画堪比康拉德、卡夫卡等荒诞派作品。小说语言简洁有力,构思巧妙,节奏紧凑,妙趣横生。
4.结合阮清越最新短篇小说集《难民》(预计明年出版),读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尤其对中国读者,读阮清越的作品会生出一种独特的历史纵深感,跳出作品本身思考战争与和平、家庭与个人的命运。
同情者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阮清越(1971-)
Viet Thanh Nguyen
2016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2017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
2018年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生于越南邦美蜀。1975年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在难民营度过一段时日后,全家定居加州圣何塞。
199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英语博士学位,后任 教于南加州大学至今,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比较文学教授。
2016年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同情者》一举拿下诸多国际大奖,包括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实属罕见。同年,其非虚构族裔研究作品《从未逝去:越南和战争的回忆》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2017年,阮清越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被公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他的作品“颠覆了大众对越战的认知,深描因战争失去家园的人的生活状态”。
2018年,阮清越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为该院院士的有石黑一雄、玛格丽特•阿...
阮清越(1971-)
Viet Thanh Nguyen
2016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2017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
2018年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生于越南邦美蜀。1975年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在难民营度过一段时日后,全家定居加州圣何塞。
199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英语博士学位,后任 教于南加州大学至今,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比较文学教授。
2016年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同情者》一举拿下诸多国际大奖,包括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实属罕见。同年,其非虚构族裔研究作品《从未逝去:越南和战争的回忆》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2017年,阮清越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被公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他的作品“颠覆了大众对越战的认知,深描因战争失去家园的人的生活状态”。
2018年,阮清越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为该院院士的有石黑一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麦克尤恩、米兰•昆德拉、奥尔罕•帕慕克、爱丽丝•门罗等。
喜欢读"同情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同情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同情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1 条 )
阮清越,一个很懂美国的美国作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阮清越生于越南,1975年随父母逃难至美国,取得加州伯克利的英语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加大,是美国研究和比较文学教授。阮清越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经历,使其写作充满了学院派的深邃,又不乏反讽幽默的语言和勾人心弦的畅销书情节。 《同情者》是一本讲述越南战争的书。叙述者是一... (展开)> 更多书评 41篇
论坛 · · · · · ·
为什么书店都没有卖的了呢? | 来自明亮 | 2024-07-08 13:12:02 | |
迷妹俱乐部,啥意思? | 来自盲眼的圣僧 | 2024-06-13 12:30:07 | |
请问是否有删减? | 来自大雾 | 2024-06-06 13:08:36 | |
到底是阮清越还是阮越清? | 来自蕾丝鞭。 | 3 回应 | 2024-04-16 10:38:25 |
再版 | 来自disguiser | 4 回应 | 2023-12-31 16:04:1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Grove Press (2015)8.5分 259人读过
-
馬可孛羅 (2017)8.1分 67人读过
-
Grove Press (2016)8.8分 32人读过
-
Corsair (2016)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普利策文学奖(小说类) (零点一刻)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比尔·盖茨年度与夏季荐书 (柏林见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同情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覆水难收 2019-11-17 17:41:00
越战,普利策获奖作品,越南裔作家 但是在这本书里女性清一色性奴隶的形象,这是我不喜欢的。
6 有用 俱往矣 2020-06-09 22:57:41
比《应物兄》好看太多倍了……
6 有用 荒草日记 2018-09-29 11:47:59
革命者如何从改变政治的排头兵变成集权聚势的保守者。 我们以独立、自由之名解放了自己,接着便剥夺了被我们打败的同胞兄弟的独立、自由。 一个关于独立、自由发动的革命到头来竟可使独立、自由变得一文不值,变成一场空的笑话
30 有用 職業呆瓜 2018-09-22 10:32:38
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一部小说。18章之前是对美国文化的人类学戏谑研究,越南裔作者对英语文化插科打诨顺手拈来;18章之后开始各种高能,对所谓“革命”的不屑莫过于来自革命者自身的幻灭。所有以改造人和社会为目的的革命或是战争,最后必然又回归到它的对立面上去,最后借敏之口讲出所有的心碎与悲苦,令人毛骨悚然,仿佛在读《1984》。
8 有用 赫恩曼尼 2021-02-19 11:35:53
这不是一本好读的小说,它所承载的政治和历史重量使得它无法轻盈。你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用力推进,咬着牙向下挖掘,只为了道出一个根本的事实:数百万人为了统一越南、自我解放付出生命代价,他们或因他们口中的“事业”而死,或如鬼魂一样飘荡在异国他乡,终生无法走出梦魇。可那事业究竟是什么?比独立和自由更宝贵的是什么?一个苦难民族的生民是否注定永远生存于苦难之中?还是说到头来,逃离了苦难的人忘记了,反过来又排斥遭... 这不是一本好读的小说,它所承载的政治和历史重量使得它无法轻盈。你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用力推进,咬着牙向下挖掘,只为了道出一个根本的事实:数百万人为了统一越南、自我解放付出生命代价,他们或因他们口中的“事业”而死,或如鬼魂一样飘荡在异国他乡,终生无法走出梦魇。可那事业究竟是什么?比独立和自由更宝贵的是什么?一个苦难民族的生民是否注定永远生存于苦难之中?还是说到头来,逃离了苦难的人忘记了,反过来又排斥遭受苦难的人?——作者借一双间谍的眼看清了:他为一纸命令,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杀人、欺骗、饱受折磨,换来的答案却是“空”,比自由和独立更宝贵的是空,无数死难、几代人受苦,结果只是空。 (展开)
0 有用 兔儿 2024-10-07 23:22:31 广东
“我”会比美国人更地道的英语,“我”可以顺畅地和所有人打成一片,“我”聪明过人永远拿第一名,“我”有两个有着过命交情的兄弟,“我”是将军的仆人,“我”是间谍,“我”是杂种。 我们奋斗的一切为了什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都是空呀,看完可笑的一生,也是空呀。
0 有用 白杨李张何肖翟 2024-10-07 23:22:19 北京
非难民、文化边缘人、寄居者、游荡者则很难具有的想象力。
0 有用 天雨 2024-10-05 22:09:58 浙江
美籍越南裔作者写了个潜伏在南越及美国的北越间谍,长期接受的西方教育,让他痛苦于双重思想的折磨,从西贡撤离的悲欢离合,到从美国潜回越南,又落到自己人手中被反复甄别,再由在战争中面部受损的上级兼好友偷放出狱。双重思想在带来双重人格的同时,也让主人公认清了战争的实质。对东方人来说,游走于敌对双方是极痛苦的,大多没有好结局。是一本很好的反战作品。
0 有用 豆大福不消化 2024-10-04 21:59:29 江苏
振聋发聩,唯有活着。
0 有用 海蛎子少年 2024-10-03 23:02:17 广东
别人的历史,我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