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巴黎属于我的书评 (37)

cicada 2019-01-27 00:09:34

“他有那种直视太阳的眼睛” | 译者手记

海明威,我们似乎都觉得和他很熟。 中国有一个庞大的“诺贝尔文学奖经济”。有人统计过,在中国的诺奖作家畅销榜中排第一的,不是莫言,不是帕慕克,而是海明威。稳居第一。原因并不是海明威有多么受读者喜爱,而是小学生听老师的话去读《老人与海》了。 “10岁左右看过《永别...  (展开)
豆友5875287 2021-08-18 19:15:21

抛妻弃子,卖友求荣的海明威,我却讨厌不起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01 整个巴黎属于我——这句话出于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他回忆青年时的写作经历,在咖啡馆中见到一个美人: 我见到了你,美人儿,不管你是在等谁,也不管我今后再不会见到你,你现在是属于我的,我想。你是属于我的,整个巴黎也是属于我的,而我属于这本笔记簿和这支铅笔。 这...  (展开)
古尔齐亚 2019-01-14 17:42:57

海明威恩仇录

海明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会举例说他热爱斗牛,他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硬汉”,他写了《老人与海》,他还喜欢打猎,他是个“钢铁直男”。 而这些仅仅是他有意呈现给读者或者媒体的印象和标签。真实生活中的海明威又是什么样子,他有着怎样的矛盾性格? 美国文化史学...  (展开)
su 2019-01-07 14:14:53

躲在太阳背后的那些人

写作《太阳照常升起》时的海明威,并不是我们后来在教科书上见到的那个白胡子老头,穿着高领毛衣,膀大腰圆,让人望而却步。26岁的海明威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他把朋友们编排了进了自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里,分给了他们不堪入目的角色。在书中,他们顶着假名字,被海明威...  (展开)
阳台观陌 2019-01-10 22:36:42

海明威首部长篇是如何构思、写作、修改、出版、营销以及伤害朋友的

天才永远是人群中的少数。很早意识到自己的天才、有效保护和发挥自己的天才、自律奋进、有机会展示才华、竟然还有机会写回忆录的天才,那实在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海明威就是这样的人中龙凤。 在国内,海明威最为人熟知的标签大概就是硬汉、冰山这两个? 强壮,勇敢,自信,坚...  (展开)
赫恩曼尼 2019-05-06 18:03:38

巴黎、太阳、聚光灯背后的海明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硬汉、不向困难低头、《老人与海》,大概是中国读者对海明威最深刻的印象了。作为作家,海明威本人的名气甚至盖过了作品,蓄着胡子、眼神坚毅的那幅著名头像也早已成为“迷惘的一代”抹不去的经典符号。美国记者、文化史学家莱斯利·M. M. 布鲁姆的非虚构大作《整个巴黎属于我...  (展开)
VANCA 2019-05-28 19:05:27

巴黎的盛宴与海明威的B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巴黎的盛宴与海明威的B面 文 / VANCA 1920年代,海明威最初投身写作时,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他的“巴黎速写”《流动的盛宴》是他时隔将近40年对他的1921年至1925年那段生活的一次深情回首。拜这位“文学之父”千锤百炼的笔触下,在他半虚构半纪实而充满灵性思辨的文字所赐...  (展开)
KMnO4 2019-02-24 19:28:58

“如果你曾拥有巴黎,你就永远拥有巴黎。”

我所对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的了解几乎都源于《流动的盛宴》,这也是我第一次读海明威的小说。2008年夏天我在家赋闲,唯一的事儿就是一部接一部的看电影,也就看到了《太阳照常升起》。比起电影本身,我更喜欢《太阳照常升起》这个名字,索性买了能起这样美妙名字的作者的书看看...  (展开)
aaron 2019-01-25 18:47:57

无耻混蛋海明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但如果以朋友的身份, 或同时代的旁观者角度来看, 海明威为人处世的方式, 完全可以用“无耻混蛋”来形容。 《整个巴黎属于我》这本书, 详细记录了海明威初到巴黎的岁月, 他如何得到贵人相助打入文学圈, 如何...  (展开)
Chole_Ma 2019-01-22 16:05:38

陷阱,是个陷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海明威”就像那种把你引诱过去然后炸死你的陷阱。 我对海明威的认知一直停留在普罗大众对他的认识上:恐同&厌女。若说恐同还能从我这里捞到一点点的同情分的话,那么“厌女”这一条足以把这个文学史上无法略过的名字瞬间炸为齑粉。 直到这本书的出现。 一个海明威忽然像...  (展开)
一颗扣子 2019-01-11 12:04:15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我们的时代,虽然永别了武器,可太阳照常升起,春潮已至。 我们依旧称自己为:迷惘的一代。 ——题记 对于写出《太阳照常升起》的海明威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次“时代的狂欢”。全世界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人们要么忙于奔赴战场,要么忙于逃离战火,战争成为生活本身...  (展开)
里外 2021-04-08 08:13:11

海明威成名背后的残忍真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勇敢,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这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角形象。 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海明威大约也是此类硬汉形象。 如果,《整个巴黎属于我》里面关于海明威的内容只字不假的话,那么我们只能相信“只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伟大的人格。” 未成名前,海明威有一份...  (展开)
Estelle 2019-02-22 12:55:57

显微镜下的年轻海明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刚看完《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简直可以叫《显微镜下的年轻海明威》。整本书讲述了海明威21岁到27岁出版《太阳照常升起》之前的故事,如果非要类比的话,海明威就是如今的KPL,个人成名于作品之前,先造势,聚集大众的目光之后再等他慢慢写出作品。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花费的...  (展开)
东写西读 2019-05-10 11:51:20

远看一枚大帅哥,近看一位硬汉,扒扒开,原来是个文学奇才+心机大Bos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讲述了青年海明威的成名之路,他在追求成功路上的各种真实故事和人物纠葛,给读者呈现了活生生的、作为一个人的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人物画像,这位青年自始至终确信自己将成为文坛上的领军者,他如此明确的目标、为了目标不惜任何代价和手段的精神,确实深深地影响了我...  (展开)
澄音 2019-04-05 12:40:08

他抽烟喝酒说脏话,也从没想做个好男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读的第一本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而最近的一部,是《太阳照常升起》。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顺序,与海明威创作他们的顺序刚好相反。《老人与海》是他写作生涯的最后一个高峰,海明威也因此获得了普利策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太阳照常升起》则是另海明威声名鹊起的第一部...  (展开)
吴情 2019-03-13 10:17:38

杀出重围:作家兼偶像海明威的诞生

谈到美国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很多读者首先想到的会是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这对最初交情甚笃、而后近乎反目成仇的“冤家”,前者是“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后者逐渐演化为男性气概或“硬汉”的象征,特别是《老人与海》出版以后。然而,与菲茨杰拉德的迅速蹿红、多产不同,海明威...  (展开)
林子 2019-02-04 14:12:54

【春节读书】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曾经在巴黎居住,那么你此后的一生中不论走到哪里,它都会跟随其后,因为巴黎是一场不散的宴席。”。—— 海明威 如果你想要窥探20世纪初期巴黎文艺圈的故事,或者是探究海明威青年阶段在文学创作上的野心和《太阳照常升起》的创作背景,《整个巴黎属...  (展开)
海海海海海 2020-02-29 21:37:55

海明威的四个女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哈德莉·理查森 五年 波琳(编辑) 玛莎(记者) 玛丽·沃尔什 舍伍德·安德森 自己和格特鲁德·斯泰因、埃兹拉·庞德的友谊 罗伯特·麦克阿尔蒙虽然即将赢得“海明威首位出版者”的殊荣,但是《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主要在炒海明威“年轻时代”丢失作品的冷饭。比尔·伯德则不然,...  (展开)
已注销 2019-11-09 16:51:12

“说不爱,那是撒谎”

Page 51 众所周知,庞德对于形容词的态度很严苛——形容词不可信赖。 Page 65 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声称自己从未真正怪罪过她。毕竟,“她不是我雇来专门看守稿件的,”他继续写到,“她本职工作——当一位妻子——做得真的十分好。”(公正地讲,这些宽容大度的话,是海明威让心...  (展开)
熊猫 2019-10-15 00:36:53

自卑却骄傲着

《整个巴黎属于我》 21岁到27岁,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海明威旅居巴黎,度过了一段困顿、疯狂的日子。 这个时期对于海明威来说是重要的时期,而且还是年迈时怀念的日子。 海明威从一个无人问津的时代旁观者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无名之辈 我们现在来看,海明威是一个著名的作家...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7条)

订阅整个巴黎属于我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