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 学贯中西成一家之言 诗学奠基为后学垂范
* 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 美学大师朱光潜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代表作。在本书中,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诗歌的起源,诗歌在情趣、意象上的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诗与散文、音乐和画的关系,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走上了“律”的道路及现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向作了深入的探索。
先生自1931年留学欧洲时便开始写作本书,1943年始正式出版,历时十余年,完成了这部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之作,影响至今。
【名人推荐】
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
——朱光潜
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
【编辑推荐】
* 学贯中西成一家之言 诗学奠基为后学垂范
* 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 美学大师朱光潜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代表作。在本书中,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诗歌的起源,诗歌在情趣、意象上的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诗与散文、音乐和画的关系,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走上了“律”的道路及现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向作了深入的探索。
先生自1931年留学欧洲时便开始写作本书,1943年始正式出版,历时十余年,完成了这部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之作,影响至今。
【名人推荐】
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
——朱光潜
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
——李泽厚
朱光潜先生著作等身,译文浩繁,西方文艺批评史上、美学哲理史上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所有名家经典,他无不涉及。只要进入这个领域的每一个地区,都能看到这个思想者——一个小老头的身影坐在那里,握着拳,支着下颌在进行思考。
——柳鸣九
作者简介 · · · · · ·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有《谈美》《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等。
目录 · · · · · ·
增订版序……5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7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11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13
· · · · · · (更多)
增订版序……5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7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11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13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16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18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28 目
录
二. 诗与隐……35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45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53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55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58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64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68
附.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75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90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连贯性……92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96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99
五.“诗意”“寻思”与修改……102
六. 古文与白话……104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107
二. 实质上的差异……110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112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114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120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121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127
二. 节奏的谐与拗……129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131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134
五. 诗的歌诵问题……136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141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143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146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150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157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159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162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167
五. 四声与调质……169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一. 顿的区分……177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181
三. 顿与句法……183
四. 白话诗的顿……185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189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191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193
四. 韵与诗句构造……195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196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
赋对于诗的影响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199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203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210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215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
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217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辞本身见出音乐……220
附. 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
见……226
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一. 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255
二. 他的情感生活……261
三. 他的人格与风格……267
附录一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273
附录二 诗的实质与形式(对话)……283
附录三 诗与散文(对话)……311
后记 ……33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人的性格成就和他所常往来的朋友亲戚们很有关系。渊明生平常往来的人大约可分四种。第一种是政治上的人物。有的是他的上司。这一类人与渊明大半说不上是朋友,真正够上做朋友的只有颜延之。 第二种朋友是集中载有赠诗的,这批人事迹不彰,对渊明也似没有多大影响。最有趣味而也最难捉摸他们与渊明关系的是第三种人,就是在思想情趣与艺术方面可能与渊明互相影响的。头一个当然是莲社高僧慧远。他瞧不起显达的谢灵运,而结社时却特别写信请渊明,渊明回信说要准他吃酒才去,慧远居然为他破戒置酒,渊明到了,忽“攒眉而去”。他对莲社所持奉的佛教显然听到了一些梗概,.却也显然不甚投机。其次就是慧远的两个居士弟子,与渊明号称“浔阳三隐”的周续之和刘遗民。这三隐中只有渊明和遗民隐到底,遗民讲禅,渊明不喜禅,二人相住虽不远,·集中只有两首赠刘。在诗史上陶、谢虽并称,在当时谢的声名远比陶大。渊明和他似简直不通声气,虽然灵运在江西住了不少的时候,二人相住很近。这其实也不足怪,灵运不但“心乱”而讲禅,名位势利的念头很重,以晋室世家大臣改节仕宋,弄到后来受戮辱。总之,渊明和当时名士学者算是彼此“相遗”,在士大夫的圈子里他很寂寞,连比较了解他的颜延之也是由晋入宋,始终在忙官。 和渊明往来最密、相契最深的倒是乡邻中一些田夫野老。他是一位富于敏感的人,在混乱时代做过几年小官,便发誓终身不再干,他当然也尝够了当时士大夫的虚伪和官场的恶浊,所以宁肯回到乡间和这班比较天真的人们“把酒话桑麻”。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几句诗,就可想见他们中间的真情和乐趣。他们对渊明有时“壶浆远见候”,渊明也有时以“只鸡招近局”。从各方面看,渊明是一个富于热情的人,甘淡泊则有之,甘寂寞则未必,在归田后二十余年中,他在田夫野老的交情中颇得到一些温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陶渊明 -
我们一般人的通病是囿在一个极狭小的世界里活着,狭小到时间上只有现在,在空间上只有切身利益相关系的人与物;如果现在这些切身利害关系的人与物对付不顺意,我们就活活地被他们扼住颈项,动弹不得,除掉怨天尤人以外,别无解脱的路径。渊明像一切其他大诗人一样,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在这“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第一是他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咏贫士》诗中有两句话透漏此中消息:“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这就是说,他的清风亮节在当时虽无同调,过去有同调的人们正复不少,使他自慰“吾道不孤”。他好读书,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他说“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而这些“遗烈”可以使他感发兴起。他的诗文不断地提到他所景仰的古人,《述酒》与《扇画赞》把他们排起队伍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的志向。这队伍里不外两种人,一是固穷守节的隐士,如荷筿丈人、长沮、桀溺、张长公、薛孟尝、袁安之类,一是亡国大夫积极或消极地抵抗新朝,替故主复仇的,如伯夷、叔齐、荆柯.、韩非、张良之类,这些人们和他自己在身世和心迹上多少相类似。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陶渊明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诗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李·安德森的复仇 6.6
诗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1 条 )

附录: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朱光潜先生的诗学革命

不仅仅要读诗,更要知道诗之所以为诗

未完待续:跨文化视角下的诗学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多年,诗歌的创作也有超五千年的历史。汉代的郑玄在《诗谱序》中就写道 「《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指出「诗起源于虞舜时代 」 。此后,诗、词、曲、赋等各式各样题材的古代诗歌,在其独有的时代土壤中萌芽、兴起,经过长期不断发展滞后... (展开)
往后再继续写读书笔记吧

> 更多书评 6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4 )
-
北京出版社 (2005)8.9分 344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8.9分 1254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9.4分 28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9.0分 19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互文·全部图书豆列 (互文)
- 雅众 | 2018总书目 (雅众文化)
- 中国古代文学·诗学研究 (绿毛仙客)
- Peng Zhenwei Design (東印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诗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靈魂向來出竅 2022-02-13 12:57:29
作诗者多,识诗者少。我想作诗还须先识诗。
0 有用 雅众文化 2021-08-04 17:30:52
学贯中西成一家之言 诗学奠基为后学垂范,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 美学大师朱光潜代表作。诗学入门必读,诗歌写作指南。
0 有用 尾巴很大的海狗 2018-08-03 14:35:58
风雅诗意,纵贯东西,真不愧大家之作。
0 有用 somniloquy 2020-07-06 12: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