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問世間,情為何物?愛情,為何令人遍體鱗傷?
到底情感挫折來自童年陰影,或是源於社會與文化結構的影響?
跟著知名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斯一層一層探索現代愛情產業鏈,找出讓我們創鉅痛深的真相。
愛情痛苦的經驗非常普遍,幾乎可以說是人類集體共通的經驗。情傷創造一大票專家,驅策出版業、電視、無數媒體產業持續運轉。正因為整個社會認為痛苦是個人精神史的體現,相信訴說與認識自我具有療效,「自助」產業才會如此欣欣向榮,並將感情煎熬的矛頭轉到自我的私密史,以及自我形塑的能力上。
面對現代親密關係產生的疑難雜症,《為什麼愛讓人受傷?》企圖切換分析的角度:問題的癥結不在失能的童年,不在個人自覺不足,而在社會文化的衝突和矛盾,已構成現代人自我與認同的基本架構了。
作者伊娃‧易洛斯想告訴大家:愛情是被具體社會關係形塑和創造的!愛情在市場內流通,市場內充滿相互競爭、地位不對等的行動...
問世間,情為何物?愛情,為何令人遍體鱗傷?
到底情感挫折來自童年陰影,或是源於社會與文化結構的影響?
跟著知名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斯一層一層探索現代愛情產業鏈,找出讓我們創鉅痛深的真相。
愛情痛苦的經驗非常普遍,幾乎可以說是人類集體共通的經驗。情傷創造一大票專家,驅策出版業、電視、無數媒體產業持續運轉。正因為整個社會認為痛苦是個人精神史的體現,相信訴說與認識自我具有療效,「自助」產業才會如此欣欣向榮,並將感情煎熬的矛頭轉到自我的私密史,以及自我形塑的能力上。
面對現代親密關係產生的疑難雜症,《為什麼愛讓人受傷?》企圖切換分析的角度:問題的癥結不在失能的童年,不在個人自覺不足,而在社會文化的衝突和矛盾,已構成現代人自我與認同的基本架構了。
作者伊娃‧易洛斯想告訴大家:愛情是被具體社會關係形塑和創造的!愛情在市場內流通,市場內充滿相互競爭、地位不對等的行動者;某些人較有能力界定被愛的條件,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有資格被愛。
社會學主要研究對象是痛苦的集體表現形式,不過對尋常精神痛苦卻相對輕忽。這是由於社會學為了避免蹚個人主義和精神分析這一潭渾水,不太願意涉足情感方面的痛苦,畢竟那被視為臨床心理學之骨幹。可是,社會學若想跟得上時代,就無法迴避這一塊,勢必得面對、探索可充分反映近現代自我脆弱性的情感。因為,自我脆弱易傷,有其制度性原因,也有情感層面的因素,而愛情正是這樣一種情感。
愛情痛苦,不是旁枝末節,也不是看起來比較嚴肅的痛苦型態的附庸。《為什麼愛讓人受傷?》揭開現代愛情產業鏈的真相,證實了愛情痛苦可具體呈現現代性自我無能為力的困境和樣貌。
國際媒體專家一致推薦
不參考這本書,沒有人可以討論愛情。──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
一本大膽、發人深省的書!──《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伊娃•易洛斯向我們展示了最親密的感受的深刻社會性質,從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情感輿圖。──蘿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西北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教授,著有《反對愛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
切中現代情感狀態的核心,是解析社會權力以及性與愛的意義必不可少的一本書。──季特林(Todd Gitlin),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有《給青年行動者的信》
作者简介 · · · · · ·
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
社會學家,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教授。著作有《冷親密》(Cold Intimacies: 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消費浪漫的烏托邦》(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痛苦的魅力》(Oprah Winfrey and the Glamour of Misery)等,其中《痛苦的魅力》獲美國社會學聯盟圖書獎。2018年,易洛斯獲得了EMET獎,是以色列最高的科學榮譽。
目录 · · · · · ·
何謂現代性?╱現代性中的愛情,作為現代性的愛情╱為何社會學不管當前或將來都是必要的?╱社會學與精神痛苦
第一章 愛情大轉型或婚姻市場的崛起
品格和浪漫選擇的道德生態╱品格之愛,愛之品格╱社會網絡下展開婚前交往╱明規暗矩╱符號一致性╱利益之為激情╱名聲和信守承諾╱角色與承諾╱愛情生態大變革:婚姻市場崛起╱愛情選擇的性愛化和心理學化╱婚姻市場和性場域╱小結
· · · · · · (更多)
何謂現代性?╱現代性中的愛情,作為現代性的愛情╱為何社會學不管當前或將來都是必要的?╱社會學與精神痛苦
第一章 愛情大轉型或婚姻市場的崛起
品格和浪漫選擇的道德生態╱品格之愛,愛之品格╱社會網絡下展開婚前交往╱明規暗矩╱符號一致性╱利益之為激情╱名聲和信守承諾╱角色與承諾╱愛情生態大變革:婚姻市場崛起╱愛情選擇的性愛化和心理學化╱婚姻市場和性場域╱小結
第二章 承諾恐懼症與新興愛情選擇架構
從女性矜持到男性疏離╱男子氣概與承諾的式微╱女性專一型策略之動態╱享樂型承諾恐懼症╱意志缺乏型的承諾恐懼症╱全新的愛情選擇架構,抑或意願的瓦解?╱信守諾言和現代選擇架構╱性充裕與情感不平等╱小結
第三章 認可之需求──愛情和自我的脆弱
愛情為何如此美好?╱從階級認可到自我認可╱現代性的認可與本體不安全感╱認可vs自主性╱從自愛到自責╱自責的道德結構╱小結
第四章 愛情、理性、反諷
魅惑之愛╱將愛情變成一門科學╱政治解放:理性化的一環╱去常規化的權力╱職場戰勝情感╱程序主義和中性語言╱對等原則崛起╱選擇技術╱愛慾,反諷╱情色是一種創造深厚差異性的行為╱情色之為間歇性╱全神貫注與自我放棄╱情色是一種浪費虛擲的行為╱符號確定性╱不確定感、嘲諷或是追求平等所引發的不安╱小結
第五章 從浪漫幻想到失望
想像,愛情╱虛構情感╱逼真╱敘事認同╱失望作為一種文化實踐╱失望的人生╱日常生活的失敗╱摩擦╱心理本體論╱想像與網路╱自成目的之慾望╱小結
結語
注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后续篇幅中我的论点概括起来就是,现代性爱情中自我结构的某些最根本要点发生了变化。泛泛而言,这些变化可描述为如下方面:我们爱情意志的结构出现变化,即我们向性伴侣需索什么,及如何来获得我们所需索的东西(详见第二章、第三章):令自我脆弱性的形成原因也出现了变化,即让个人感觉没有价值感的原因出现了变化(详见第四章);最后,出现变化的还有欲望的组织形式,即我们内心激发情色欲望和浪漫欲望的思维及情感的内容(详见第五章和第六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引言:忧患重重的爱 -
用更近似精神分析学的解释来说,承诺恐惧症是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相互对立的结果:“男性身份不在于对男子气概的直接肯定,而是诞生于与女性的离断;这使得男性的性别身份脆弱不堪。”①男性心理中有一种与母亲分离的需要;从这种心理动力论观点出发,男性身份的铸造成型在于与女性的对立,在于依赖和分享的需要;这使得男性创建或渴望长期纽带的能力较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承诺恐惧症及爱情选择新架构
> 全部原文摘录
為什麼愛讓人受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现代爱情,一种现代性的痛苦

A cold examination of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lov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 Eva Illouz 爱情,亲密关系,婚姻,在所谓的现代性到来之后,发生了某种转型。吉登斯等一大批现代性学者们已经讨论了很多了。Pure relationship,纯粹关系的诞生—— 一种仅仅依赖于爱情主体的情感性关系而建立和维系的关系—... (展开)
Love hurts. But, Lov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Why love hurts 我希望我的读者是那春心萌动的处子 为着爱人备受煎熬;或是那少年郎 初次踏入爱河。愿这些同我一样被爱折磨的人 细细研读我对爱欲的剖析 发现他自己情事反映于此,遂惊讶地脱口而出: 是谁告诉了这个小文人,我的种种私事? ——奥维德,《爱经》 一:引言:忧患重重... (展开)

《爱 为什么痛》标注合集

> 更多书评 4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8.8分 1468人读过
-
Polity (2012)8.1分 97人读过
-
Seuil (201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Polity (2013)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歷史人文@聯經 (the Wor(l)d)
- 行为经济学与行为研究 (左思)
- 没看的书 (人间烟火吃吐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為什麼愛讓人受傷?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漫无止境 2022-09-18 00:50:11 北京
没想到社会学对爱情的解释这么独到又令人信服,很久没看这么棒的书了。
0 有用 BADANAMU 2022-03-02 10:49:28
self-reconstruction长路上的bible
5 有用 云何不乐 2019-11-11 22:44:33
以资本的逻辑来分析现代的爱情——方法所以可行,也是因为感情已经被高度理性化了——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维度说明现代爱情是什么。关于交往双方的互动,书中充满了有趣的案例,这种博弈当然可以拿来逆练,但作者本身是希望人们不要服膺于现代性的社会规范——只是吧,如果宏观体系没有改善,微观抵抗又有多大意义呢?
1 有用 会飞的诗人 2022-11-21 14:18:45 湖北
爱情的社会学研究。
0 有用 Kim 2021-11-25 06:10:07
可以畫出作者寫作的地圖。如何對比前現代,一步步用文學文本,訪談,出版物,從規矩,女性主義,政治,科學,談論親密度,愛情,個體化… 但覺得作者將自我ego,個人person,個體individual 主体subject的概念混了,尤其是談及精神分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