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叙述了从商朝到东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全书按照朝代顺序编写,但并未均衡笔墨,而是按作者自己的标准选取各朝代重大事件作为主题,着力叙述“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全书内容丰富,不仅讲述王朝更迭、政治兴衰,也描述了文化经济的盛衰,还介绍了民俗生活,可谓包罗万象。作者笔下没有艰晦涩难懂的学术词语,也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而是以其通俗的文笔、飘逸的文风,将上千年历史描绘得温婉动人,使读者既享受传统历史的博大精深,又领略了文字的优美生动。
作者简介 · · · · · ·
张荫麟(1905—1942)
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1921年考入清华,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张荫麟在清华求学8年,对中西文学、史学、哲学均有兴趣,尤深于史,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了大量史学论文。1929年清华毕业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西方哲学和社会学。1933年回国后,张荫麟执教清华大学历史、哲学两系。1937年后,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国历史。1940年,再次执教浙江大学。1942年因病在遵义逝世,年仅37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嬴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营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 · · · · · (收起)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嬴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营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含章文库·大家谈(共28册),
这套丛书还有
《清史讲义》《国学概论》《国史纲要》《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容忍与自由》
等
。
中国史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3 条 )



不仅文采斐然,尤其善于提纲契领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蓬莱阁丛书中,有五本比较好的通史类图书,这五本书是: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童书业的《春秋史》、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孟森的《明史讲义》和萧一山的《清史大纲》。它们篇幅都不是很大、写的通俗易懂,而且都是清末民初5本最著名的历史通史书籍了。 其实...
(展开)


一部未全部完成的中国史学巨著
中国具有悠久的史学传统,但中国史学的发端并非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之前,《尚书》《国语》《春秋》以及为《春秋》作注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还有《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已经蔚为大观。《史记》开始,所谓的“二十四史”或者“二十五史”,还有《资治通鉴...
(展开)

【转】李埏:张荫麟先生传
【作者简介】李埏(1914.11.21——2008.5.12),字子沂,号幼舟,彝族,云南路南县人。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创建者、博士生导师。早年受业于张荫麟、吴晗、钱穆、陈寅恪等史学大师,深得史学真传。毕生研究中国古代史,对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商品经济...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3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9.1分 3088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9.3分 105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9.2分 738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9.1分 635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史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enard dit 2021-12-30 20:22:53
很好读的历史书,所以最后一页读到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0 有用 林渡棠 2022-09-25 13:15:32 北京
相比历史课本更加全面,引用很多史料、文学文本,丰富生动又可读性强
0 有用 景阳冈大霸王 2021-11-03 22:15:57
通俗易懂的历史教材,从三代到东汉初年,这个版本一般般,感觉纸质不好
0 有用 李老百姓 2020-04-17 18:00:51
确实是高中课本,读起来不费劲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