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李健吾
出版年: 2008-7
页数: 417
定价: 23.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名著文库
ISBN: 9787532744855
内容简介 · · · · · ·
主人公福赖代芮克·毛漏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鲁的妻子。阿尔鲁夫人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毛漏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毛漏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阿尔鲁夫人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毛漏投入交际花罗莎乃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后来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在教堂的广场上,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毛漏羞愧难当,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尔鲁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毛漏作纪念,与他诀别。
情感教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生于法国西北部卢昂城的一个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1841年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1843年他在法科考试中失败,次年又突发神经官能症,从此中断学业,常年住在父母的克鲁瓦塞庄园,期间他开始尝试创作长篇小说。1846年福楼拜的父亲和妹妹卡罗莲去世,福楼拜将妹妹的女儿接到自己身边,尽心照顾母亲和外甥女,终身未娶。1880年5月8日,他因患脑溢血去世。
福楼拜是继巴尔扎克、斯汤达之后19世纪法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三位杰出代表。他在艺术上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所谓"纯客观"的艺术,丰富和发展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短篇小说《淳朴的心》,剧本《女性》等。
目录 · · · · · ·
中卷
下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希望在文学艺术上成就一番事业,本人也不乏艺术天分。但他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耽于幻想,只有愿望而没有行动,结果年华虚度,一事无成。在他的情感生活中阿尔努夫人和萝莎奈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前者温柔,美丽,贤淑,情趣高雅;后者快活,妖艳,愚昧,趣味低俗。一个的爱不可企及,另一个的爱唾手可得。弗雷德里克与这两个女子的感情,最终都没有结果。失意之时,他只想到自己,把萝莎奈特丢在脑后,对阿尔努夫人也漠不关心。他不爱傲慢、自私的当布勒兹夫人,只把她当做进身之阶,最后与她冷冷地分了手。当他退而求其次,想到一直被他冷落的路易斯,别人早已乘虚而入,取代了他在路易斯心中的位置。莫罗在情感上是个失败者。理想之爱,肉体之爱,爱情交易,无一获得成功。莫罗没有从爱情中获得他追求的幸福,最后孑然一身,情感迟钝。他受到的情感教育可以说乏善可陈。 在政治思想上弗雷德里克莫罗和同时代的许多青年一样具有民主倾向。1848年2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第二共和国。普遍的革命热情感染了莫罗。他欢欣鼓舞,为报纸写文章甚至有意参加议员竞选。但六月工人起义被镇压,他害怕了,与萝莎奈特躲到枫丹白鹭游山逛景。1851年12月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之际。他由于个人幻想的破灭而心灰意冷,对国家大事漠然置之。岁月蹉跎,莫罗没有了报复,失去了目标。他是生活的旁观者,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在小说的尾声,莫罗与好友戴洛里耶坐在火边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两人都虚度了年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有时候,我想起你的话来,就像远远一道回声,就像风带来了一座钟的声音;读到书里爱情的段落,我觉得你就在那儿。”“凡是书里人以为夸张的地方,你全叫我感到。我明白维特不嫌绿蒂的牛油面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4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情感教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情感教育"的人也喜欢 · · · · · ·
情感教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2 条 )


"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经历!"

福楼拜:人类愚蠢的举动,同人类一样永久|景凯旋读经典⑥

> 更多书评 7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8.7分 692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4)8.6分 31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7.9分 62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8.2分 66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名著文库 (Iris)
- 译文名著文库——有这样一套书可以爱不释手 (爱玛·包法利)
-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名著文库 (无线火车)
- 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出书目录 (上海译文新文本)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情感教育的评论:
feed: rss 2.0
104 有用 皱叶薄荷 2014-01-12 12:23:34
卡夫卡在给鲍威尔的信中说:“然而《情感教育》却是一本多少年来使我感到亲近的书,达到这种亲切程度的人顶多也不过二三个而已;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打开它,它就使我震惊,使我欲罢不能,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位作家的精神上的孩子,即使是个可怜的、愚钝的孩子。” 几欲放下,为了这段话还是坚持读完了。感谢卡夫卡,多谢福楼拜
4 有用 桴齋 2014-07-01 09:40:09
「這位共和黨人嚴厲地統治他們。他是理論家,僅僅著重群眾,並不憐恤個人。」
2 有用 李避蛮 2017-10-19 22:25:20
翻译还是有点问题的,扣一星。但实在是优美!纵是从这拗口词句(李健吾老师还是太早期了)中都可辨出福楼拜之美。他总可在革命热潮和情感波动间来去自如,摹人状物无不细致入里,资产阶级丑态披露无遗。此借一男子爱情之面貌描社会人情之面貌,小人物被卷在革命迭出的狂潮里,动荡时况宛如画帙展开,可谓生动活现。也道出了,爱也许只是自私的产物
8 有用 sensen1 2016-07-20 11:07:27
福楼拜借两个男人表达了终极意义上的悲观:理想的爱情、热烈的欲望、可耻的野心以及懊悔的天真全部都是虚空。政治和艺术,革命和阶级,没有哪一样可以拯救这个冲向现代的即将分崩离析的世界。
2 有用 JUMP! 2020-12-10 16:29:54
反复出现的“杌陧”和“觖望”两词,情感教育是写“状态”的小说:求而不得,辗转反侧。 所有的赞美送给关乎阿尔鲁夫人的段落,她是从头至尾的唯一,也是无限,所以其他部分才会显得暗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