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留德十年》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留德十年的创作者
· · · · · ·
-
季羡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目录 · · · · · ·
楔子
一 留学热
二 天赐良机
三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四 “满洲”车上
五 在哈尔滨
六 过西伯利亚
七 在赤都
八 初抵柏林
九 哥廷根
十 道路终于找到了
十一 怀念母亲
十二 二年生活
十三 章用一家
十四 汉学研究所
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十六 完成学业 尝试回国
十七 大轰炸
十八 在饥饿地狱中
十九 山中逸趣
二十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
二一 我的老师们
二二 学习吐火罗文
二三 我的女房东
二四 反希特勒的人们
二五 伯恩克一家
二六 迈耶一家
二七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二八 盟国
二九 优胜记略
三十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三一 别哥廷根
三二 赴瑞士
三三 在弗里堡
三四 同使馆斗争
三五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三六 船上生活
三七 西贡二月
三八 从西贡到香港
三九 回到祖国的怀抱
余音袅袅
附录:欧游散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至于梵文,我在国内读书时,就曾动过学习的念头。但当时国内没有人交梵文,所以愿望没有能实现。来到哥廷根,认识了一位学冶金学的中国留学生湖南人龙丕炎,他主攻科技,不知道为什么却学习过两个学期的梵文。我来到时,他已经不学了,就把自己用的stenzler著的一本梵文语法送给了我。我同章用也谈过学梵文的问题,他鼓励我学。于是,在我选择道路徘徊踟蹰的混乱中,又增加了一层混乱。幸而这混乱只是暂时的,不久就从混乱的阴霾中流露出来了阳光。12月6日日记中写道: 我又想到我终于非读梵文不行。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明。在德国能把想学的几种文字学好,也就不虚此行了,尤其是梵文,回国后再想学,不但没有那样的机会,也没有那样的人。 第二天的日记中有写道: 我又想到梵文,我左想右想,觉得非学不行。 1936年1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 仍然决意读梵文。自己兴趣之易变,使自己都有点吃惊了。决意读希腊文的时候,自己发誓而且希望,这次不要再变了,而去自己也坚信不会再变了。再变下去,会一无所成的。不知道命运可能允许我这次坚定我的信念吗? 我这次的发誓和希望没有落空,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已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哥廷根 -
记得是德国19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瓦尔德施密特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法。第一二两堂,念一念字母。从第三堂起,就读练习,语法要自己去钻。我最初非常不习惯,准备一堂课,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就读完了德国梵文学家stenzler的教科书,学习了全部异常复杂的梵文文法,还念了大量的从梵文原典中选出来的练习。这个方法是十分成功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的老师们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留德十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留德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5 条 )


我读《留德十年》的一些感触


浮屠不三宿桑下——到底哪里才是故乡?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8.5分 6445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8.7分 2929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8.5分 273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8.9分 47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What I Read In Universities (一枝花豹)
- 坐拥书城2 (严杰夫)
- wb (疑似ミルク)
- [Book]历史与社会3 (最爱cheesecak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留德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蓬山远 2012-05-30 12:32:51
这才是真正的励志书
0 有用 Tony Bai 2011-10-29 20:41:27
这本书既让我们了解了季先生,也让我们了解了二战期间的真实德国-生活、文化以及学术研究。
0 有用 李乃喵 2011-02-15 19:57:14
江姐姐在博客中提到的这本书 谢谢
0 有用 林檎班学級委員 2010-08-18 22:10:12
想起Joseph
0 有用 冰激凌 2015-12-08 21:02:42
大师原来也会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