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世界科学技术史(第3版)》是一本写了十一年、出版后又雕琢修补十一年的科技通史。《世界科学技术史》扫描了从石器到宇宙飞船的技术发展全景,评述了从阿基米德到比尔·盖茨、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的古今哲人才俊,犹如一次科技文明的览胜。高深的科技思想在书中表达得十分通俗,清晰的叙述脉络蕴含丰富的人文关怀。在知识如海、书籍成山的时代,面对图画和影像对理论的冲击,希望借助锤炼过的语言和朴素的文字,让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得到细心的关注,也让《世界科学技术史》成为读者经常翻阅对话的无言朋友。
偶有亮点,总体来讲还是枯燥史实的机械堆积
很喜欢,解答了很多疑惑……
有些地方雷人,有些地方太简略
科学的含义只是分科之学,估不仅仅是数学!近代,首先是技术推动了科学,然后才是科学推动应用科学,进而改善技术,从而改变社会!
1、对古代与近代与近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等有学习和了解,但对现代的基本是刚刚听说过程度;而对数学则仅仅停留在16世纪(1600年)以前,17世纪(微积分的时代)则是学了一点皮毛,而之后的则基本没学习和接触过,甚至听都没听过。至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体系,勉强听过一点(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复杂系统)。 2、比较零散,只有成果的堆积,没有逻辑和系统化,也缺少了连贯性,也... 1、对古代与近代与近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等有学习和了解,但对现代的基本是刚刚听说过程度;而对数学则仅仅停留在16世纪(1600年)以前,17世纪(微积分的时代)则是学了一点皮毛,而之后的则基本没学习和接触过,甚至听都没听过。至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体系,勉强听过一点(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复杂系统)。 2、比较零散,只有成果的堆积,没有逻辑和系统化,也缺少了连贯性,也没有细节的描述,这种简单堆积不具有吸引力。 3、对于之前学过的内容就觉得太简单、没有系统,只是简单罗列。但对于只简单接触过的,比如复杂科学领域,就属于简单科普类,尚能接受。 4、表达方式更像是外语翻译,长从句的运用太多了,不符合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表达方式,读起来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展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1篇
> 3人在读
> 28人读过
> 63人想读
订阅关于世界科学技术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uhn 2013-08-25 23:11:17
偶有亮点,总体来讲还是枯燥史实的机械堆积
0 有用 碧琪 2016-01-19 23:27:09
很喜欢,解答了很多疑惑……
0 有用 王二 2011-10-16 23:20:05
有些地方雷人,有些地方太简略
0 有用 Chao 2014-03-24 09:09:23
科学的含义只是分科之学,估不仅仅是数学!近代,首先是技术推动了科学,然后才是科学推动应用科学,进而改善技术,从而改变社会!
0 有用 我在线上 2022-03-20 17:22:55
1、对古代与近代与近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等有学习和了解,但对现代的基本是刚刚听说过程度;而对数学则仅仅停留在16世纪(1600年)以前,17世纪(微积分的时代)则是学了一点皮毛,而之后的则基本没学习和接触过,甚至听都没听过。至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体系,勉强听过一点(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复杂系统)。 2、比较零散,只有成果的堆积,没有逻辑和系统化,也缺少了连贯性,也... 1、对古代与近代与近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等有学习和了解,但对现代的基本是刚刚听说过程度;而对数学则仅仅停留在16世纪(1600年)以前,17世纪(微积分的时代)则是学了一点皮毛,而之后的则基本没学习和接触过,甚至听都没听过。至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体系,勉强听过一点(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复杂系统)。 2、比较零散,只有成果的堆积,没有逻辑和系统化,也缺少了连贯性,也没有细节的描述,这种简单堆积不具有吸引力。 3、对于之前学过的内容就觉得太简单、没有系统,只是简单罗列。但对于只简单接触过的,比如复杂科学领域,就属于简单科普类,尚能接受。 4、表达方式更像是外语翻译,长从句的运用太多了,不符合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表达方式,读起来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