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不只是一部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
更是在这个智能时代,一部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阅读的作品。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崛起,绝非只是空有领导强人即可达成。任何的决策、同期的商业环境、各种能量的此消彼长,也在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浪潮之巅》不只是一部历史书 ,除了讲 述 科技顶尖企业的发展规律, 对于华尔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风暴对科技产业的冲击,也多有着墨。
《浪潮之巅 第四版》新增了6章内容,探讨硅谷不竭的创新精神究竟源自何处,进一步从工业革命的范式、生产关系的革命等角度深入全面阐述信息产业的规律性。从而,借助对信息时代公司管理特点进行的系统分析,对下一代科技产业浪潮给出判断和预测。
---------------
第四版增加了大约1/4的章节,包括:
·“八叛徒与硅谷”(关于罗伊斯、摩尔等“八叛徒”创办仙童公司,开创全世界半导体产业的事迹...
这不只是一部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
更是在这个智能时代,一部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阅读的作品。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崛起,绝非只是空有领导强人即可达成。任何的决策、同期的商业环境、各种能量的此消彼长,也在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浪潮之巅》不只是一部历史书 ,除了讲 述 科技顶尖企业的发展规律, 对于华尔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风暴对科技产业的冲击,也多有着墨。
《浪潮之巅 第四版》新增了6章内容,探讨硅谷不竭的创新精神究竟源自何处,进一步从工业革命的范式、生产关系的革命等角度深入全面阐述信息产业的规律性。从而,借助对信息时代公司管理特点进行的系统分析,对下一代科技产业浪潮给出判断和预测。
---------------
第四版增加了大约1/4的章节,包括:
·“八叛徒与硅谷”(关于罗伊斯、摩尔等“八叛徒”创办仙童公司,开创全世界半导体产业的事迹);
·“社交网络和Facebook”(以Facebook为核心,介绍社交网络的起源、发展和商业规律);
·“生产关系的革命”(介绍硅谷企业独到的管理特点,特别是企业中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较为合理的分配制度);
·“汽车革命”(以特斯拉和字母表(Alphabet)旗下的Waymo为核心,介绍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产业);
·“工业革命和颠覆式创新的范式”(介绍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历次工业革命的规律性);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介绍信息时代企业做事方法背后的科学基础和方法论,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浪潮之巅 (第四版)的创作者
· · · · · ·
-
吴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吴军,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任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等职。
吴军博士曾作为资深研究员和副总裁分别任职于Google公司和腾讯公司。在Google公司,他 和同事一同开创了搜索反作弊研究领域,成立了中、日、韩文产品部门,设计了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领导了Google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问答等研究型项目,拥有近20项美国发明专利。在腾讯公司,他负责了搜索、搜索广告和街景地图等项目。作为风险投资人,他成功地投资了150家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吴军博士对科技产业有深入的研究,是当今硅谷地区解读IT产业最权威的专家。
吴军博士著有《数学之美》《大学之路》《文明之光》《智能时代》《见识》《态度》和《全球科技通史》等多部畅销书,并多次获...
吴军,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任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等职。
吴军博士曾作为资深研究员和副总裁分别任职于Google公司和腾讯公司。在Google公司,他 和同事一同开创了搜索反作弊研究领域,成立了中、日、韩文产品部门,设计了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领导了Google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问答等研究型项目,拥有近20项美国发明专利。在腾讯公司,他负责了搜索、搜索广告和街景地图等项目。作为风险投资人,他成功地投资了150家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吴军博士对科技产业有深入的研究,是当今硅谷地区解读IT产业最权威的专家。
吴军博士著有《数学之美》《大学之路》《文明之光》《智能时代》《见识》《态度》和《全球科技通史》等多部畅销书,并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在内的图书大奖。
目录 · · · · · ·
第一版序言
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第1章 帝国的余晖 AT&T公司
1 百年帝国
2 几度繁荣
3 利令智昏
4 外来冲击
结束语
第2章 蓝色巨人 IBM公司
1 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
2 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
3 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4 他也是做(芯)片的
5 保守的创新者
6 内部的优胜劣汰
7 回归服务业
结束语
第3章 “八叛徒”与硅谷
1 怪杰肖克利
2 “八叛徒”
3 集成电路
4 硅谷的出现
结束语
第4章 科技产业的时尚品牌 苹果公司
1 传奇小子
2 迷失方向
3 再创辉煌
4 大难不死
5 i十年
6 乔布斯和盛田昭夫
结束语
第5章 信息产业的生态链
1 摩尔定律
2 安迪–比尔定律
3 反摩尔定律
结束语
第6章 奔腾的芯 英特尔公司
1 时势造英雄
2 英特尔与摩托罗拉之战
3 指令集之争
4 英特尔和AMD的关系
5 错失移动时代
结束语
第7章 IT领域的罗马帝国 微软公司
1 双雄会
2 亡羊补牢
3 人民战争
4 帝国的诞生
5 当世拿破仑
6 尾大不掉
7 条顿堡之战
8 智能家庭争夺战
9 拒狼驱虎
10 来自印度的救星
结束语
第8章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 甲骨文公司
1 老兵新传
2 钻了IBM的空子
3 天堂下的帝国
结束语
第9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 思科公司
1 好风凭借力
2 CEO的作用
3 持续发展的绝招
4 竞争者
5 诺威格定律的宿命
结束语
第10章 英名不朽 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
1 当世福特
2 流量、流量、流量
3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4 既生瑜,何生亮
5 红巨星
6 自废武功
7 淘尽风流人物
结束语
第11章 硅谷的见证人 惠普公司
1 硅谷之星
2 生死抉择
3 是非CEO
4 亚洲的冲击
5 中兴与衰落
结束语
第12章 没落的贵族 摩托罗拉公司
1 二战名牌
2 黄金时代
3 基因决定定律
4 铱星计划
5 全线溃败
6 回天乏力
结束语
第13章 硅谷奇迹探秘
1 宛若似真的理由
2 成王败寇
3 嗜血的地方
4 机会均等
5 硅含量降低
6 真正的奥秘
7 亘古而常青
结束语
第14章 短暂的春秋 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1 太阳公司
2 Novell公司
3 网景公司
4 RealNetworks
结束语
第15章 幕后的英雄 风险投资
1 风投的起源
2 风投的结构
3 风投的过程
4 决策和估价
5 风险投资就是投人
6 风投的角色
7 著名的风投
结束语
第16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1 70–20–10律
2 诺威格定律
3 基因决定定律
结束语
第17章 硅谷的摇篮 斯坦福大学
1 传奇大学
2 硅谷支柱
3 纽曼加洪堡
4 硅谷孵化器
结束语
第18章 挑战者 Google公司
1 最轰动的IPO
2 早期岁月
3 商业模式
4 个人英雄主义和群众路线
5 绝代双骄
6 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TGIF)
7 不作恶
8 不败的神话
9 秘密军团
10 云计算和数据中心
11 新气象
12 移动互联网时代
13 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
14 佩奇新政
15 未雨绸缪
16 成败萧何
结束语
第19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 投资银行
1 美国的金融体系
2 著名的投资公司
3 公司的上市过程
4 双刃之剑
5 左右并购
结束语
第20章 社交网络和Facebook
1 通信的动物
2 社交网络1.0
3 Facebook
4 改变生活和大脑
结束语
第21章 成功的转基因 诺基亚、3M、GE公司
1 20世纪末的手机之王——诺基亚公司
2 道琼斯指数中的常青树——3M公司
3 曾经的最大企业联合体
结束语
第22章 生产关系的革命
1 股权结构和期权制度的本质
2 工程师文化
3 扁平式管理
4 轻资产公司
结束语
第23章 印钞机 最佳的商业模式
1 Google的广告系统
2 eBay 和亚马逊的电商平台
3 戴尔的虚拟工厂
4 腾讯的浮存资金
结束语
第24章 互联网2.0
1 互联网前传
2 2.0时代的特征
3 互联网 2.0 公司
4 新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结束语
第25章 金融风暴的冲击
1 危机的成因
2 瑞雪兆丰年:优胜劣汰
3 随处可见的商机
4 欧债危机之后
5 格局的变迁
6 G2时代
结束语
第26章 云计算
1 云计算的起源
2 云计算的本质
3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4 新的 IT 产业链
5 软件就是服务
6 中国市场的机会
结束语
第27章 汽车革命
1 便利性的代价
2 电动汽车革命
3 使用比拥有更重要
4 无人驾驶将到来
结束语
第28章 工业革命和颠覆式创新的范式
1 技术革命的共性
2 颠覆式创新
3 工业革命的范式
4 第四次工业革命
结束语
第29章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
1 从机械论到“三论”
2 方法论的革命
3 信息时代思维指南
4 企业制度背后的科学原理
5 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结束语
第30章 下一个Google
1 伟大公司的特质
2 岁岁年年人不同
3 未来新产业
4 关注中国
结束语
后记
索引
· · · · · · (收起)
"浪潮之巅 (第四版)"试读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里面中国的公司占两家,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中国的百度,因为它只是一个区域性互联网公司。有人把它比作中国的Google,这个比喻并不恰当。Google更多地是一个科技公司,而百度仅仅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就如同当年风光一时的雅虎是个技术竞争力不很强的互联网公司一样。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成长点,而靠运营壮大起来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主营业务成熟后,成长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31页 -
盖茨让很多工程师立即停掉手里的红做,不管做到哪个阶段,然后全力投入微软浏览器IE的开发。盖茨的这种魄力我以后只在佩奇和布林身上看到过一次,而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三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浪潮之巅 (第四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浪潮之巅 (第四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浪潮之巅 (第四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50 条 )






论坛 · · · · · ·
没有人觉得写得很差吗,完全没兴趣读理工科写的这... | 来自其来有自 | 4 回应 | 2024-11-06 12:16:33 |
小调查:有多少人看完书后想转行? | 来自对方正在输入 | 2024-04-08 18:23:47 | |
读完就忘怎么办? | 来自淄川狼 | 5 回应 | 2024-03-01 14:40:58 |
第15章(358页 表15.3)第二轮融资是不是算错了初... | 来自浅 | 2 回应 | 2023-01-12 00:02:57 |
作为IT和互联网行业史普及读物还不错,但是文字组... | 来自梦游 | 1 回应 | 2022-07-09 22:09:5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9.0分 50163人读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9.2分 3578人读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9.2分 1817人读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9.2分 2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浪潮之巅 (第四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白水 2024-03-09 00:49:09 北京
如果我十年前读过就好了
63 有用 Welf 2019-09-23 16:35:03
《浪潮之巅》里描述的to B企业有:IBM、仙童、英特尔、甲骨文、思科、Sun、Novell、3M、GE;to C企业有:苹果、雅虎、网景、RealNetworks、Google、Facebook、特斯拉;to C&B企业有:AT&T、微软、惠普、摩托罗拉、诺基亚。可以看到在IT发展史上to C和to B还是平分秋色的。第四版差异化的信息不多,主要是把《硅谷之谜》合并进来了。
4 有用 渭城 2022-07-07 11:18:24
看了小半内容,一开始很感兴趣,后来就觉得没劲了。 古人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果只是相似的“一斑”又“一斑”重复陈列,多少有些乏味。
4 有用 林杨藏虹, 2024-04-25 22:21:05 广东
刚入职时领导送的书,当时感动到不行,一腔热血所有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没有留下片刻时间给自己,终于在决定将要离开公司的最后一段时间读完,像画上一个句号,也是一个启程。是一段伟大的经验,是浪潮之中的经验。
2 有用 大牙鹏 2023-09-18 22:33:54 江苏
吴军老师对于科技公司发展的起源、核心竞争力、人才、企业管理、战略分析深入易懂;结尾引用前几版对企业的预测真是眼光毒辣;最大的收获是从实业的角度认识了天使投资、投资银行和资本在企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悔自己没有早十年阅读这一神作,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