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近代目录学书籍中创作较早而又极有系统,极有创见的一本书。其中对目录书籍发展的源流、各书体制的得失利病都有详细精辟的论述。
目录学发微的创作者
· · · · · ·
-
余嘉锡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号狷庵。中央研究院院士,语言学家、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
祖籍湖南常德,1884年2月9日出生于河南商丘常德县长茅岭。少年立志读书求知,能诗善文,博闻强记,长于著述。14岁作《孔子弟子年表》。15岁又注《吴越春秋》。18岁乡试中举人。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科举废除后,在常德师范学堂任教。1927年去北平,参加审阅《清史稿》,受私立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赏识,被聘为讲师,主讲目录学。随后又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教目录学。1931年被聘为辅仁大学教授,兼任国文系主任。1942年,兼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委员。1955年1月2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
余嘉锡一生治学的主要方面就是继承乾嘉文献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
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号狷庵。中央研究院院士,语言学家、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
祖籍湖南常德,1884年2月9日出生于河南商丘常德县长茅岭。少年立志读书求知,能诗善文,博闻强记,长于著述。14岁作《孔子弟子年表》。15岁又注《吴越春秋》。18岁乡试中举人。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科举废除后,在常德师范学堂任教。1927年去北平,参加审阅《清史稿》,受私立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赏识,被聘为讲师,主讲目录学。随后又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教目录学。1931年被聘为辅仁大学教授,兼任国文系主任。1942年,兼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委员。1955年1月2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
余嘉锡一生治学的主要方面就是继承乾嘉文献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治学之鈅,重视掌握目录以求博通群书。他一生读书涉猎极广,自称:“史、子两部,宋以前书未见者少;元明以后,亦颇涉猎。”(见《四库提要辩证》序录)他的书斋名“读已见书斋”,主要以明清精刻本为主,但他对传世典籍阅读之广,钻研之深,分析之细微,考辨之切当,都是超越前人的。
主要著作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则》、《四库提要辩证》、《世说新语笺疏》以及《余嘉锡论学杂著》等。其中《四库提要辩证》一书,为毕生精力所萃,它就原著指陈得失,旁征博引,考证详实,声振国内外,为学术界的一部名著。而《世说新语笺疏》于校诂文字外,尤重于魏晋人事的品评与对原著的史实考案。他说:“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粹。”这部书是后人研读古典名著《世说新语》的最佳版本。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夫考证之学贵在征实,议论之言易于蹈空,证实则虽或谬误,而有书可质,不难加以纠正。蹈空则虚骄恃气,惟呈词锋。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互相攻击,终无已时…故自揣学识未足衡量百家,不如多考证而少议论,于事实疑误者,博引群书,详加订正。至于书中要旨,则提要钩玄,引而不发,以待读者之自得之。若于学术源流确有所见,欲指陈利弊,以端学者趋向,则词气须远鄙倍,心术尤贵和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3页 -
其有複重殘缺,經向別加編次者,皆題之曰「新書」,以別于中秘舊藏及民間之本。如《荀子書錄》云:「《荀卿新書》三十二篇。」《列子書錄》云:「新書有棧。」《別錄》又有《蹴鞠新書》二十五篇。由此觀之,則隋、唐志之《晁氏新書》,今所傳之《賈子新書》,蓋皆劉向之所題,後人但以爲賈誼書名者,誤也。今管、晏諸子所載向之《叙錄》,皆無「新書」字,蓋爲淺人之所删削,獨《荀子》尚存其舊。至他書幷不載向叙,則孰爲新編,孰爲舊本,不可考矣。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目录学发微"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仇讎相對 8.8
-
- 潜研堂集 9.3
-
- 校雠广义:校勘编 8.8
-
- 古书句读释例 9.5
-
- 以正史为中心的宋元版本研究 9.6
-
- 岑仲勉史学论文集 8.9
-
- 四库提要辨证(上下册) 9.5
-
- 蒙文通全集 9.6
-
- 宋史艺文志考证 8.2
-
- 钱存训文集(全三册) 9.6
目录学发微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中华书局 (2007)9.6分 135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9.6分 177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8.9分 137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10)9.8分 5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冷客攤錢問故書 二 (新橋)
- 程千帆先生《校雠学略说》书目钞 (iii)
- 历史文献学 (密涅瓦的猫头鹰)
- 目录学研究课程 (5087)
- 《古典文献学经典导读》延伸书目 (跳啊跳啊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目录学发微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墳的前面 2017-12-19 19:14:36
余老博聞該洽,以區區十萬字,得以辨章学术,考鏡源流! 然此本標點時有錯謬。
0 有用 冬咩 2019-10-15 14:35:43
一言以蔽之:可作讲义。
0 有用 颜夕 2020-03-20 23:18:47
补标
1 有用 不理❄ 2024-03-11 13:49:31 广东
在论文的辅助下磕磕绊绊地了解此书的大概内容(叹气)//八分痛苦,两份茫然……不是原书有问题,是我理解不争气
1 有用 旧容颜 2020-09-02 19:04:57
“自来言及书目,辙曰经史子集四部。实则自齐梁以后已尝数变矣。今之学术,日新月异而岁不同,决非昔之类例所能赅括。夫四部可变而为五,为六,为七,为八,为九,为十,为十二,今何尝不可为数十,以至于百乎?必谓四部之法不可变,甚欲返之于《七略》,无源而强祖之以为源,非流而强纳之以为流,甚非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