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作者简介 · · · · · ·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目录 · · · · · ·
前言 走好这趟单程旅行
第一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打针有些疼
2.不要捉弄孩子
3.给小板凳揉揉痛
4.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5.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6.像牛顿一样
7.古诗滋养的孩子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1.让孩子识字不难
2.开“小卖部”
3.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4.修得一支生花笔
5.“好阅读”与“坏阅读”
6.阅读需要诱惑
7.不看“有用”的书
8.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9.写作文的最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2.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3.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4.遇到一个“坏小子”
5.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6.“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2.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3.替孩子写作业
4.不写“暴力作业”
5.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6.不考100分
7.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2.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3.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4.“不管”是最好的“管”
5.做“听话”的父母
6.学会开“家长会”
7.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1.女儿的“隐私”
2.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3.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4.不怕小动物
5.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6.小小独行侠
7.上海遇骗记
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1.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不上学前班
3.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4.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5.“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索引
· · · · · · (收起)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试读 · · · · · ·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陪孩子写作业,现在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253: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
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啊劝啊更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二是时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人也喜欢 · · · · ·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1 条 )
-
rcbbt (年岁有加非垂老,理想丢弃堕暮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人人都说小孩小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 (1回应)2011-02-09 00:28:58 29人喜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人人都说小孩小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写到这里,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所有的成人在面对孩子时都应该牢记: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教唆复仇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 “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转移注意力 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偷快。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干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过分责备铺就代沟 我们心里也是气鼓鼓的,但从没因为这个训过她,只是表示我们特别忙,这样浪费时间太可惜了。话说到这里就足够了。我们明白孩子在给你打电话时,她已经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给父母带来麻烦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就用不着再责备她,如果父母责备,倒是给了她辩解却不肯反省的机会。 “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这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瘤疾。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经验是为错误帖的标签 至于偶尔的“过错”给孩子自己及家长带来的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算作培养孩子成长必交的学费,可以换回他的成长、成才、成功。他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可能就此激发了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和潜能;今天炒糊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手。建立正确的儿童观,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闯祸”行为,就会感到它们是良机而不是坏事。这样的心境下,你内心还会有“火”吗? 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 大海的颜色跑哪去了? 在保护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方面,我觉得还要注意的是,带领孩子学习古典诗歌的动机一定要单纯,至少要让孩子感觉到单纯。 一些家长在孩子背会一些诗后,总是要求孩子给客人表演背诗;还有的家长不断地计较孩子背会多少首,仿佛背诵是为了一个数字;也有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多背些诗对写作文好? 她在小学时,就自己尝试着去写诗。有一次我们一起到海边玩,快到海边时,远远望去海水很蓝;当我们走到沙滩上,发现海水是绿色的,因为那天有些海藻;她光脚丫跑进水里,发现脚丫白白的,水根本没有颜色。她就用手捧起水来,对我说了她看到的海水颜色的变化。我说,你发现诗了。回家后,她在我的指导下,写出这些文字: “我站在远处看去/海是蓝色的/我站在近处看海 海是绿色的/我用手捧起海水,咦,大海的颜色跑哪儿去了? 真正的和孩子一起学习 只要你能经常和孩子一起去读去背,这方面修养自然会加深。孩子的感悟多半比你更好,他在简单的诵读中,也会有好多收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兴趣,也会让双方都有很强的成就感。 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 我想,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通俗”的或“不通俗”的,于他来说其实都一样。“大灰狼悠闲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在刚学说话的孩子听来,并不觉得理解哪个更难。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有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怕孩子听不懂,把书面语转化成通俗的口语,这其实没必要。 有意义的具体学习 现在还有许多“早教机构”,他们所谓的“早教”其实就是让孩子认识一些字或字母和单词。学习的过程可能弄些花样,有的是扮演“字母角色”,有的是一起大声喊出某个音节,实质也是孤立地学字词。我怀疑,这样的课程,对孩子们有意义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 . P , Ausubel )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提出“有意义学习”,这是一个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 学习中如果再加上炫耀,那是最坏的,恐怕只是在制造一个漂亮的肥皂泡吧。卢梭说:“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读书写字的最好办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字拼读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怜!” 教孩子学习并不一定需要坐在书桌旁,只要有心,处处能发现教育的机会。比如,最早教孩子从1 数到10 时,如果你只是口头反复念叨这些数字,孩子听到的只是音节,他其实不知道这些音节代表什么,也就不理解这些“1 、2 、3 、4 ”是什么东西。如果在抱着孩子上下楼时,每次都边走边数台阶;打开一盒巧克力时,一定是先数数里面有多少粒然后再吃。总之,凡念叨“1 、2 、3 .”时,总和一个具体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孩子就记得更快,并且建立起数的概念。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讲课这个事不适宜经常做,一般是暗暗观察孩子的学习,只有发现哪一段时间她掌握得不太好,才会让她给我讲课。 当家长想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你不如让孩子给你“辅导”一次功课。当然你要想办法把事情做巧妙了,能让这项活动自然发生,而不要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别扭。 当他发现自己的数学水平大有提高时,儿子的数学成绩也进步明显,而且孩子学会了对问题进行追究,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问题放着等别人来告诉他,比上补习班的效果好多了。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 … 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 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1回应 2011-02-09 00:28:58
-
Elsa (SH)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 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是啊,如果注意力放在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上,就不会受环境的影响。无论环境怎样,都能集中注意力,这也是专注力的体现吧。2022-04-27 17:21:00
-
Elsa (SH)
事实上,每一个忘我地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的人,他一定是对学习或工作建立起了兴趣或责任感,这种兴趣和责任感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常常超越了生理需求。 平常人看到的是他们在饮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们置身于喜爱的事情中的“乐”,就以为他们是凭借“苦”取得成功的。实际上,他们不“苦”,他们只是“痴”,其中的乐趣别人体会不到。 我理解除了“乐”与“痴”,还有种沉浸其中,特别“爽”的感觉。2022-04-27 15:52:41
-
-
Elsa (SH)
儿童最早的阅读就是听家长讲故事,从父母给孩子讲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看,从看简单的连环画慢慢过渡到看文字作品,从内容浅显的童话慢慢过渡到名著等等。 只要去做,这些过渡都会非常自然地到来。 还是父母不能懒,想让孩子养成什么习惯,前提是父母自己要养成这个习惯。 发现其中的美妙,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做。2022-04-26 17:21:5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作家出版社 (2014)8.9分 166人读过
-
限时抢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8.0分 44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2010)8.3分 21人读过
-
人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1)暂无评分 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Menghan 2016-03-08 13:57:06
阅读,不管是管,多费“心”少费“力”
17 有用 Pazaka 2016-05-15 10:13:17
1.注重阅读的培养,2.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44 有用 莉娜 2017-01-31 01:26:36
捏着鼻子看完的。说到底,案例绝大部分无外乎都是“我家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这就教育专家啦?毫无可信度。拒绝承认多动症的存在,港真信医生也不信你啊。
187 有用 幽篁 2011-09-25 20:30:17
友情提醒:她做的事我妈早做过了。这些招术遇到我,还是没用。所以,家长要清醒地注意到孩子有差异,同样的教育方法可能不会产生相同的效果。
8 有用 ring@o3o.ca 2013-01-05 12:24:13
这本书消除了我部分“国产教育书都是剪刀浆糊”偏见。大部分观点契合国际主流教育观,而且更贴近国情,娓娓道来,读起来舒服,方法至少看起来可操作性不错。
0 有用 啊 C 2022-05-18 12:04:54
看了开头一些,讲来讲去三副屁,也就那么回事。
0 有用 小确幸日记 2022-05-16 18:16:31
1、“不管”是最好的教育方式。2、教育是培养,而不是控制。3、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4、不强迫,遵循人性,不做反教育的事情。5、成长就是不断犯错并改正的过程。
0 有用 安然 2022-05-15 21:09:30
不是全部苟同,但大部分还是边看边点头。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做“听话”的父母,而不是逼着孩子听话,这样才能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有了自由才有健全的人格。
0 有用 梦里花落知多少 2022-05-15 11:53:15
用的说还不错。温情教育,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给孩子自由。知易行难,加油吧
0 有用 烟火如暝 2022-05-14 19:31:35
棒棒哒!有一点借鉴意义,诱惑是培养孩子习惯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