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的名作,作者精心构思,出版后好评如潮。傅斯年以为“非常之好,可为大学之用!……那半部书的好处,在乎能动人,文章好”;贺昌群称赞“尤其使我心折的,是他的组织力之强,文章技术之妙。他的文字简洁犀利,充满了现代精神。……他时时迫着你去随着他想,随着他的思路如剥蕉一般层层的引往论旨的心核里去”。贺麟则强调其思想性,“不仅是他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整理与发扬,这里面实寄寓着他对于现在和将来的贫苦大众的无限同情”。此次重版,根据多种底本进行校勘,为了全面展现张氏通史的实绩、学说与理想,还收入《儿童中国史》和《通史原理》,并附以撰述计划和讨论文字,期待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经典文本。
中国史纲(外二种)的创作者
· · · · · ·
-
张荫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荫麟(1905—1942),自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入读清华学堂时,被梁启超先生许为天才。1929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在斯坦福大学学哲学。1933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35年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初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卢沟挢事变后,只身南下,任教于浙江大学,后英年早逝。在宋史、清史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目录
目录 · · · · · ·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自序四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赢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管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第十二章 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
附录一 关于“历史学家的当前责任”
附录二 中学本国史教科书编纂会征稿启事
附录三 关于中学国史教科书编纂的一些问题
附录四 关于高中本国史教科书之讨论
附录五 关于张荫麟《中国史纲》编著经过及其他
· · · · · · (收起)
自序二
自序三
自序四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赢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管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第十二章 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
附录一 关于“历史学家的当前责任”
附录二 中学本国史教科书编纂会征稿启事
附录三 关于中学国史教科书编纂的一些问题
附录四 关于高中本国史教科书之讨论
附录五 关于张荫麟《中国史纲》编著经过及其他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张荫麟作品系列(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张荫麟书评集》《宋史论丛》《清史论丛》
。
喜欢读"中国史纲(外二种)"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史纲(外二种)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3 条 )



不仅文采斐然,尤其善于提纲契领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蓬莱阁丛书中,有五本比较好的通史类图书,这五本书是: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童书业的《春秋史》、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孟森的《明史讲义》和萧一山的《清史大纲》。它们篇幅都不是很大、写的通俗易懂,而且都是清末民初5本最著名的历史通史书籍了。 其实...
(展开)


一部未全部完成的中国史学巨著
中国具有悠久的史学传统,但中国史学的发端并非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之前,《尚书》《国语》《春秋》以及为《春秋》作注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还有《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已经蔚为大观。《史记》开始,所谓的“二十四史”或者“二十五史”,还有《资治通鉴...
(展开)

【转】李埏:张荫麟先生传
【作者简介】李埏(1914.11.21——2008.5.12),字子沂,号幼舟,彝族,云南路南县人。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创建者、博士生导师。早年受业于张荫麟、吴晗、钱穆、陈寅恪等史学大师,深得史学真传。毕生研究中国古代史,对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商品经济...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3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9.1分 3093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9.3分 105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9.2分 737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9.1分 63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史纲(外二种)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四喜丸子 2023-02-11 22:07:48 北京
中国史纲部分,语言优美,行文简洁,不赘一言,只可惜天妒英才,到汉就结束了。收获很多,开启了对历史的兴趣。通过导言和附录已知张荫麟先生写书之不易,慢读细读一月有余,可自己水平有限,在通史原理面前仍败下阵来,还需要积累。但已经受先生史观触动很多了。对黑和马的判定颇为认同。
1 有用 小去大来 2021-08-22 20:00:10
补一百年前就已经有而过去学过的历史书里没有写到的史料知识
0 有用 巴比代尔 2022-02-08 14:53:33
迈出了艰难的一小步 (通史原理没有看
0 有用 David 2022-06-06 07:42:06
4.5/5
0 有用 prime3368 2021-05-16 00:06:29
文笔甚赞,第一代国史通识读物,不过秉持的民族史观对汉武帝的吹捧着实让人不适,但看在抗战背景下,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