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Russian Literatur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译者: 马睿
出版年: 2019-12
页数: 372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牛津通识读本
ISBN: 9787544779555
内容简介 · · · · · ·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这本《俄罗斯文学》值得一读,作为‘牛津通识读本’之一种,它体现了这套名牌丛书的整体特点,即用浓缩的笔墨在短小的篇幅里给出关于一门学问的概括介绍。……对于不十分了解俄罗斯文学的读者而言,此书一册在手,便可获得关于俄罗斯文学的约略认知;而对于学习或研究 俄罗斯文学的专业读者而言,此书无疑也具有很多借鉴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 刘文飞
凯利的研究简洁但清晰有效,巧妙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文学人物群像,而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人物和事件……此书独树一帜,有理有据,还非常耐读。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 约翰·贝利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俄罗斯的民族文学是如何发展形成的?俄罗斯人又如何看待自己的语言文化?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文学史写法,而是另辟蹊径,以俄罗斯文...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这本《俄罗斯文学》值得一读,作为‘牛津通识读本’之一种,它体现了这套名牌丛书的整体特点,即用浓缩的笔墨在短小的篇幅里给出关于一门学问的概括介绍。……对于不十分了解俄罗斯文学的读者而言,此书一册在手,便可获得关于俄罗斯文学的约略认知;而对于学习或研究 俄罗斯文学的专业读者而言,此书无疑也具有很多借鉴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 刘文飞
凯利的研究简洁但清晰有效,巧妙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文学人物群像,而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人物和事件……此书独树一帜,有理有据,还非常耐读。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 约翰·贝利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俄罗斯的民族文学是如何发展形成的?俄罗斯人又如何看待自己的语言文化?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文学史写法,而是另辟蹊径,以俄罗斯文学的中心人物普希金为出发点,延伸探讨了俄罗斯文学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俄罗斯人的作家崇拜、俄罗斯国内外对俄罗斯作家的解读、俄罗斯文学中的性别问题以及民间故事传统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等等。
俄罗斯文学的创作者
· · · · · ·
-
马睿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卡特里奥娜·凯利 牛津大学新学院俄语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俄罗斯现代派诗歌、俄罗斯女性文学、俄罗斯文化中的性别问题等。著有《彼得鲁什卡:俄国狂欢木偶戏》(1990)、《俄国女性写作史:1820—1992》(1994)、《改良俄国:叶卡捷琳娜至叶利钦时代的咨询文献、礼貌文化和性别》(2001)、《帕夫利克同志:一位苏联儿童英雄的飞升和坠落》(2005)及《圣彼得堡:往昔的阴影》(2014)等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遗嘱
第二章 “我为自己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作家纪念物和作家崇拜
第三章 “我的名字将传遍伟大的俄罗斯”: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学正典
第四章 “我的名字会远扬,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作家们对普希金的回应
第五章 “我的诗歌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被当作“思想大师”的作家们
· · · · · · (更多)
第一章 遗嘱
第二章 “我为自己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作家纪念物和作家崇拜
第三章 “我的名字将传遍伟大的俄罗斯”: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学正典
第四章 “我的名字会远扬,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作家们对普希金的回应
第五章 “我的诗歌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被当作“思想大师”的作家们
第六章 “和愚蠢的人们又何必较量”:男人、女人与社会
第七章 “她的各族的语言都将把我呼唤”:俄罗斯文学与“原始文化”
第八章 “哦,诗神,继续听从上帝的意旨吧”: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
索引
英文原文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七十年过去了,普希金仍被他的同胞们认定为俄罗斯作家中“至高无上的伟人”,这可能仍然让外国读者大惑不解。在他的国家以外,提到俄罗斯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散文,特别是那些蕴含深邃思想、探索道德困境的散文。自19世纪末以来,这类体裁的翘楚当属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两人堪称鸿篇巨制的小说就恰恰属于这一类,西方读者一直认为,这两位才是最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1865-1869)中提出,人类只有在认识到自身的无力之后,才能对事态的发展有所把控,但他还是为书中的大量人物注入了个性,这部小说一贯被列入人类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十部著作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表现的伦理关怀, 尤其是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里,道德的存在是否可能的问题,预见了现代哲学——从尼采到萨特——最为关注的一些重要焦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遗嘱 -
后来的俄国作家,包括阿赫玛托娃和纳博科夫,往往用铅笔和橡皮而非钢笔来写作,为的是他们的第一、第二乃至第四十四稿不至成为让后世幻灭的佐证以及多事的学术研究的资本。用诗人叶莲娜·施瓦茨(生于1948年)的话说,“没有什么改动。我的诗都是一气呵成。我无须努力,通常都是在浴缸里完成一切创作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我为自己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作家纪念物和作家崇拜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俄罗斯文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俄罗斯文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俄国思想家与欧洲 8.2
-
- 俄国文学史 9.4
-
- 20世纪俄罗斯文学 8.9
-
- 论19世纪俄罗斯文学 8.0
-
- 政治的视野 第二卷 8.0
-
-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 9.2
-
- 文化转向 7.8
-
- 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全四册) 8.6
-
- 另一种声音 8.6
俄罗斯文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8.6分 1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牛津通识读本(已出) (胡伍玄)
- 牛津通识读本(大开本,待购) (Zelda Gatsby)
- 选书用 (魏小河)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 购物车首选 (cruyff)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8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俄罗斯文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19-11-24 16:14:01
以通识读本的小体量,怎样才能准确且拓展讨论俄罗斯文学这么大的课题?作者紧扣普希金,更确切地说,诗作《“纪念碑”》就是入口。第一章,叫《遗嘱》,提纲挈领。其余各章巧妙地以诗句为题,使之成为讨论的切点。“纪念碑”的多重内涵,既包括自我神话,也包括文学的生产机制,政治化与商业化、物质化。本书还探讨与普希金风格殊异的其他文学大家。另外,作者从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视角探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及其与俄罗斯... 以通识读本的小体量,怎样才能准确且拓展讨论俄罗斯文学这么大的课题?作者紧扣普希金,更确切地说,诗作《“纪念碑”》就是入口。第一章,叫《遗嘱》,提纲挈领。其余各章巧妙地以诗句为题,使之成为讨论的切点。“纪念碑”的多重内涵,既包括自我神话,也包括文学的生产机制,政治化与商业化、物质化。本书还探讨与普希金风格殊异的其他文学大家。另外,作者从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视角探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及其与俄罗斯民族运动的精神结合。这个系列的一部佳作。 (展开)
2 有用 成知默 2020-05-16 15:05:52
202082:3.5,作者并非意在书写一部纵贯古今、包揽各大主义与流派、各大名家与名作的宏大文学史,这本书更像是刘文飞老师在序言中所说的纲举目张、关于俄罗斯文学的一份“极简指南”。以普希金《“纪念碑”》一诗作为原点来探讨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大主题或现象,可谓另辟蹊径、别出机杼,每个章节皆以普希金的一句诗为题,从纯粹字面意义上的作家纪念碑以及这些纪念碑被赋予何种意义,到俄罗斯的作家崇拜、俄罗... 202082:3.5,作者并非意在书写一部纵贯古今、包揽各大主义与流派、各大名家与名作的宏大文学史,这本书更像是刘文飞老师在序言中所说的纲举目张、关于俄罗斯文学的一份“极简指南”。以普希金《“纪念碑”》一诗作为原点来探讨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大主题或现象,可谓另辟蹊径、别出机杼,每个章节皆以普希金的一句诗为题,从纯粹字面意义上的作家纪念碑以及这些纪念碑被赋予何种意义,到俄罗斯的作家崇拜、俄罗斯文学与审查制度的关系,以至文学中的性别、殖民、宗教意识等问题,几大文学主题在作者这里皆有着非常强烈的私人化解读,立意既巧,立论上也尚能自圆其说,有一定的启发,但到底太过浮光掠影了一些,无法容纳俄罗斯文学的丰富与复杂。 (展开)
1 有用 NaviGator 2020-04-28 03:35:21
吐槽一下,觉得这个作者对俄罗斯小说审美怪怪的,她写诗歌相关部分就正常多了。研究者视角很明显。几乎罔顾伟大的俄语小说成就,讨论小说时好多尴尬,给了普希金太多篇幅,觉得当不起这本书的名字...
1 有用 邝海炎 2019-12-21 16:07:43
别致、有个性的俄罗斯文学简史
13 有用 Pedro Xu 2020-05-12 17:47:30
作为一部introduction并不太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