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代的书评 (14)

毛毛虫 2021-04-25 17:18:41

日记研究的空间及相关问题探讨 ——以周绚隆《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为中心

明清易代之际,江南士夫抵抗最烈,所受荼毒亦最酷,“扬州十日”“江阴保卫战”“嘉定三屠”,家破人亡的惨剧让人触目惊心,其中嘉定诸翟(今上海市闵行区诸翟镇)侯氏的遭遇很有代表性。 侯氏原系山西上谷杨氏一脉,后过继侯家,宋室南渡始迁至嘉定,世代经营,至明中后期已成...  (展开)
煎茶 2021-12-27 20:04:1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版

飘絮浮萍——世变中的江南心灵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明清易代之际,江南士民为“剃发令”所激,起而抵抗。嘉定侯氏是当地名宦大族,自隆庆年间侯尧封登科入仕后,其族遂显,世代簪缨。南京失陷后,眼见事不可为,曾任明朝嘉湖参政等职,如今赋闲在乡的侯峒曾本已认命,当“剃发令”颁布后,他对友人说:“断发难耳,断头易也”,...  (展开)
龢堂 2021-08-02 10:39:20

广西师大出版社版《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修订本)已在路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1年8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推出周绚隆老师著《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的修订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易代》在中华书局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四色印刷,32开,锁线胶装,成品尺寸:145㎜*210㎜,定价略有调整但肯定不会增加太多的(可以放心,肯定不是三位数)...  (展开)
圣卡奇亚诺 2022-06-23 09:33:0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版

《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孤臣碧血移民泪 嘉定的抵抗是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初四,城破之日,守城的主要领导者,前明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候峒曾和进士黄淳耀以身殉国,从死者甚众,其中包括侯峒曾的两个儿子侯宣演、侯玄洁和黄淳耀的弟弟黄渊耀。 陈子龙和夏之旭逃至嘉定王庵侯岐曾处。次日,侯岐曾决...  (展开)
丸子书阁 2022-01-12 15:11:2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版

《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 于细节处观照易代历史

明清易代之际,正是处于三方政治权利角力的时期。明朝中央政权被灭于李自成起义军之手,而后,明朝残余势力又在南京重建了政权,清兵入关又带来了民族压迫的新问题。而这段混乱的政治局势,从清朝入关、李自成撤出北京,到明朝最后灭亡,历时四十年。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李...  (展开)
彦序 2021-08-15 16:50:44

好书

《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一书,拿在手里,虽不厚,但字字珠玑,语语攻心,思维灵动而缜密,处处涌现才华和智慧。作者周绚隆堪称学者和文人的完美融合。我从头到尾读了三遍,三遍,余音绕梁。感叹古人,感叹易代,感叹人生。无常迅速,唯情惟真。我还从来没有这么专心读过...  (展开)
饮马恒河 2021-03-07 11:45:45

易代之际小人物的命运浮沉

讲述明清易代之际,嘉定侯岐曾家族几个不见于宏观史学的小人物的命运遭际和人生选择,也侧面反映了嘉定文人群体的事迹。一是关注到了历史中的个体。如同书中所说,“在官修史书中,只有对历史发展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才会被著录,其馀的芸芸众生们都被吸进了历史的黑洞。这既...  (展开)
薇薇2023 2023-12-17 13:33:1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版

微观历史之一种

这本书的文字挺好,周绚隆虽然年龄不大(1969年生),但遣词造句水平挺高。里面抄录了侯氏族人及亲明大段的诗词,水平都挺高。 难以想像侯歧曾的日记居然保存下来了。在这本书中能看见侯歧曾等人字迹秀美的遗墨。该书的源起就是明清稀见上海文献五种。 作者说这是微观历史,也...  (展开)
Achaean 2021-12-10 01:07:27

Einmal ist Keinmal

https://www.douban.com/note/663537896/ 1618年,捷克的各阶层敢作敢为,把两名高级官员从布拉格城堡的窗子里扔了出去,发泄他们对维也纳君主统治的怒火。他们的挑衅引起了三十年战争,几乎导致整个捷克民族的毁灭。捷克人应该表现出比勇气更大的谨慎么?回答也许显得很简单:不。 ...  (展开)
豆友EG4Ajcxf2w 2021-11-22 21:45:2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版

关于《易代》

小人物的命运折射了大时代的变迁。该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体现在细节描写上。日记是个人生活史的呈现,作者在写作时,头脑是清析的,事件与人物是明确的。但基于多种原因,侯氏日记多处用语简略,人物、事件点到为止,颇不易为后人解索。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并作了大量的笔记...  (展开)
毛毛虫 2021-04-25 17:22:22

读书雪恨和士人的精神世界——兼谈《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的微观史追求 李 瑾

丁亥(1647)五月十四日,清廷“非正式钦犯”、前朝国子监生侯岐曾因隐匿义士陈子龙在松江被杀,至此,侯氏“侍母全孤,留此残生”的“痴心妄想”划上了带血腥味儿的句点,持续了近一年半的日记也于被捕前一天戛然而止。三个月前即正月二十九日,这位嘉定文人纸笔对话时曾说:...  (展开)
松荫 2024-03-14 13:03:58

发掘一段易代之际的痛史

为解读侯岐曾日记而钩沉索隐,明清易代之际一个士人家族的痛史随之展露,其间人物的价值选择与人生遭际得以被重新发掘和记载。作者以博征史料、排比剪裁的工夫,织锦成文,但又绝非剥离了情感的“冷静”叙述。我就爱读每篇结尾有点类似“太史公曰”的那些议论文字,能见出作者...  (展开)
涉大江 2022-09-07 21:57:37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版

飘蓬只逐惊飙转 | 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明清鼎革之际,上谷侯氏一门在对前朝尽忠与在新朝生存中不断奔走。以侯岐曾为代表的家族主力,为保全家族、“奉母全孤”,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防人耳目,又四处奔走、行贿以求免去朝廷籍没,终日惶惶如惊弓之鸟。作为明代遗民、仕宦之家,侯氏选择了与新朝对立,在等待复辟、抵...  (展开)
徐剞 2022-08-08 07:21:46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版

读《易代》有感

明清之际,总觉得是中国历史上很“特别”的一段历史。晚明社会给人一种俗艳轻快之感,形形色色的不羁有其空间,此后之文化则是另一种风貌,清代中前期之氛围给人以冷硬、紧逼之感,管控如影随形。这种社会精神氛围的变化与政权鼎革相伴随,在此之际,新贵之凌霸、血腥,遗民之...  (展开)

订阅易代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