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小学毕业的时候,是1997年的夏天,和之后每一次毕业一样,炎热而干燥。”
从那个时候开始,关于一切痛苦和欢愉,我都准备好了。
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那个外面一切都在激变的夏天,对于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却是一首悠长的朦胧诗。故事的主角是108中校园里的一群初中生,小说通过少年李默“我”的讲述视角,叙写了七个凌厉的少年成长故事,如同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这些人物相互独立又命运交织,有着互文性,勾连起“我”的成长轨迹。科学怪人刘一达、天才少年霍家麟、古怪早熟的迷人女孩安娜,永远穿白衬衫的艾小男……一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时刻,来自成人世界的权力之手也在拨弄着这群少年:被监控的教室、枯燥无味的书本、充满戾气而势利的老师。面对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次冲撞,有人激烈反抗,有人陨灭、失去踪迹,更多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聋哑时代》勾勒出80一代的精神成长史。大雪覆盖的工业城市,...
“小学毕业的时候,是1997年的夏天,和之后每一次毕业一样,炎热而干燥。”
从那个时候开始,关于一切痛苦和欢愉,我都准备好了。
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那个外面一切都在激变的夏天,对于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却是一首悠长的朦胧诗。故事的主角是108中校园里的一群初中生,小说通过少年李默“我”的讲述视角,叙写了七个凌厉的少年成长故事,如同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这些人物相互独立又命运交织,有着互文性,勾连起“我”的成长轨迹。科学怪人刘一达、天才少年霍家麟、古怪早熟的迷人女孩安娜,永远穿白衬衫的艾小男……一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时刻,来自成人世界的权力之手也在拨弄着这群少年:被监控的教室、枯燥无味的书本、充满戾气而势利的老师。面对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次冲撞,有人激烈反抗,有人陨灭、失去踪迹,更多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聋哑时代》勾勒出80一代的精神成长史。大雪覆盖的工业城市,下岗潮中陷入困境的家庭,在少年们的内心世界投射挥之不去的影子,校园生活也始终有一层压抑暗沉的时代底色。
《聋哑时代》是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如同把往事说进树洞,泥巴封好,日后好好珍存。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他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和自己一样活过的人们做传,把聋哑时代失声者的故事讲出来。这部长篇小说写于28岁,那时他过着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回家写作的双面人生,“写完那天,已经是夏天了。我知道自己再也写不了这样的东西,可能我成了另一个人吧,从那时开始,我就要作为另一个人活着。”
【编辑推荐】
★80一代青春终曲,唤醒成长之痛。我们总会一次次回到少年时代,那里保存着生命最初的模样。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暗色调的108中校园,七个凌厉的少年故事,一段温柔陡峭的青春回忆,一部80后的精神成长史。任何一个夏天都无法与那个夏天相比,少年们沉默不语,少年们凶猛炽烈,他们 的脸上有着和我们当初一样的表情。
★为聋哑时代的失声者作传,这本书,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关于成长路上的疼痛与代价,关于那些远去的人,朦胧的爱情、年少的挚友,关于少年的锋芒如何陨落黯淡,向平庸的现实妥协,关于一个人如何在荒谬的世界孤独地长大,一一交出自己最心爱的事物。这是一代人的青春,也是所有人的青春。
★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新版完整呈现。新版恢复原作千余字篇幅,保存小说原初面貌,作品首次完整呈现。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小说家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同代人的青春留下存证,替沉默的人说出自己的故事。
★汉语小说青春书写的开拓性作品,双雪涛的少年故事,有塞林格式的叛逆与反思精神。
不同于我们熟悉的80后青春叙事,小说以锋芒之笔,剔开青春温暖背后世界的残酷;以少年之眼勘察人性明暗,书写个体与世界冲撞之间对自由和自我的恒久探寻;以一部鲜活的东北少年人物志,交织出时代暗影之下一代人的青春与命运,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历史深度。
聋哑时代的创作者
· · · · · ·
-
双雪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双雪涛,出生于八〇年代,沈阳人,小说家。曾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南方人物周刊》年度青年力量奖,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智族GQ年度人物。已出版作品包括《天吾手记》《聋哑时代》《翅鬼》和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猎人》。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我看来,有些人已经疯了,有些人正在一点点死掉。按照别人要求的那样思考,谈论所有当下流行的话题,很快边掌握了网上新造的词汇,卖弄自己并不牢固的幸福,自以为是地与人辩论,虚张声势的愤怒,发自内心的卑微,一边吵闹着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世界,一边为这个荒谬的世界添砖加瓦,让它变得一天比一天荒谬。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0页 -
按照别人要求的那样思考,谈论所有当下流行的话题,很快便掌握了网上新造的词汇,卖弄自己并不牢固的幸福,自以为是地与人辩论,虚张声势的愤怒,发自内心的卑微,一边吵闹着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世界,一边为这个荒谬的世界添砖加瓦,让它变得一天比一天荒谬。从我们走进学校那一天起,老师试图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听他们的话,他们告诉我们在哪里挖,我们就要一直挖,一定会挖出一眼泉水。到了我们快要三十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还在挖,没有泉水的预兆,可很多人已经跌进自己挖的深坑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尾 声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聋哑时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聋哑时代"的人也喜欢 · · · · · ·
聋哑时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5 条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理想国2020年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 看过的广师大 (STARFISH)
- 小说 紫金(二) (微不足道)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聋哑时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41 有用 somerset 2020-06-16 08:55:50
学生习作文风
53 有用 廖近况 2020-05-11 21:48:10
听着网易云日推看这本书,看到结尾。书的最后一句是“我应该再也不会被打败了”。恰巧歌也放到伍佰《晚风》的结尾,歌词是“慢慢吹,轻轻送,人生路,你就走”。
91 有用 名残り 2021-02-02 00:56:29
这本书对于看重女性塑造的人而言绝对是顶级的精神SM…(鲨了我吧)
28 有用 神威 2020-05-14 11:16:17
休憩83rd,很久没有见到这样让我亲切的书了,作者和我年龄相仿,都是辽宁人,书的背景是沈阳,是九十年代末国企大下岗后满目疮痍的东北,这只是亲切来源之一,最亲切的是很久没有读过这么原汁原味的新概念作文式小说了,把我带回去小报刊亭买萌芽的高中,带回创作热情淹过创作能力,如尿急如遗精般不吐不快的高中。说它是新概念式并非贬义,当初新概念众人集体无意识的模仿王小波的局外人智者视角来抖机灵,模仿王安忆以绵密细... 休憩83rd,很久没有见到这样让我亲切的书了,作者和我年龄相仿,都是辽宁人,书的背景是沈阳,是九十年代末国企大下岗后满目疮痍的东北,这只是亲切来源之一,最亲切的是很久没有读过这么原汁原味的新概念作文式小说了,把我带回去小报刊亭买萌芽的高中,带回创作热情淹过创作能力,如尿急如遗精般不吐不快的高中。说它是新概念式并非贬义,当初新概念众人集体无意识的模仿王小波的局外人智者视角来抖机灵,模仿王安忆以绵密细腻的情节和心理来抒情感,玩不好是亲切的幼稚,玩好了上限是很高的。青春懵懂岁月有爱情的幻影又有特立独行生活方式的启蒙,这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青涩的理想主义的青春故事,浮在虚写弱化的沉痛的东北土地上面,这种现实的若隐若现提醒了我们什么事情正在发生,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视角的真实体现,读它这半天,如飞返那些年 (展开)
321 有用 黄小鱼 2020-04-23 21:41:14
这本小说唤醒了我的少年时代,那些生命里曾经最重要的人、早已失散的朋友,在我合上书时,全部回到我身边。关于成长的代价和失去,我们总是浑然不觉,这本书戳痛了我,读到结尾那封信,哭了。“阅读有时会‘击中’你,一种几乎惊心动魄的幸运,也许你会在那一瞬间想起很多事,很多相关的生命经验和思索。但根本上,这不是把你拎回去过去的哪一天哪一点,而是“打开”,你由此得到一个你未有的,或说一直擦身错过的全新视野,使连你... 这本小说唤醒了我的少年时代,那些生命里曾经最重要的人、早已失散的朋友,在我合上书时,全部回到我身边。关于成长的代价和失去,我们总是浑然不觉,这本书戳痛了我,读到结尾那封信,哭了。“阅读有时会‘击中’你,一种几乎惊心动魄的幸运,也许你会在那一瞬间想起很多事,很多相关的生命经验和思索。但根本上,这不是把你拎回去过去的哪一天哪一点,而是“打开”,你由此得到一个你未有的,或说一直擦身错过的全新视野,使连你的记忆都有了新的面向、新的意义和光彩。”这本书对我的意义便是如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