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
一本书带你看透科举制度
▷编辑推荐◁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一本书看透科举制度。
☆本书脱胎于早期作品《科举:中国的考试地狱》,增补了科举的沿革、近世中国社会与科举等篇章,成为一部完备的全方位研究科举制度的史学著作,是对科举制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里程碑式作品。
☆本书与《九品官人法研究》堪称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作品中的双璧,是对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次全面研究与总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量虽重,但语言轻松,结构精巧,作者在200 余页的篇幅中展现了完整的科举制度发展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宫崎市定关于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从东汉的孝廉科到魏晋的九品官人法,最终发展为科举制。作者以清代科举为例,详细介绍了科举的程序和细节,以及科举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阐述...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
一本书带你看透科举制度
▷编辑推荐◁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一本书看透科举制度。
☆本书脱胎于早期作品《科举:中国的考试地狱》,增补了科举的沿革、近世中国社会与科举等篇章,成为一部完备的全方位研究科举制度的史学著作,是对科举制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里程碑式作品。
☆本书与《九品官人法研究》堪称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作品中的双璧,是对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次全面研究与总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量虽重,但语言轻松,结构精巧,作者在200 余页的篇幅中展现了完整的科举制度发展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宫崎市定关于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从东汉的孝廉科到魏晋的九品官人法,最终发展为科举制。作者以清代科举为例,详细介绍了科举的程序和细节,以及科举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科举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知名历史学家、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曾荣获日本学士院奖和法兰西学院颁发的儒莲奖。宫崎市定对中国史的诸多领域皆有独到研究。
目录 · · · · · ·
绪 论
第一章 科举的沿革
明代以前的科举
清代科举制的发达
国初草创时代
科举中心时代
第二章 清代的科举制度
学校考试
学校组织与入学资格
县试申请手续
县 试
科场的风气
府 试
院 试
生 员
岁试与出贡
科 举
科 试
乡试和贡院
举人覆试
会 试
会试覆试
殿试与大传胪
朝考和散馆
八旗、宗室科举与翻译科举
科举以外的官吏任用法
进士与非进士
进士外的文官任用
武官的任用
第三章 近世中国社会与科举
社会阶级与科举
官僚生活与科举
科举与学问
第四章 科举制度的崩溃
新教育制度的出现
科举制度崩溃的意义
以跋代序
解 题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实际上,从这些被民间视为贱业的阶层中脱身是十分困难的,参加科举的绝大部分是读书人的后代,尽管儒家有四民平等的理想,但应当说中国社会依然存在严格的阶层划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学校考试 -
应试科技是一代人的事业,于是有了“举业”,也就是“科举置业”的说法。至此,中国社会俨然出现了分离为两个阶层的倾向。富裕之家多出进士,在不断接触政权的过程中获得庇护,因此愈发富裕;富裕子弟在求学上享有便利,因此得以进士辈出。相反,贫困之家始终贫困,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也没有改善地位的机会,不得不永久沉沦于社会的底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乡试和贡院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科举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科举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 9.2
-
-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8.8
-
- 波峰与波谷 9.1
-
- 九品官人法研究 8.8
-
- 毁灭与重生 7.5
-
- 门阀时代 8.7
-
- 从西郊到南郊 8.4
-
- 战争的试炼 9.2
-
- 洪水与饥荒 7.4
科举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 这本书的装订很有问题 | 来自杨明 | 1 回应 | 2022-08-04 21:59:09 |
| p138 | 来自谷子 | 2022-07-04 12:10:29 | |
| 宫崎市定:科举使中国社会俨然出现分裂为两个断层... | 来自智术师 | 2022-04-27 15:50:49 | |
| 本书序跋 | 来自智术师 | 2022-04-26 20:58:2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平凡社 (1987)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海峡书局 (2023)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汗青堂」 (后浪)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 增订版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书目 (哲夫成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1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科举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愚公∞ 2020-06-28 15:11:53
宫崎市定,日本历史学家、京都学派代表。本书是其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科举考试的小册子,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介绍从魏晋南北朝到明代的科举考试的简史,第二章是全书的重点介绍清代科举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第三章是介绍科举考试与政治变迁,内容与第一章有重合的部分,第四章是介绍科举考试的终结,也就是晚清废科举的过程。了解科举制度的流变第一章就足够了,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清代科举考试的整个流程,包括从乡试开始到殿试,甚... 宫崎市定,日本历史学家、京都学派代表。本书是其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科举考试的小册子,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介绍从魏晋南北朝到明代的科举考试的简史,第二章是全书的重点介绍清代科举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第三章是介绍科举考试与政治变迁,内容与第一章有重合的部分,第四章是介绍科举考试的终结,也就是晚清废科举的过程。了解科举制度的流变第一章就足够了,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清代科举考试的整个流程,包括从乡试开始到殿试,甚至还采用了《儒林外史》的内容来介绍清代科举考试的过程。最后一章介绍科举的终结,其实就是现代学校取代传统科举考试的过程,作为一项政治制度,是如何被现代学校体制所取代。第二章显然是全书的重点,已经是志书的写法,可以当作是清代科举志,而不是科举史了,第一章又显得篇幅不够,只是略微谈一下科举的流变。 (展开)
0 有用 小米 2020-07-03 21:56:17
文笔清通而内容丰富,较商衍鎏等亲历者所录,未遑多让,而又于纵深处过之。守此一册,科举知识尽见。
3 有用 后浪 2020-07-24 18:39:47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一本书带你看透科举制度
1 有用 徐英俊8 2023-09-08 19:38:50 上海
本来阅读过程中对这本书颇有微词,即使作者是日本人,日本人研究中国史,但书中用小说内容作为事实论据很难令人信服,先介绍清朝科举再回头追溯唐宋的论述方法读起来不够有逻辑条理,部分结论值得商榷等等。优点在于作为科普的话还算详细生动,考据虽不严格,但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最后翻到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是1945年,书的原稿在轰炸中勉强留存,作者也是在战火和兵役的过程完成中中国史中这样的一个题目,想想非常不容... 本来阅读过程中对这本书颇有微词,即使作者是日本人,日本人研究中国史,但书中用小说内容作为事实论据很难令人信服,先介绍清朝科举再回头追溯唐宋的论述方法读起来不够有逻辑条理,部分结论值得商榷等等。优点在于作为科普的话还算详细生动,考据虽不严格,但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最后翻到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是1945年,书的原稿在轰炸中勉强留存,作者也是在战火和兵役的过程完成中中国史中这样的一个题目,想想非常不容易。 (展开)
32 有用 安德烈大叔 2020-07-08 20:38:00
好书,高考这两日读完,酣畅淋漓。人才的选拔本质上也可看作是权力的再分配,畅通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是一个「阶级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任何时候都值得认真的再审视。中国历史上的人才制从两汉孝廉制到魏晋九品官人法最终到科举制,大体上展现的是一种更为完善、公平的趋势,从他荐到自荐乃是极大的进步。但最有趣的是这种权力分配的公平化建立在更大的不公上——集权统治的进一步加强「君师一体,天子门生」,这导致有宋以来一直... 好书,高考这两日读完,酣畅淋漓。人才的选拔本质上也可看作是权力的再分配,畅通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是一个「阶级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任何时候都值得认真的再审视。中国历史上的人才制从两汉孝廉制到魏晋九品官人法最终到科举制,大体上展现的是一种更为完善、公平的趋势,从他荐到自荐乃是极大的进步。但最有趣的是这种权力分配的公平化建立在更大的不公上——集权统治的进一步加强「君师一体,天子门生」,这导致有宋以来一直存在科举之外的模糊地带,也终将使得制度走向狭隘。从文化层面上来说科举制的也是复杂,它振兴了教育与文化风气,但因为「标准」化的诉求和「学业与学问」的分离,抹杀了共同体之下人的「创造力」。这是对中国社会影响至今的曾在,任何层面上,科举制的考察都必须与中国社会的流变结合起来。太喜爱宫崎市定了啊啊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