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春山》生动再现了诗人王维的晚年生活,他与裴迪的日常与复杂情感,他与一二友人的交往,以及他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诗与禅是探究王维内心宇宙的两把钥匙,它们包裹着王维的内心,令其呈现出诗意与哲学的光芒,生命由此获得了滋养、圆融与升华。这同时也是窥视中国文人在历史磨难中一路走来的一条门隙。
春山的创作者
· · · · · ·
-
何大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何大草,1962年生于成都少城,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
出版或发表有长篇小说《刀子和刀子》《崇祯皇帝·盲春秋》《所有的乡愁》,小说集《贡米巷27号的回忆》,散文集《记忆的尽头》,以及诗歌《静居寺》《槐下读史》(组诗)等。曾获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文学报·新批评》文学评论奖,并三次获得四川文学奖。
根据其小说《刀子和刀子》改编的电影《十三棵泡桐》,获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近年涉入绘画,已在报刊公开发表画作一百余幅。2016年在成都轻安举办个人画展《红色与逍遥》。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去访吕逸人
途中小坐
东市
吕家门前
陈右丞来访
无梁殿
第二章 回到辋川
孟城口
种树
背影
白石滩
一个笑话
第三章 春山
夜饮
雪
化雪
青春
积雪余晖
第四章 四月
吕逸人的礼物
桃源
陶渊明
积雨
采薇采菇
第五章 三封信
屋檐下
致吕逸人
致哥舒翰的侄儿
致胡相爷的公子
第六章 小码头
汉中新米
吕逸人回信
小码头
独臂武师
夜归人
子时
第七章 屋漏痕
五月初一
小善
槐下贵妇
四个字
第八章 僧舍一夜
功夫
柴火棍
明月出山
第九章 后山寺之晨
动墨
山门犬吠
羚羊和狼
画完了
第十章 瓜熟了
崇梵僧
还好还好
野老念牧童
响亮耳光
第十一章 茱萸
七十老翁何所求?
崔氏山庄
茱萸
午后的访客
第十二章 夏暝
君问终南山 心知白云外
附录
辋川书:终南山中寻王维
· · · · · · (收起)
"春山"试读 · · · · · ·
后半夜开始化雪了。化雪比下雪更冷些,王维被冻醒,听到屋檐、树枝上的融雪滴滴答答。地坑里的火已经熄了很久,没柴了。老厨子昨晚为裴迪宰鸡熬汤,把自己的指头剁了一小节……他平日灰衣、佝偻、低眉、少言,就像个不停动着的影子。现在,这个影子不动了,整个庄园也就停滞了。到处都是冰冷的。 王维喊裴迪去劈柴、点燃火塘,再烧一锅滚烫的水。 但裴迪没应他,只是把被子裹得更紧些,...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王维写过豆,不是青豆,是红豆,用来相思的,诗名就叫《相思》。这并非他的佳作,有点文青小调调,却像上口的流行歌,流传很广。诗中第二句“春来发几枝”,别的版本里却是“秋来发几枝”。春、秋且不论,王维写它时,早过了青春,而抵近人生的深秋了。他三十岁丧妻,此后一生参禅学佛,不近女色,却借红豆歌吟了相思。相思则多情。也许,这“相思”并非儿女情。也可见,人的确很复杂。东晋有位高僧叫法显三藏,他到印度求法,干里之外,看见中原的扇子就流泪思念故土,卧病在床就想吃一口家乡的饭菜。有人叹法显示弱于外邦,有人则赞法显深情而可亲。这个故事传到日本,被吉田兼好写进了《徒然草》。王维想必也是知道的。 ...... 那些隐士隐居在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处,半像高人,半像乞丐,也不知是怎么活过来的。总之是修行——苦修,只等到电光火石一闪,就得道了。我以为的隐士不是隐秘、躲藏,也没有神叨叨的秘籍要苦修,他们就活在人间烟火气浓浓的地方。陶渊明做了隐士,只在人境结庐,要饮酒,也是与村邻共享。锅里没米,就去村邻家乞食。王维隐居,周遭离不开的还是牛羊、牧童、野老、荷锄的农夫,田埂上碰头,相见语依依。要他们躲进深山,粗衣恶食,面壁发呆?开玩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辋川书:终南山中寻王维 -
夫人默然了一小会儿,换了个问题:“今天早晨,我还在读先生的《过香积寺》。最后一句安禅制毒龙,我知道毒龙是欲念,是不好的,安禅就是为了控制它。可是,怎样オ得以安禅呢? 王维说:“人跟人不一样。”先生的毒龙,制住了么?” “可以这么说。” “我想知道,先生是怎么办到的? “就靠挨了那一脚。” 哈哈哈哈哈,有趣。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槐下贵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春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春山"的人也喜欢 · · · · · ·
春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6 条 )
> 更多书评 96篇
论坛 · · · · · ·
我好像收了一本错版书? | 来自🌈oyster | 2024-04-27 13:56:55 | |
有感 | 来自愁山雨 | 2024-03-26 00:14:41 | |
故事可以当正史理解吗? | 来自揉揉黑眼圈 | 1 回应 | 2023-10-15 20:15:17 |
附录到第六节结束就好了 | 来自蟑螂123 | 2023-01-31 21:01:23 | |
陈右丞来访 | 来自毛蓝蓝 | 2 回应 | 2020-05-19 17:20:38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看书只看封面星人的私人收集 (逗)
- 唐学研究的旧式新法 (王观旂)
- 乐府文化 (涂涂)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2小时可以读完的小书 (bir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春山的评论:
feed: rss 2.0
17 有用 bookbug 2020-06-05 08:57:12
首先这不是诗注,也非历史或者学术,而是小说,是由王维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作尤其是晚年幽居辋川时与好友裴迪往来酬唱的诸篇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赠裴迪》等佳作生发开来,写下的王维与裴迪之交,部分文字能够还原王维诗句中的意境,已属不易,但整体上风格还是略为现代,尚欠古意。此外,小说中的王维更像一个普通人,他现实,直言不学五柳,会为五斗米折腰,他嫉妒,会为诗名居于李杜之后而不甘,而... 首先这不是诗注,也非历史或者学术,而是小说,是由王维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作尤其是晚年幽居辋川时与好友裴迪往来酬唱的诸篇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赠裴迪》等佳作生发开来,写下的王维与裴迪之交,部分文字能够还原王维诗句中的意境,已属不易,但整体上风格还是略为现代,尚欠古意。此外,小说中的王维更像一个普通人,他现实,直言不学五柳,会为五斗米折腰,他嫉妒,会为诗名居于李杜之后而不甘,而在“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这样动人的诗句之下,王维与裴迪的知己同心之情似乎也被作者写出了耽美之意;所以何大草笔下的王维,是他所理解的王维,未必是诗句中的王维,更不是我们心中的诗佛。 (展开)
23 有用 happyjack 2020-05-22 15:39:13
裴迪不过是王维的另一个自我,他自问自答,回答王维为什么是王维,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一本很有意思的小书。
39 有用 麦子 2020-05-15 20:47:27
太过矫揉造作
24 有用 女侠假面 2020-05-20 18:01:25
生气!什么欺骗读者的烂书,虚构现代色情腐文,是欺负王维不能翻棺材板吗???!!!
44 有用 幽草 2020-05-17 08:54:04
我喜欢!!!太奇妙的阅读体验,身心都浸在一个虚幻的辋川山谷中被月光洗透了。非常别致,气质介于古典的板正端庄与后现代的肆意解构之间,一种如草上露珠的纤细敏感。对王维的理解很有意思大概也相当接近真实,一生爱优雅冲和平淡,不喜欢乱世,却也设法似地避开盛世,不欣赏李白的空口大词,也不要读杜甫苦味的诗史,事事都在躲避极端,预先明白了后事的不堪而收回了手。然而不知晓浓烈就不会刻意避开,裴迪之于他,如儿子,如情... 我喜欢!!!太奇妙的阅读体验,身心都浸在一个虚幻的辋川山谷中被月光洗透了。非常别致,气质介于古典的板正端庄与后现代的肆意解构之间,一种如草上露珠的纤细敏感。对王维的理解很有意思大概也相当接近真实,一生爱优雅冲和平淡,不喜欢乱世,却也设法似地避开盛世,不欣赏李白的空口大词,也不要读杜甫苦味的诗史,事事都在躲避极端,预先明白了后事的不堪而收回了手。然而不知晓浓烈就不会刻意避开,裴迪之于他,如儿子,如情人,如从未活成的太阳一般不会老的自己,书中对裴迪所言句句都是绝美的情话。叙事如禅宗打机锋,有些生硬、故弄聪明,但极为有趣,总是戛然而止但余味悠长,还透出文学研究者隐隐将诗人们比拼在一起的恶趣味。景物细节太让人沉迷,将王维的诗化做电影中的空镜,在故事里隐隐流动发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