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
出版年: 2018-1
页数: 670
定价: 12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三联文史新论
ISBN: 9787108060396
内容简介 · · · · · ·
最早认识自然山水之审美价值并持续进行书写,是中国文学令人瞩目的一项成就。关于自然风景的许多话语和观念都率先在诗中出现,而后方衍至绘画,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表达。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萧驰花费七年时间,以十次实地考察为基础,写作了这部新著。作者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理论进路,结合案头研究与户外考察,对自谢灵运被贬永嘉的永初三年迄至白居易于洛阳谢世的会昌六年这424年间的诗歌文本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内容涵摄了此期间最重要的十五位书写自然山水的诗人:谢灵运、鲍照、谢朓、江淹、何逊、阴铿、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元结、柳宗元、韩愈、白居易。每章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以对中古诗歌审美话语的考掘,本书亦为探讨早期山水画和园林中的景观观念形成提供了线索。作者更向世人发起呼吁——中华山河不仅为古人吟咏的对象,亦是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广阔语境,一旦被横加破坏...
最早认识自然山水之审美价值并持续进行书写,是中国文学令人瞩目的一项成就。关于自然风景的许多话语和观念都率先在诗中出现,而后方衍至绘画,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表达。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萧驰花费七年时间,以十次实地考察为基础,写作了这部新著。作者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理论进路,结合案头研究与户外考察,对自谢灵运被贬永嘉的永初三年迄至白居易于洛阳谢世的会昌六年这424年间的诗歌文本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内容涵摄了此期间最重要的十五位书写自然山水的诗人:谢灵运、鲍照、谢朓、江淹、何逊、阴铿、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元结、柳宗元、韩愈、白居易。每章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以对中古诗歌审美话语的考掘,本书亦为探讨早期山水画和园林中的景观观念形成提供了线索。作者更向世人发起呼吁——中华山河不仅为古人吟咏的对象,亦是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广阔语境,一旦被横加破坏便再难复现。
诗与它的山河的创作者
· · · · · ·
-
萧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萧 驰 曾于中国大陆修读中国文学批评史。1987年负笈北美。先后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修读比较文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任教。是滥觞北美而流播亚洲“中国抒情传统”学术型态中重要学者,多年来致力其发展。所撰《中国抒情传统》(台北:允晨,1999)对此作初步理论思考;The Chinese Garden as the Lyric Enclave: A Generic Study of theStory of Stone(密歇根:密歇根大学,2001)探讨此传统在明清文人生活文化和近代小说世界中的延伸;与柯庆明合编《中国抒情传统的再发现》(上、下册,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回顾此学术四十年发展。20世纪末以来,倾心研究中国主要思想背景下抒情传统的观念史,三卷本《中国思想与抒情传统》(《玄智与诗兴》、《...
萧 驰 曾于中国大陆修读中国文学批评史。1987年负笈北美。先后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修读比较文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任教。是滥觞北美而流播亚洲“中国抒情传统”学术型态中重要学者,多年来致力其发展。所撰《中国抒情传统》(台北:允晨,1999)对此作初步理论思考;The Chinese Garden as the Lyric Enclave: A Generic Study of theStory of Stone(密歇根:密歇根大学,2001)探讨此传统在明清文人生活文化和近代小说世界中的延伸;与柯庆明合编《中国抒情传统的再发现》(上、下册,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回顾此学术四十年发展。20世纪末以来,倾心研究中国主要思想背景下抒情传统的观念史,三卷本《中国思想与抒情传统》(《玄智与诗兴》、《佛法与诗境》、《圣道与诗心》,台北:联经,2012)是历时十二年研究的成果。这本《诗与它的山河》呈现了作者近年最新的关注点和研究进展。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大谢“山水”探秘
第二章 后谢灵运时代的“风景”
第三章 南朝诗的空间内化
第四章 问津“桃源”与栖居“桃源”
第五章 生气充盈的李白山水世界
第六章 杜甫夔州诗中的“山河”与“山水”
第七章 不平常的平常风物
第八章 “山水”可惧,“水石”可居
第九章 生狞的天地图景
第十章 水国之再呈现
全书结论
引用书目
主题词索引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说“天下”是对华夏文化世界之空间想象,“山河”则以山与河来标显此一世界在地理上之具体覆盖。“山水”与“山河”差之一字,义涵却极殊异。“山水”之“水”,为一人当下所见之水,不妨为江流之一段、湖泊之一片,甚或池之一泓。而“山河”之“河”如黄河、长江,却流经千里,贯烁古今,正如透纳(J.M.W. Turner)画笔下之泰晤士河,斯美塔纳(Bedrich Smetana)旋律中流动的伏尔塔瓦河,被赋予了民族文化血脉的意义。“山河”故可用来指称华夏族的广袤生存空间和悠久历史。因而,杜甫谒李唐皇室尊崇为玄元皇帝老子的天极之庙,其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遂有“山河扶绣户”;杜甫在长安干谒哥舒翰,赞其受命边沙,略地开土,其诗《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遂有“山河誓始终”;安史之乱起,烽火遍及华夏,杜甫《遣兴》一诗遂有“山河战角悲”;长安沦陷,杜甫被囚于贼营,其诗《春望》遂有“国破山河在”;上元元年,李光弼破安太清、史思明,杜甫寄望王思礼、李光弼乘胜北伐,长驱燕赵,其诗《散愁二首》其一遂有“收取旧山河”;大历四年清明,杜甫飘泊岳州,从眼下的洞庭春光想到长安和整个神州大地,遂有诗曰“汉主山河锦绣中”。在以上所有诗例中,“山河”都指示出华夏民族世代居住繁衍的土地和空间的义涵。它甚至比一姓社稷的“江山”意义更为宽广。杜甫自叙家世,谓:“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传之以仁义礼知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这个世代奉儒守官之家世,本身即跨越了一姓江山。 (查看原文) -
户崎哲彦、简锦松以及本人的现地考辨,皆基于一个信念,即我们以谢里曼考掘荷马史诗中特洛伊城“遗址”一般的勇气去发寻中国诗人的踪迹,却绝不致重蹈其失误。谢里曼之所以将毁于地震或火灾的特洛伊,认作毁于兵火的特洛伊,在于他昧于这样一个事实:西方所谓“史诗”其实是自两类对立的叙事样式——经验的和虚构的的合题中发生的。而与山水诗的发生大致同步,中国诗即开始具宇文所安所说的“非虚构性”特征。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诗与它的山河"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诗与它的山河"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引譬连类 8.9
-
-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 8.6
-
- 中国诗歌原理 9.2
-
- 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 8.9
-
- 从风格到画意 9.1
-
-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9.0
-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9.4
-
- 杜甫诗歌讲演录 9.3
-
- 山鸣谷应 9.1
诗与它的山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萧驰谈中国文化中的两种内在主义 | 来自智术师 | 2021-04-26 16:29:08 | |
抒情传统乃载于山河而不朽 | 来自智术师 | 2021-04-26 15:16:54 | |
中国山水画的特质 | 来自智术师 | 2021-04-26 15:05:01 | |
中国诗歌中山水风景书写至何逊,已经趋向成熟 | 来自智术师 | 2021-04-26 00:54:03 | |
作者后记 | 来自智术师 | 2021-04-25 22:28:47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一个文科生的必读书目 (雲在青天)
- 2018待购新书 (看闲书)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诗与它的山河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桂魄梅妆 2019-02-08 00:16:52
宝藏地图。
1 有用 阿溟 2019-06-26 21:33:52
说真的,一般。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的确是学术大家,功力深厚。但从一本书的立意角度来说我觉得他没有找到一个非常清晰的切入点,到底是诗还是山水?
2 有用 黎戈 2019-10-19 08:44:04
这本书去年就买了,粗读之后又重读,之所以看了这么久,因为必须去把其中涉及的诗人诗歌一个个找出来重温,还有它解山水诗时使用了大量的画论,只好把宋人画论、林泉高致、李日华之类都找出来系统地重看。
22 有用 熊柴大略 2018-05-31 19:24:44
结合了实地与山水诗文互文,鉴赏和话语分析,谢灵运爱澄净山水,肢体运动而心情转换,鲍谢则是在地历时,偏好迷蒙烟雨。演变至神思空间,天候和历史皆可融于景中。桃源的继承中,渔人和桃源中人身份使诗歌呈现不同的特质。李杜分别以个人经历和文化传统入诗,韦应物写虚化之景,追求平常。柳宗元追求幽藏,由山水至园林;韩愈山水怪诞变形,逆势进取。白居易写江南水国,城市生活和晚近语体出现。叹为观止
50 有用 Rapheal 2018-05-11 23:39:09
道尽我欲道而道不出之物,慨然生羡意。
0 有用 小昭 2023-09-22 13:55:36 安徽
剡溪极美
0 有用 5555FF 2023-09-08 21:43:35 北京
4.5,作者结合文本和实地考察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实属难得。诗歌文学部分的分析十分详实,选取的诗人也足够典型能够说明问题,然而虽有实地考察,但对实地空间的分析有所不足。另外,对于其中将中国描写“恐怖”的场景的诗人与“崇高”进行类比,有点过于套西方理论的感觉了。
1 有用 莲药 2023-08-17 11:24:09 北京
文中的一些研究角度对我启发很大。此外,萧驰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强了,阅读体验非常非常好。
1 有用 扶风 2023-07-29 22:33:01 黑龙江
前面几章特别好,讲大谢、鲍照、何逊尤其深入肯綮,王维部分也很有新意。作者有非常敏感和细腻的文本细读能力,又条分缕析,概括得当,说出了很多长久坠在我口中的那颗橄榄。杜甫以后的几章有些后继乏力了,没有特别多新鲜的东西。这段文学史可利用的资料文献是很有限的,但是作者向艺术史、景观学拓展了视野,很有效地增加了论证的厚度(也很让人佩服其博学)。以及,实地考察部分看得我心潮荡漾,也好想出去旅行啊!
1 有用 Minortone 2023-07-03 23:13:30 浙江
去年疫情的时候我导在学院公众号上推荐的书,断断续续看了一年终于看完了,也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古代文学研究。确实很好看,学术语言也漂亮,理论用的也漂亮。相比于佶屈聱牙的定语叠定语从句套从句的翻译腔理论书,读这种书简直是享受,甚至觉得不考虑观点内容只考虑语言本身,都有一种读散文的快感;内容里大量的中西理论资源也用得很服帖,拿梅洛庞蒂、朱利安、德勒兹甚至弗莱来分析中古文学相比于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其实跨度蛮大... 去年疫情的时候我导在学院公众号上推荐的书,断断续续看了一年终于看完了,也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古代文学研究。确实很好看,学术语言也漂亮,理论用的也漂亮。相比于佶屈聱牙的定语叠定语从句套从句的翻译腔理论书,读这种书简直是享受,甚至觉得不考虑观点内容只考虑语言本身,都有一种读散文的快感;内容里大量的中西理论资源也用得很服帖,拿梅洛庞蒂、朱利安、德勒兹甚至弗莱来分析中古文学相比于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其实跨度蛮大的,但读起来毫无堆砌拼凑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