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1063—1086
出版年: 2020-5
页数: 556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大学问·学术名家作品系列
ISBN: 9787559826992
内容简介 · · · · · ·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饱受争议,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文明辉煌。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认为,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马光离世,二十四年间,宋朝政治由盛转衰,堪称“大宋之变”。
本书以司马光的后半生为线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坛风云,深入濮议之争、王安石变法、司马相业等历史细节,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为纬,充分展现韩琦、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文人政治家在历史大变局中的抗争与博弈,再现共治时代末期知识分子的荣光与屈辱。以抽丝剥茧的分析推理,典雅流畅的语言,探究大宋之变的错综因果和历史真相,揭示朝代兴衰、帝国统治的深层根源。
大宋之变的创作者
· · · · · ·
-
赵冬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章群中国历史讲座”特邀主讲人;致力于宋代制度史、政治文化史、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主要著作有《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千秋是非话寇准》,译著《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
目录 · · · · · ·
1 父死子继
2 帝后 母子 天下
3 强撤帘
4 式微歌
5 濮议:父亲名义战
6 把名字刻入石头
7 没有赢家的战争
第二部 旧邦新命,1067—1069
8 新皇帝二十岁
9 “大有为”锋芒初露
10 一朝天子一朝臣
11 话题人物王安石
12 四月谈话
13 理财争论出延和
14 司法分歧起阿云
第三部 风云初变,1069—1071
15 开封山雨欲来
16 马王初较量
17 王安石的胜利
18 皇帝爱韩非
19 去意决绝
20 青苗法红线
22 登楼不见山
第四部 长安不见使人愁,1071—1085
23 勇敢者的墓志铭
24 独乐园中狮子吼
25 新法得失
26 书局风波
27 遗表真情献大忠
28 神宗的眼泪
第五部 黄叶在烈风中,1085—1086
29 开封的呼唤
30 言路何难开
31 “黄叶在烈风中”
32 “司马相公”的体制困境
33 神宗旧相
34 僵局
35 “奸臣”去
36 政治中的政策
37 病榻上的宰相
38 复仇与和解
39 人间最是宽容难
40 葬礼与哀歌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司马光多次提醒掌权者要警惕刚愎自用,因为那会导致官僚集团的集体堕落和政治腐败,破坏朝廷国家的安定。他精准地描述了刚愎自用的掌权者把朝廷国家引向死路的过程:掌权者一意孤行,讨厌批评,破格提拔应声虫、跟屁虫,羞辱打击异议分子、反对派。那么,能够“立取美官”、升进到官场上层的,就会是一些“躁于富贵者而这些人的得志,将大大提升整体环境对于无耻行径的容忍程度,从而彻底败坏官僚队伍的作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4 僵局 -
北宋政治是皇帝制度下的王朝政治。皇帝制度之下,王朝政治以一姓统治的长治久安为最高目标,追求一个“稳定”—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两个“安全”—朝廷国家的统一与安全和皇权的安全。为达此目标,王朝政治的“理想状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第一,国家制度的设计倾向于地方、部门、机构、个人的分权制衡,以确保皇帝和中央的集权。第二,政策制定要避免对社会的频繁骚扰和过度压榨,以“不扰”为善政,皇帝与朝廷国家必须承认并敬畏社会所具有的“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集体力量。第三,在政治运作中,一方面,皇帝应当保持其超越性,克制私欲,不受制于任何利益群体(比如后宫、外戚、宦官、权臣、勋贵、强藩),并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兼听独断;另一方面,士大夫要能够有效地辅助皇帝治理国家,这种“有效的辅助”不仅仅是作为行政官员承担治理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及时纠正皇帝的错误缺失,提醒皇帝统治中可能存在的治平隐患,防患于未然,弭患于已发,消除小矛盾,避免大冲突。 以上述标准衡量,截止到仁宗朝的北宋政治,已接近于“理想状态”,取得了皇帝制度下王朝政治的“最好成绩”:第一,国家制度设计精良 ,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分权制衡,基本消除了强藩、宦官、权臣、外戚等因素对国家统一和皇权稳定的干扰,做到了“百年无内乱”。第二,政策制定顾及社会的承受能力,在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避免过度扰民,所谓“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2]。第三,批评纠错机制实施有效,这套机制包括复杂精密的舆论、监察、信息沟通制度,以及包容批评的思想基础和政治风气—“最好成绩”的政治不等于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能够被及时指出,加以纠正。 北宋政治的三项核心特征—分权制衡的制度设计、追求国家—社会平衡的政策倾向以及实施有效的批评纠错机制—之中,制度设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或者说惰性;政策倾向与批评机制的稳定性则是脆弱的,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是人的因素,可以分为...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大宋之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宋之变"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宋之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6 条 )
> 更多书评 76篇
论坛 · · · · · ·
大宋之变是国家政治生态之变 | 来自Bystander | 2023-11-08 15:07:17 | |
难道不觉得此书过于脸谱化吗 | 来自夜華 | 9 回应 | 2023-10-14 12:46:24 |
268页 | 来自神户酩人 | 2 回应 | 2022-06-25 23:00:40 |
【抓虫】关于司马光所任“中书侍郎” | 来自呼啦啦 | 6 回应 | 2021-09-03 10:28:23 |
第325页一处表述有误? | 来自May | 2021-06-21 11:46:1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21)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书】人人,事事 (自娱者小五)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66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宋之变的评论:
feed: rss 2.0
100 有用 waters 2020-07-02 23:37:43
很矛盾的一本书:当《大宋的政治转向》吧,却没有制度层面的缜密分析,政治斗争写着写着就像是王安石一手葬送了“仁宗盛世”,把北宋导向灭亡一样;当《司马光的最后二十三年》吧,却发现“司马相公”作为主角多没存在感,除了一副不通政务的“迂叟”形象,就是把不住局面的衰老之身,再怎么渲染君子品德与《资治通鉴》的伟大都没用;问题的根源就在作者的偏见,用稍微超越一点的视角就能看出来,北宋中后期政治唱主角的已经不是大... 很矛盾的一本书:当《大宋的政治转向》吧,却没有制度层面的缜密分析,政治斗争写着写着就像是王安石一手葬送了“仁宗盛世”,把北宋导向灭亡一样;当《司马光的最后二十三年》吧,却发现“司马相公”作为主角多没存在感,除了一副不通政务的“迂叟”形象,就是把不住局面的衰老之身,再怎么渲染君子品德与《资治通鉴》的伟大都没用;问题的根源就在作者的偏见,用稍微超越一点的视角就能看出来,北宋中后期政治唱主角的已经不是大臣们了,而是君权:从英宗的“濮议”到神宗的强行开边,高太皇太后的全盘颠覆到哲宗徽宗的反反复复,士大夫们何时拥有过主导权?只是无休止的意气之争而已;作者却要否认神宗“君权”主导和作为宰相的王安石变法在性质上有不同,那就无怪把大宋“危辱”归到王安石变法,读着活脱脱像一本千年后的司马氏“通鉴”了 (展开)
15 有用 慢慢走 2020-08-12 17:53:48
梳理分析脱不开将政治问题道德化。相比宋中期,赵的功力还是在宋初。
113 有用 春秋 2020-10-11 19:20:06
用惜老的话说,就是赵冬梅老师对王安石的认知已经上升到了南宋人的水平,值得佩服。即使是通俗读物,其水准也实在难称为善,因为赵老师的个人感情色彩实在是太多了些,以至于所有和温公为敌的人都写的如网络小说的反派角色一般,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之手。题曰大宋之变,而为何变?如何变?赵老师似乎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加上时而文言时而白话,使得全书有点像《长编》的白话文版。总言之,温公铁粉请... 用惜老的话说,就是赵冬梅老师对王安石的认知已经上升到了南宋人的水平,值得佩服。即使是通俗读物,其水准也实在难称为善,因为赵老师的个人感情色彩实在是太多了些,以至于所有和温公为敌的人都写的如网络小说的反派角色一般,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之手。题曰大宋之变,而为何变?如何变?赵老师似乎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加上时而文言时而白话,使得全书有点像《长编》的白话文版。总言之,温公铁粉请入。 (展开)
15 有用 田登作郡 2020-04-26 22:28:40
有幸成为前几个读到这本书的人,简单说点感受。总的来说,行文流畅、思考深刻,是本好书。个人觉得比上一本《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写得好,内容也更深刻些。可以打四星。不过,这本书实在是上一本书的续篇,主角是司马光,自然不能避免作者对传主的偏爱。元祐初的司马光,似乎就是个“傻白甜”,在蔡、章二人的阴谋打击下,仅凭着一身正气,让奸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此外,或许是为了照顾普通读者,书中所引史料,均为白话文翻... 有幸成为前几个读到这本书的人,简单说点感受。总的来说,行文流畅、思考深刻,是本好书。个人觉得比上一本《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写得好,内容也更深刻些。可以打四星。不过,这本书实在是上一本书的续篇,主角是司马光,自然不能避免作者对传主的偏爱。元祐初的司马光,似乎就是个“傻白甜”,在蔡、章二人的阴谋打击下,仅凭着一身正气,让奸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此外,或许是为了照顾普通读者,书中所引史料,均为白话文翻译,但冷不丁会冒出几句没有翻译的,稍显突兀。 (展开)
25 有用 #Elysium# 2021-01-09 04:34:48
这种书真的不应读。混淆“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了,而私货真的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