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这本书中我主要关注的是:否认我们真实而强烈的情绪,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否认,很多是基于道德所需。根据我在心理治疗方面的经验(其中也包含了我个人的经验,以及我做过的非常多个案),我大概能了解到:曾在童年受虐的人只能借由极力压抑与分离他们的真实情绪。他们无法爱与尊敬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始终会不自觉地畏惧父母。即便他们非常想要与父母发展出舒适、互信的关系,但仍然无法做到。 《身体不说谎》如果一个人相信他的感觉是他“应该”感觉到的感觉,并且不断地避免去感觉那些他被禁止的感觉,最终他一定会病倒——除非他把这笔帐留给下一代来偿还,将自身不被承认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本书正是要揭露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事实,而宗教与道德长久以来一直在掩饰它。
作者在本书借由几位作家和名人的生平阐释了这项准则,而接下来则指出了真正的沟通之道,来帮助我们摆脱自我欺骗的恶性循环。...
在这本书中我主要关注的是:否认我们真实而强烈的情绪,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否认,很多是基于道德所需。根据我在心理治疗方面的经验(其中也包含了我个人的经验,以及我做过的非常多个案),我大概能了解到:曾在童年受虐的人只能借由极力压抑与分离他们的真实情绪。他们无法爱与尊敬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始终会不自觉地畏惧父母。即便他们非常想要与父母发展出舒适、互信的关系,但仍然无法做到。 《身体不说谎》如果一个人相信他的感觉是他“应该”感觉到的感觉,并且不断地避免去感觉那些他被禁止的感觉,最终他一定会病倒——除非他把这笔帐留给下一代来偿还,将自身不被承认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本书正是要揭露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事实,而宗教与道德长久以来一直在掩饰它。
作者在本书借由几位作家和名人的生平阐释了这项准则,而接下来则指出了真正的沟通之道,来帮助我们摆脱自我欺骗的恶性循环。
身体不说谎的创作者
· · · · · ·
-
爱丽丝·米勒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爱丽丝·米勒(1923.01.12─2010.04.14)
爱丽丝·米勒是一位以关注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及其对成年生活影响而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她颠覆了传统的儿童心理学观点,提醒世人注意到父母对儿童的侵犯所带来的影响,并在欧洲引起巨大共鸣。米勒出生在波兰犹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的迫害中幸存,1946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瑞士古老的巴塞尔大学,1953年起陆续获得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并接受精神分析训练。
米勒2010年辞世,享年87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著作,为广大读者拓宽了看待儿童心理学的视野。
目录 · · · · · ·
前言
导论·身体与道德
第一部·诉说与遮掩
一. 对父母的敬畏与其悲惨后果
二. 在剧作里争取自由与自己身体被忽视的怒吼
三. 背叛自己的记忆
四. 自我仇恨与未满足的爱
五. 被囚禁的孩子与否认痛楚的必要性
六. 在母爱中窒息
七. 感觉分裂大师
后记
第二部·心理治疗中的传统道德与身体知识
导读
一. 虐童问题的客观存在
二. 感觉的旋转木马
三. 身体是真相的守护者
四. 我可以说出来吗?
五. 不愿面对的真相
六. 毒品与身体的欺骗
七. 觉察的权利
第三部·厌食症:对真正沟通的渴望
导读
安妮塔·芬克的虚构日记
结语
后记 身体的反抗:一种挑战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 曾在童年受虐的人只能借由極力壓抑與分離他們的真實情緒,才能試著去遵守『摩西十誡』中的第四誡(應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這些壓抑的情緒通常會具體化為一種病態依附,但這種依附不能稱為真正的愛。我稱之為一種『假象』、一種『表象』。此外,童年曾受虐的人常常一輩子都渴望有朝一日能獲得他們被拒絕給予的愛。這種期望強化了他們與父母之間的依附。 2. 當孩子出生時,他們最需要從父母身上得到的是愛——我指的是慈愛、關注、照顧、和藹以及溝通的意願等。如果這些需求被滿足了,孩子的身體將會保存著被關愛照顧的美好回憶,在長大成人之後也會將同樣形式的愛繼續傳遞給下一代。但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那麼他將一輩子渴望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需求能被滿足。在日後的人生中,這種渴望將會轉嫁給其他人。比較起來,越常被剝奪愛,或是越常被以『教養』之名而遭受否定或虐待的孩子,在成年之後就越離不開父母(或替代父母的其他人),他們期待獲得以前父母在關鍵性的時刻未按其所需給予的一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07|导论·身体与道德 -
對於他(席勒)的困境,除了生病這種沉默的、百年來都沒人理解的身體語言以外,沒有其他的發聲方式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37|二、在剧作里争取自由与自己身体被忽视的怒吼
> 全部原文摘录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身体不说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身体不说谎"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夏娃的觉醒 7.8
-
- 焦虑的反面是具体 7.5
-
- 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 9.6
-
- 无意识顺从与觉知 7.0
-
- 复原力:逆境中的自我疗愈 8.4
-
- 灵动的咨询:分析师的精进成长 8.1
-
- 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 8.6
-
-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 6.9
-
- 不原谅也没关系 9.0
身体不说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未完成的自我分化——如何处理来自原生家庭的焦虑

一个过程,但不是终点

伪专家不可怕,伪家长的以爱为名才可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宣称从业3年的资深教育专家,却号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个宣称从业33年的资深教育专家,是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一个宣称从业33年的资深教育专家,自称不会英语,倒能考取多门英语国家证书。 这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资深教育专家赵菊英女士有几...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8.0分 218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心靈工坊 (2015)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陀群-妇女节【女性书单】 (酸梅条儿)
- 书籍,个人成长 (进化的Allen)
- 心理学入门 (猫是人类的朋友)
- 心理探秘 (tiaah)
- 【专题】青心文化|内在成长与女性觉醒 (陳初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身体不说谎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早阳飞 2022-10-04 09:44:55 浙江
很单薄,整体来来去去只有一个观点。父母对孩子有身体和心灵上的虐待,被身体记住,用病症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整个社会,包括心理咨询师受第四诫等社会道德压制,不会去知情见证,不会去指出父母的罪恶,不会让孩子去听身体的感觉信号,不会去明确父母并不是都值得爱的。这些观念在现在社会来说已经跟很普通了。不过在作者那个时代,标新立异的,应该,可也有片面的地方,比如对文学大家那些分析,似乎和父母关系导致他们有这样... 很单薄,整体来来去去只有一个观点。父母对孩子有身体和心灵上的虐待,被身体记住,用病症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整个社会,包括心理咨询师受第四诫等社会道德压制,不会去知情见证,不会去指出父母的罪恶,不会让孩子去听身体的感觉信号,不会去明确父母并不是都值得爱的。这些观念在现在社会来说已经跟很普通了。不过在作者那个时代,标新立异的,应该,可也有片面的地方,比如对文学大家那些分析,似乎和父母关系导致他们有这样的命运,太绝对了。当然,书里为那些渴望父母提供正确情绪滋养的人指明了一条道路,明确内在小孩对父母的渴望,放下对父母的期待,转身去寻找那些可以给自己情绪滋养的人。世界很慷慨,总是存在愿意给的人。整本书没有跳出被虐待小孩的视角。 (展开)
2 有用 Sherry 2023-06-17 07:49:10 内蒙古
拉黑父母之后抑郁症再也没犯过
0 有用 妖精八怪 2024-02-02 15:26:11 安徽
有启发的部分
1 有用 XU 2024-04-29 03:11:19 新西兰
直面父母真是一代人一生的课题
0 有用 Mömö 2024-02-06 15:46:08 浙江
冗长、啰嗦,翻来覆去只讲了一个观点:被人精神控制的感受身体从未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