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萨尔的视角讲述了他和迪安等人四次横跨美国大陆的公路旅行。一路上他们纵情狂欢,高谈东方禅宗,追寻生命的纯真体验。他们尽情地燃烧自我与探索世界,追寻生命的真义和灵魂的自由。
作为“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的心灵自传,《在路上》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宣言书,也是年轻一代对抗世俗桎梏的精神自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之后轰动美国,至今依然是世界各地青年的精神读物,也是历久弥新的美国文学经典。
在路上的创作者
· · · · · ·
-
杰克·凯鲁亚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人》和《孤独天使》等作品。
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朝一日,你我傍晚时会在小巷子的垃圾桶里寻找吃的。” “你是说我们会沦为流浪汉吗?” “干吗不会,老兄?我们自己愿意的话当然会。最后落到那个地步也没有坏处。你一辈子不干预别人的愿望,包括政客和有钱人,别人也不来打扰你,你自顾自,独行其是。”我同意他的看法。他以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得出了他的符合道家学说的结论。“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路。那是一条在任何地方、给任何人走的任何道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我们在雨中频频点头。“他妈的,你得注意自己的身体。生命在于运动——大夫都这么说。我老实告诉你,萨尔,不管我住在什么地方,我的衣箱总是塞在床底下,随时可拿,我随时都可以离开或者被赶出去。我决定什么都撒手不管了。你明白,我为了做到这一点已经竭尽全力,你知道那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懂得怎么消磨时间——我们磨磨蹭蹭,溜溜达达,东张西望,找一些老式的刺激,其实还有什么刺激呢?我们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1页 -
因为我喜欢的事情太多了,最后只有失败。就像流星一样不停地奔波,直至坠落。除了失败,我什么也不能给予别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在路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41 条 )



这并不是一个关于翻译的故事
大概在大学时期的前面一两年,我把王小波的大部分书都读了。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谈到何为优秀的现代中文文学语言,他列举的例子和他自己的大部分小说,都可以说是他所谓的现代中文文学语言范本。 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也想通过翻译搞点好的中文出来。我也许搞不出优秀的文学...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1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7.8分 68072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1976)8.5分 1207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2001)8.2分 7246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8.1分 2339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在路上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无趣的乖乖牌 2023-08-22 12:00:04 北京
读到一处的结尾,“我在拉里默街蹒跚行走,穿行于年迈流浪汉和倦态牛仔之间,脸上露出世间最得意的笑容。”只有有过类似经历才能体会,真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0 有用 Jacelyn20 2023-02-04 17:57:41 浙江
不喜欢
0 有用 左右 2023-07-23 08:32:48 广东
坠落的美国那一代人!!! 看完只有一个感受,也许旅行就是为了躲避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