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汉学名家薛爱华作品
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权威著作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汉学名家薛爱华的早期学术作品,《闽国》的姊妹篇,从历史、自然、原住民、交通、流人等方面探寻海南岛的历史,是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的权威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富有浓厚南方色彩的海南岛,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是关于这一地理区域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历史、自然、居民、交通及中央王朝贬谪之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及宋以前海南岛的情况。苏轼的海南经历及其海南诗作是最主要的文献依据之一。
◎专家推荐
作为20世纪美国汉学界的一流学者,薛爱华在四十多年的学术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个性, 他的治学方法不仅为其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也给后人带来了丰富的启迪。
——南京大学教授 程章灿
《珠崖》以中古时期的中华帝国边缘地带为研究对象,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用又有趣的信息。五光十色,...
汉学名家薛爱华作品
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权威著作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汉学名家薛爱华的早期学术作品,《闽国》的姊妹篇,从历史、自然、原住民、交通、流人等方面探寻海南岛的历史,是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的权威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富有浓厚南方色彩的海南岛,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是关于这一地理区域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历史、自然、居民、交通及中央王朝贬谪之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及宋以前海南岛的情况。苏轼的海南经历及其海南诗作是最主要的文献依据之一。
◎专家推荐
作为20世纪美国汉学界的一流学者,薛爱华在四十多年的学术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个性, 他的治学方法不仅为其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也给后人带来了丰富的启迪。
——南京大学教授 程章灿
《珠崖》以中古时期的中华帝国边缘地带为研究对象,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用又有趣的信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
——法国高等汉学研究院院长 侯思孟(D.Holzman)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薛爱华( Edward Hetzel Schafer, 1913—1991) ,美国著名汉学家, 20世纪后半期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代表人物。 1947年获得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958—1964年,担任《美国东方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主编, 1974—1975年,担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薛爱华深受欧陆传统汉学的影响,重视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同时又结合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民族语言、民间习俗、宗教祭祀等方面。他还精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越南语、古埃及文、拉丁文、希腊文、古英文等十几种古今语言。其代表作包括《闽国》《撒马尔罕的金桃》《朱雀》《珠崖》《神女》等。
◎译者简介
程章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
◎著者简介
薛爱华( Edward Hetzel Schafer, 1913—1991) ,美国著名汉学家, 20世纪后半期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代表人物。 1947年获得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958—1964年,担任《美国东方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主编, 1974—1975年,担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薛爱华深受欧陆传统汉学的影响,重视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同时又结合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民族语言、民间习俗、宗教祭祀等方面。他还精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越南语、古埃及文、拉丁文、希腊文、古英文等十几种古今语言。其代表作包括《闽国》《撒马尔罕的金桃》《朱雀》《珠崖》《神女》等。
◎译者简介
程章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198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 1989年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 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
亚大学、华盛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台湾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发表学术著作、译著、论文众多。
陈灿彬,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文献、审美文化。曾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苏轼很高兴地看到,用生黎的方法酿造出来的陌生烈酒,使华人和蛮夷可以一起把酒言欢。虽然苏轼必须吃黄姜土芋之类的劣质食物,但是在这岛上,还有许多体面人家也是这样。毕竟,还可以照样写诗以及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他记述这些海岛见闻的诗篇,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奇怪,尽管其中夹杂有异域风情、对当地的精确观察、个人追忆以及古典文学典故,但少有异乎寻常者。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而落下的眼泪。试图找到证据回答这是真实的生活,还是好玩的梦幻这个问题,是徒劳无功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流人
丛书信息
珠崖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珠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热带岛屿,牢林边地,是地狱还是天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古早期,亦即晚唐与宋初,大多数中国人来到这里,乃是迫不得已。在他们眼中,海南是怎样一个朦胧模糊的形象……”(P40,第二章 自然) 心心念念期待已久,终于盼来这部罕见的研究海南的海外汉学著作。 这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观念史/认知史著作,镌刻满作者探索未知的冒险... (展开)
《珠崖》:大海之南的珠宝之岛,从恶魔之所到幸福之乡


唐宋六大臣流放海南,短的只住了几天,长的十几年也很开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大多数中国的土地上,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街上的行人一般都是包裹得严严实实,行色匆匆,因为外面真的很冷,冬天在户外活动或工作,对大家来说是一种考验。 但我们把目光往南,再往南,看看我们的海南岛,就会发现这个漂亮的地方,一点都不冷,反而还可能会热,因为它地处... (展开)> 更多书评 7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苏轼很高兴地看到,用生黎的方法酿造出来的陌生烈酒,使华人和蛮夷可以一起把酒言欢。虽然苏轼必须吃黄姜土芋之类的劣质食物,但是在这岛上,还有许多体面人家也是这样。毕竟,还可以照样写诗以及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他记述这些海岛见闻的诗篇,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奇怪,尽管其中夹杂有异域风情、对当地的精确观察、个人追忆以及古典文学典故,但少有异乎寻常者。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2020-12-23 14:44
苏轼很高兴地看到,用生黎的方法酿造出来的陌生烈酒,使华人和蛮夷可以一起把酒言欢。虽然苏轼必须吃黄姜土芋之类的劣质食物,但是在这岛上,还有许多体面人家也是这样。毕竟,还可以照样写诗以及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他记述这些海岛见闻的诗篇,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奇怪,尽管其中夹杂有异域风情、对当地的精确观察、个人追忆以及古典文学典故,但少有异乎寻常者。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而落下的眼泪。试图找到证据回答这是真实的生活,还是好玩的梦幻这个问题,是徒劳无功的。 引自 第五章 流人 “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而落下的眼泪。” 🥲
回应 2020-12-23 14:44
-
🐮♊️🔝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苏轼很高兴地看到,用生黎的方法酿造出来的陌生烈酒,使华人和蛮夷可以一起把酒言欢。虽然苏轼必须吃黄姜土芋之类的劣质食物,但是在这岛上,还有许多体面人家也是这样。毕竟,还可以照样写诗以及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他记述这些海岛见闻的诗篇,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奇怪,尽管其中夹杂有异域风情、对当地的精确观察、个人追忆以及古典文学典故,但少有异乎寻常者。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2020-12-23 14:44
苏轼很高兴地看到,用生黎的方法酿造出来的陌生烈酒,使华人和蛮夷可以一起把酒言欢。虽然苏轼必须吃黄姜土芋之类的劣质食物,但是在这岛上,还有许多体面人家也是这样。毕竟,还可以照样写诗以及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他记述这些海岛见闻的诗篇,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奇怪,尽管其中夹杂有异域风情、对当地的精确观察、个人追忆以及古典文学典故,但少有异乎寻常者。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而落下的眼泪。试图找到证据回答这是真实的生活,还是好玩的梦幻这个问题,是徒劳无功的。 引自 第五章 流人 “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而落下的眼泪。” 🥲
回应 2020-12-23 14:44
-
🐮♊️🔝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苏轼很高兴地看到,用生黎的方法酿造出来的陌生烈酒,使华人和蛮夷可以一起把酒言欢。虽然苏轼必须吃黄姜土芋之类的劣质食物,但是在这岛上,还有许多体面人家也是这样。毕竟,还可以照样写诗以及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他记述这些海岛见闻的诗篇,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奇怪,尽管其中夹杂有异域风情、对当地的精确观察、个人追忆以及古典文学典故,但少有异乎寻常者。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2020-12-23 14:44
苏轼很高兴地看到,用生黎的方法酿造出来的陌生烈酒,使华人和蛮夷可以一起把酒言欢。虽然苏轼必须吃黄姜土芋之类的劣质食物,但是在这岛上,还有许多体面人家也是这样。毕竟,还可以照样写诗以及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他记述这些海岛见闻的诗篇,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奇怪,尽管其中夹杂有异域风情、对当地的精确观察、个人追忆以及古典文学典故,但少有异乎寻常者。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而落下的眼泪。试图找到证据回答这是真实的生活,还是好玩的梦幻这个问题,是徒劳无功的。 引自 第五章 流人 “仿佛一个士人要把他生活中所有最喜爱的意象,都用来擦干因食物难吃而落下的眼泪。” 🥲
回应 2020-12-23 14:4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Floating World Editions (2009)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珠崖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ren 2020-12-15
【藏书阁打卡】某年研究生课程的作业就是翻译此书,想不到过了这么些年还能见到中文版的出版。Schafer虽然是博学的汉学家,但他大多数著作和他那个时代的汉学家一样零散和老派,既缺少系统的体系,也没有对史料细致的解读。这一点来说,费正清算是开创了中国研究的新时代。说点得罪人的话,此书的地位恐怕没有宣传语所称的那么重要。原书预设的读者群,大概是一些对异国东方充满好奇,而又对中国历史没有什么了解的普罗大众... 【藏书阁打卡】某年研究生课程的作业就是翻译此书,想不到过了这么些年还能见到中文版的出版。Schafer虽然是博学的汉学家,但他大多数著作和他那个时代的汉学家一样零散和老派,既缺少系统的体系,也没有对史料细致的解读。这一点来说,费正清算是开创了中国研究的新时代。说点得罪人的话,此书的地位恐怕没有宣传语所称的那么重要。原书预设的读者群,大概是一些对异国东方充满好奇,而又对中国历史没有什么了解的普罗大众。这样零散而猎奇的内容,还是比较对他们的胃口的。但翻译成中文,到底有没有必要呢,我还是持保留态度。 (展开)
3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20-12-28
美国知名中国研究学者薛爱华关于海南岛早期历史研究的一部名著。相较2020年同期出版的孔见的《海南岛传》来说,其运用的史料,主要集中于苏轼在海南岛留下的诗文作品,一手材料稀少而相对单一,论述详细程度和在场感,也相对逊色。然而作为知名海外中国研究论著,其运用人类学视角,考察海南岛的原住民与大陆移民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运用历史地理学视角,考察海南岛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变迁,及其背后跟中原政权的关... 美国知名中国研究学者薛爱华关于海南岛早期历史研究的一部名著。相较2020年同期出版的孔见的《海南岛传》来说,其运用的史料,主要集中于苏轼在海南岛留下的诗文作品,一手材料稀少而相对单一,论述详细程度和在场感,也相对逊色。然而作为知名海外中国研究论著,其运用人类学视角,考察海南岛的原住民与大陆移民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运用历史地理学视角,考察海南岛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变迁,及其背后跟中原政权的关系变化,以及运用民俗学和社会文化史视角,熟练运用和有效阐释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进行史学论述等种种研究视角与路径,都非常值得参考。 (展开)
1 有用 Mr.W 2021-02-09
目前为止我所读过的关于海南岛最好的读物。
2 有用 陆钓雪等待瑶宝 2021-01-03
在李德裕、卢多逊、和丁谓三公之后,苏轼是贬谪到珠崖的最有名气的人。苏轼第一次是被贬到惠州,仍在大陆,他于宋哲宗朝晚期、1094年十月二日抵达此地。1095年,苏轼在这里痛失爱妾朝云。很快,他又被迫离开惠州。1097年六月十一日,61岁的苏轼携其幼子亦即第三子苏过从雷州登船,渡海前往海南岛。他辞别了挚爱的弟弟苏辙子由,将其留在雷州半岛的谪所,并留下了世俗追求皆为空幻的临别赠言,就启程渡海了。苏轼很快... 在李德裕、卢多逊、和丁谓三公之后,苏轼是贬谪到珠崖的最有名气的人。苏轼第一次是被贬到惠州,仍在大陆,他于宋哲宗朝晚期、1094年十月二日抵达此地。1095年,苏轼在这里痛失爱妾朝云。很快,他又被迫离开惠州。1097年六月十一日,61岁的苏轼携其幼子亦即第三子苏过从雷州登船,渡海前往海南岛。他辞别了挚爱的弟弟苏辙子由,将其留在雷州半岛的谪所,并留下了世俗追求皆为空幻的临别赠言,就启程渡海了。苏轼很快就抵达海南西岸儋州昌化军的新家。他的第一反应是相当平和的。但是,他发现自己所学之道还不足以提供一份心灵的平和宁静,以应付太过忧郁而孤独的日子。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丹青入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 (展开)
1 有用 土星番薯 2020-12-21
“珠崖”,不论是真珠之崖,还是朱雀之崖,都是很美的说法。从充满热带幻想与神秘感的珠崖转到官方话语中的琼崖,海南的发展史一直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我关注两条线索,一是官方怎么驯服“生黎”,以及他们对待原住民的态度和措施;二是海南历史中的贬官文化。而苏轼,或是海南研究中的一大彩蛋。作者以苏轼这一外来者为切入点,分析中古时期中原人对海南的好恶与想象。一方面,海南是恐怖的,被贬谪至此地相当于“精神性死亡”——... “珠崖”,不论是真珠之崖,还是朱雀之崖,都是很美的说法。从充满热带幻想与神秘感的珠崖转到官方话语中的琼崖,海南的发展史一直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我关注两条线索,一是官方怎么驯服“生黎”,以及他们对待原住民的态度和措施;二是海南历史中的贬官文化。而苏轼,或是海南研究中的一大彩蛋。作者以苏轼这一外来者为切入点,分析中古时期中原人对海南的好恶与想象。一方面,海南是恐怖的,被贬谪至此地相当于“精神性死亡”——地理上远离政治中心、食物和风土与中原大相径庭;另一方面,海南是神秘的,它有养生之泉(李德裕幻想着这条清泉连接着帝都),它有金矿、玳瑁、奇石、沉香、水果。有时,海南也与海外仙山联系在一起。尽管如此,苏轼还是怀恋着旧地,他记述着海南风土,却始终没有真正认同这片土地。这应该是贬官文化中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展开)
0 有用 解放西井斯塔 2021-03-04
很好看!对我来说是资料索引作用,其实很想研究一下古今海南的央地关系演变。不过,作为明朝流放福佬后代+基本上没去过岛中部的海口老城区贫民,我对本岛热带森林的了解程度还不如苏轼……
0 有用 到里斯本看海 2021-03-03
挺好玩的。
0 有用 其邪 2021-03-03
地铁通勤读毕。这样的文风和研究方式,确实读着有点儿尴尬,既无智识的挑战,也没有如同阅读人类学书般的乐趣。翻译腔,也真是再加十层尴尬。仿佛还是一个猎奇的域外人士,一点新奇的古代学习笔记。
0 有用 Bibbidi 2021-02-27
读起来颇为轻松,但总觉得文字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寂寞与疏离感。毕竟是“他者”的,十一世纪的与二十世纪的,视角与叙事。读完全书,珠崖依旧是遥远的异域与意象的合集。“一只暂时附着在草芥之上漂流的蚂蚁,也是生活与一座岛屿之上。”
0 有用 木六 2021-02-24
或曰儋耳(土人垂坠耳饰) 或称珠崖(真珠/朱雀) 前110年汉廷设二郡管辖 横征暴敛岛民土著 郡县几废 43年马援复南越珠崖 246年孙权亦平定 两晋南朝亦无暇支配 隋文嘉奖冼夫人始控全岛 唐随隋制设五州分辖 定琼州之名驻一招讨使 917年南汉承袭唐朝统治 宋以静海军统领. 宋时汉人已呼土著为黎人(分生黎熟黎) 黎语与傣语同系 或介于泰语与印尼语之间 又有以船为家航海采珠之疍人. 官家史外 薛氏此... 或曰儋耳(土人垂坠耳饰) 或称珠崖(真珠/朱雀) 前110年汉廷设二郡管辖 横征暴敛岛民土著 郡县几废 43年马援复南越珠崖 246年孙权亦平定 两晋南朝亦无暇支配 隋文嘉奖冼夫人始控全岛 唐随隋制设五州分辖 定琼州之名驻一招讨使 917年南汉承袭唐朝统治 宋以静海军统领. 宋时汉人已呼土著为黎人(分生黎熟黎) 黎语与傣语同系 或介于泰语与印尼语之间 又有以船为家航海采珠之疍人. 官家史外 薛氏此本论士人文词风物土民皆可一读 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