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
译者: 张晨
出版年: 2021-2-1
页数: 462
定价: 78
装帧: 平装
丛书: 历史学堂
ISBN: 9787532786077
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的反智主义》集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身,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它出版于1963年,然而,几十年后乃至21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对科技的崇拜、失控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教育的实用导向、对人文价值的轻视……层出不穷的民粹主义与暴力事件,说明反智主义的强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由此,作者的叩问再次回响:
“智识”该如何在人类文明中发展?
知识分子能够在社会上、政治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反智主义”这个问题,通常被认为就是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主义》中被定义的。这本书的写作灵感来自1950年代的政治和智识生活,不过其历史叙述的起点要更早,终点落在了美国从麦卡锡主义制造的红色恐慌中恢复的时期。
作者将反智主义观点当成一条主线,以此来检视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多个不那么令人欣赏的层面。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
《美国的反智主义》集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身,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它出版于1963年,然而,几十年后乃至21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对科技的崇拜、失控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教育的实用导向、对人文价值的轻视……层出不穷的民粹主义与暴力事件,说明反智主义的强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由此,作者的叩问再次回响:
“智识”该如何在人类文明中发展?
知识分子能够在社会上、政治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反智主义”这个问题,通常被认为就是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主义》中被定义的。这本书的写作灵感来自1950年代的政治和智识生活,不过其历史叙述的起点要更早,终点落在了美国从麦卡锡主义制造的红色恐慌中恢复的时期。
作者将反智主义观点当成一条主线,以此来检视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多个不那么令人欣赏的层面。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从绅士的没落、知识分子的疏离与服从等角度,对美国的反智主义根源进行了系统且富有历史深度的耙梳。
在作者看来,1952年的大选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智识与庸俗的对立。美国知识分子和人民之间的巨大且有害的差距,经由媒体广而告之。民主党20年统治结束后,知识分子在社会上衰落,而商人的影响力上升。现在,知识分子成了美国社会所有不愉快或不道德之事的共同替罪羊,而私营企业主被认为有能力面对任何困难。作者批判民粹、保守、反动、极右的思维,认为反智是个思想、情绪和态度的复合体,是“一种对精神生命和被认为代表了精神生命的人的怨恨和怀疑;一种不断贬低生命价值的取向”。
美国的反智主义的创作者
· · · · · ·
-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1916—1970),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20世纪中期知名美国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少数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的反智现象的学者之一。1956年凭借《改革年代》获普利策历史作品奖,1964年凭借《美国的反智主义》获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
目录 · · · · · ·
一、当代的反智主义
二、智识不受欢迎
第二部分 心灵的宗教
三、福音精神
四、福音主义与奋兴派
五、抗击现代化
第三部分 民主政治
六、绅士的没落
七、改革派的命运
八、专家的崛起
第四部分 实用主义文化
九、商业和智识
十、白手起家与精神生活的技术
十一、主题的变奏
第五部分 民主制度下的教育
十二、学校与教师
十三、生活调整之路
十四、儿童与世界
第六部分 结语
十五、知识分子:疏离和服从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想要为权力服务,那就是一种悲哀,但是如果所有跟权力接触的知识分子都因此自认为不再是知识分子了,只向权力负责,那也是一种悲哀。 (查看原文) -
虽然智力和智识的区别多为假设而非定义,但仍可依据其常见用法的语境将两者的差异抽丝剥茧,以下几乎是全球共识: 聪明才智是一种思维优势,用于较为狭窄的、直接的、可预见的范围,它是一种可操控、可调整、始终实用的特质,是一切生物特质中最了不起、最值得赞美的。聪明才智在一个目标限定但明确的框架下工作,能迅速将无助于实现目标的值得思考的问题抛诸脑后。最后,它在全世界应用广泛,日常即可得见,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头脑都为其倾心。 另一方面,智识是思想批判、创造和冥想的一面。智力试图掌握、操控、重组和调整,智识则是检验、沉思、怀疑、总结、批判和想象。智力对情势做出即刻反应和评估;智识判读评估结果,探寻全部情形背后的意涵。智力作为一种生物特性得到赞美;智识是万物之灵的尊严的特殊表现,是一种被称颂、也被抨击的特性。明确了两者的区别之后,就容易理解为何我们有时会说一个人智力超群而智识相对不足;同样,为何那些无疑是智识丰富的头脑,很大一部分亦归功于智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智识不受欢迎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美国的反智主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美国的反智主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国的反智主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8 条 )


反智主义,间歇性奏响的美国社会变奏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即使在2021年的今天,我也依然记得看到名门闺秀希拉里在总统竞选的辩论中学狗叫的场面时有多震惊。如果霍夫斯塔特生活在这个时代,那么2016年的那场竞选,必然会成为这本书中的绝妙案例。 他会看到“普总”如何将反智推向新的高潮:施政纲领被抛弃在角落里,竞选的焦点在于无逻... (展开)
从不同侧面下的反智现象中,观察美国社会

> 更多书评 7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译林出版社 (2021)8.2分 1136人读过
-
理想国|中译出版社 (2021)8.2分 777人读过
-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7.9分 382人读过
-
八旗文化 (2018)8.9分 23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豆瓣读书非虚构首页推荐自选 (天雨流芳)
- 译文人文社科 (上海译文)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美国的反智主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Cooltree 2021-02-27 16:06:30
很不厚道想到奇葩说上的刘擎老师,疏离感是你坚守的原因,但逃不过资本流量的垂青。祝知识分子笑口常开………
1 有用 上海译文社科 2021-03-30 10:23:02
“智识”该如何在人类文明中发展?这本五十多年前的经典著作,在当下来读仍然振聋发聩。
4 有用 y 2021-05-12 21:08:51
不能因为书进了公版就为了出版而出版啊,这个翻译像是在看字幕组的“半生肉”。奋兴运动的遗产值得关注。
5 有用 阿廖沙 2021-02-27 14:39:39
前半本真的写得很好,后面真的很不容易读,是我美国历史的基础太弱了。希望以后有机会会再重读吧。
0 有用 cc.1913 2022-04-03 13:15:28
读感又虐又爽。归根结底还是西方世界的后起之秀摒弃了传统欧洲的行为教条,不管是宗教、政治、商业、农业还是教育,一律个人主义横行、经验得来先行、实用主义为先。值得斟酌的是,反智主义浪潮中被打入低谷的(依旧)还有女性,不管是从政还是执教,“女性化气质都很难有号召力、引人尊敬”。一个被各界唾弃的咬文嚼字、畏手畏脚、满腹疑虑、自命不凡又避世疏离的知识分子形象呼之欲出。当然本书的局限在于成书于20世纪中叶,书... 读感又虐又爽。归根结底还是西方世界的后起之秀摒弃了传统欧洲的行为教条,不管是宗教、政治、商业、农业还是教育,一律个人主义横行、经验得来先行、实用主义为先。值得斟酌的是,反智主义浪潮中被打入低谷的(依旧)还有女性,不管是从政还是执教,“女性化气质都很难有号召力、引人尊敬”。一个被各界唾弃的咬文嚼字、畏手畏脚、满腹疑虑、自命不凡又避世疏离的知识分子形象呼之欲出。当然本书的局限在于成书于20世纪中叶,书中被反的“智识”主要指的是人文社科知识,之后理工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无法纳入讨论范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