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作品
▲美日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以及这种爱恨背后的一连串故事
【内容简介】
日本,紧凑、同质、紧密团结,害怕无序;美国,庞大、开放,害怕经济危机,不断谋求国际市场。本书即讲述了自1853年以来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爱恨故事。通过运用美日两国的文献材料,拉夫伯尔为我们呈现了重新武装日本背后的曲折、现代美日贸易谈判中的紧张、日本在为美国巨额赤字提供资金方面的持续重要性,以及两国开拓中国市场的动力。
【名家推荐】
本书将很容易成为任何语言版本中最好的美日关系史著作。
——入江昭,哈佛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
拉夫伯尔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本书研究透彻,文献详尽,并且可读性很强。
——唐•奥博多佛(Don Oberdorfer) 《华盛顿邮报》
内容广博,研究深入……写作精彩,论点明确, 内...
▲美国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作品
▲美日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以及这种爱恨背后的一连串故事
【内容简介】
日本,紧凑、同质、紧密团结,害怕无序;美国,庞大、开放,害怕经济危机,不断谋求国际市场。本书即讲述了自1853年以来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爱恨故事。通过运用美日两国的文献材料,拉夫伯尔为我们呈现了重新武装日本背后的曲折、现代美日贸易谈判中的紧张、日本在为美国巨额赤字提供资金方面的持续重要性,以及两国开拓中国市场的动力。
【名家推荐】
本书将很容易成为任何语言版本中最好的美日关系史著作。
——入江昭,哈佛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
拉夫伯尔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本书研究透彻,文献详尽,并且可读性很强。
——唐•奥博多佛(Don Oberdorfer) 《华盛顿邮报》
内容广博,研究深入……写作精彩,论点明确, 内容紧扣主题。
——加迪斯•史密斯(Gaddis Smith) 《波士顿环球报》
【编辑推荐】
◎美国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作品、霍利奖获奖作品
◎史学泰斗W.拉夫伯尔代表作之一
◎近几十年以来,第一本审视近代美日完整关系史的著作
◎研究透彻、文献详尽,深刻揭示了150年间美日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
作者简介 · · · · · ·
W.拉夫伯尔(W. LaFeber,1933.8—2021.3)
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当代最杰出的对外关系史学者之一,著有《新帝国:对美国扩张的解释,1860—1898》《美国、俄国和冷战》《不可避免的革命:美国在中美洲》等。
拉夫伯尔的学术生涯跨越了“美国世纪”的后半段,其间,他不断向美国的“正统史学派”发起挑战,他的很多信徒也成为切实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人,包括美国前国会议员,现在是华盛顿特区顶级说客的汤姆•唐尼(Tom Downey),美国前任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埃里克•埃德尔曼(Eric Edelman)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势不可挡,志不可移 / 1
1 / 一 两个民族
6 / 二 遭遇“新西方”
8 / 三 美国人的出现
18 / 四 哈里斯大胜,以及井伊遇刺
25 / 五 美国人与现代日本的诞生
第二章 加入俱乐部(1868—1900年)/ 39
39 / 一 两种制度
49 / 二 两种制度、两种帝国主义
54 / 三 加入帝国主义俱乐部:伊藤、格莱西姆与甲午战争
63 / 四 夏威夷争端
68 / 五 加入帝国主义俱乐部:“精彩而微小之战”与黯然失色之战
74 / 六 美日一度是朋友
第三章 转折(1900—1912年)/ 83
83 / 一 列强与义和团
91 / 二 山县、罗斯福与日俄战争
103 / 三 中国东北:首次冲突
107 / 四 加利福尼亚危机及其他
112 / 五 中国东北:第二次冲突
第四章 革命、战争与种族(1912—1920年)/ 126
126 / 一 老欧洲、新亚洲
128 / 二 山县、威尔逊与革命中国的“边疆”
131 / 三 加利福尼亚:“另一个种族问题”
134 / 四 双线战争:1914—1918年
144 / 五 西伯利亚(俄国远东):苦涩的选择
148 / 六 巴黎
第五章 创造新时代:从华盛顿到沈阳(1921—1931年)/ 163
163 / 一 胡佛、拉蒙特与新时代
168 / 二 华盛顿公约、纽约的黑室
180 / 三 “心平气和,以理服人”:1924年移民法案
183 / 四 又是中国
189 / 五 “他们仍然需要我们——这或许就是他们恼怒的原因”:1929—1931年
第六章 绳索Ⅰ:从沈阳…… / 203
203 / 一 日美关系的“典范”:20世纪30年代
204 / 二 华尔街与东北危机
216 / 三 高桥、赫尔,以及战争贸易与战争政治之间的竞争
225 / 四 战争与演员
第七章 绳索Ⅱ:……到珍珠港 / 234
234 / 一 系紧绳索
239 / 二 “共荣圈”
246 / 三 割断绳索的努力:珍珠港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两种愿景之争 / 267
267 / 一 天皇VS“机器法则”
272 / 二 加利福尼亚参战:再安置营和好莱坞
277 / 三 日本机器的失败
283 / 四 “我们被当成了傻子”:美国战后规划中,敌人成为朋友
292 / 五 杜鲁门和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300 / 六 “双重打击”——与结局
第九章 创造一个新日本:改革、反转和战争(1945—1951年)/ 319
319 / 一 “要么给我面包,要么给我子弹”
325 / 二 占领的第一时期(1945—1947年)
333 / 三 占领的第二时期(1947—1950年):美国人
339 / 四 占领的第二时期(1947—1950年):日本人、美国人和中国人
348 / 五 朝鲜:为日本而战——“上天的礼物”
第十章 20世纪50年代:关键十年 / 370
370 / 一 “日本……或为天使,或为恶魔”
375 / 二 戴明、杜勒斯和重大选择:中国还是越南?
386 / 三 新冷战
391 / 四 围绕安保条约的危机(1957—1960年)
第十一章 “奇迹”的出现与中国的再现(1960—1973年)/ 408
408 / 一 池田和其他“晶体管商人”的“奇迹”
416 / 二 肯尼迪、池田和“平等伙伴关系”的幻觉
423 / 三 约翰逊、佐藤和越南
434 / 四 尼克松和佐藤——或者“与敌人贸易”
439 / 五 尼克松冲击
第十二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1973年以来)/ 455
455 / 一 冷战时代的转折点
460 / 二 需要的是美国军人而非美国银行——或者“日本第一”
468 / 三 20世纪80年代:从“罗康”开始……
471 / 四 ……到两种相互竞争的资本主义
478 / 五 ……到“日美关系处在1960年以来的最低点”
480 / 六 “冷战结束了,日本最终获胜”
485 / 七 海湾战争:美日冲突的典型案例
489 / 八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亚洲的政策从日本开始”
505 / 结 语 冲突:回望中的现实
517 / 附 录
522 / 参考书目
556 / 致 谢
560 / 索 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First, although Americans and Japanese have generally seen each other as partners in most East Asian affairs, they have in truth endured a series of sometimes highly dangerous clashes during their 150-year relationship. A second theme is that at the root of these problems has been , and continues to be clash between two different forms of capitalism. Thus the book's third theme; the clash of the two capitalisms has focused on China.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创造新日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创造新日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创造新日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W. W. Norton & Company (1998)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 Inc (199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美国史经典 (独步论史)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0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创造新日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铁甲小宝 2024-08-08 22:17:15 上海
可以帮助理解中美关系,对不太懂政治经济的读者也是友好的。想买一本收藏
4 有用 文化暗鸭 2021-08-24 00:52:19
刚好想找一本日美关系通史看,题目翻译成冲突就好,书的核心基调是冲突。当然翻译成创造新日本会卖得好一点,毕竟定价也算很高了
0 有用 白胡子 2022-10-26 17:15:14 河南
豆瓣79 前言,他所见过的所有日本人,在谈论中国时都同时包含两种情感:一是对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仰慕,二是认为一个日本人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胜过一个中国人。 20,ei微的必要性,“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同一个浴室里赤身而浴。”……“女性的这种暴露会减轻因为神秘和很难在公众场合看见而引起的对她们的欲望,女性的贞洁因而得到保护”。 59,上学时读历史课本,美国在清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是由于既得利益被先下手的列... 豆瓣79 前言,他所见过的所有日本人,在谈论中国时都同时包含两种情感:一是对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仰慕,二是认为一个日本人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胜过一个中国人。 20,ei微的必要性,“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同一个浴室里赤身而浴。”……“女性的这种暴露会减轻因为神秘和很难在公众场合看见而引起的对她们的欲望,女性的贞洁因而得到保护”。 59,上学时读历史课本,美国在清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是由于既得利益被先下手的列强瓜分殆尽,不得已而为之。其实:美国内战以后,主导以电力、钢铁、电话机为主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过剩的产能尤其需要释放,国内的购买力增长有限,需要广阔的全球市场,一如贸易战前的双赢贸易互补,美国最需要在亚洲有一个完整的中国,并且这个完整的中国之市场要对所有国家的商人平等开放。 (展开)
4 有用 四处观望 2022-03-30 22:53:17
日美关系史研究的巨著。结构清晰,作者扼要厘清了历届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与入江昭相似,本书也在阐述日美两国对华政策的相似性。
0 有用 琥珀 2022-08-06 19:40:03
从黑船来袭到后冷战,美日之间的关系远不像今日中国人认为的牢不可破,双方互有希望也有斗争,撕破脸如太平洋战争,如胶似漆如美日经济深度绑定,有着基于现实利益与历史惯性的复杂关系在时不时的将二者的亲密关系推开又拉回,用一句俗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