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晚清州县官杜凤治宦粤十几年,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主要内容是杜凤治眼里和心中的官场。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官场的百态,为州县衙署的具体运作、州县如何借助士绅的基层权力机构管治乡村社会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细节。南海知县任上的日记反映了晚清官府对大城市的管治。有关听讼 的记载透露了州县官在审案时的种种考量,使今人得以了解官员为何经常偏离王法做出判决。有关州县催征的记述,有不少清代赋税研究者尚未充分注意的事实。对官员交往、馈送、收支的记述,构成了一个个关于晚清官场“无官不贪”的生动而可信的故事。
【编辑推荐】
本书信息丰富,众多鲜活材料刷新了人们以往对晚清“基层治理”的认知。由于日记的私密史料性质,对其耙梳可见晚清地方政治的实在肌理,而非写在典章制度里的“纸上政治”。书中对官场各色人物均有描摹;亦写出地方官的种种公务——如在“刑侦”技术极为...
【内容简介】
晚清州县官杜凤治宦粤十几年,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主要内容是杜凤治眼里和心中的官场。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官场的百态,为州县衙署的具体运作、州县如何借助士绅的基层权力机构管治乡村社会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细节。南海知县任上的日记反映了晚清官府对大城市的管治。有关听讼 的记载透露了州县官在审案时的种种考量,使今人得以了解官员为何经常偏离王法做出判决。有关州县催征的记述,有不少清代赋税研究者尚未充分注意的事实。对官员交往、馈送、收支的记述,构成了一个个关于晚清官场“无官不贪”的生动而可信的故事。
【编辑推荐】
本书信息丰富,众多鲜活材料刷新了人们以往对晚清“基层治理”的认知。由于日记的私密史料性质,对其耙梳可见晚清地方政治的实在肌理,而非写在典章制度里的“纸上政治”。书中对官场各色人物均有描摹;亦写出地方官的种种公务——如在“刑侦”技术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审命案,在不知纳皇粮为天经地义之事的地方收皇粮,协同地方士绅士完成有限的“城市公共服务”等;对广东的民生礼俗、岁时节令也有勾勒。对研究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的学者,对于对近现代历史感兴趣的知识大众,本书都有阅读价值。
【一句话推荐】
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州县官杜凤治笔下的官场百态。
晚清官场镜像的创作者
· · · · · ·
-
邱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邱捷,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等职务。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孙中山研究、辛亥革命革命研究、近代商人、晚清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等。著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合著),参 加《孙中山年谱长编》、《孙中山全集》等书的编纂,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批论文。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杜凤治和他的日记
一 杜凤治其人
二 日记介绍
第二章 杜凤治宦粤时的广东社会
一 同光之际广东的治乱
二 日记反映的中外关系
三 日记中的广东民生礼俗
第三章 官场众生相
一 官场的生态
二 杜凤治的上司同僚
三 官场的底层
四 州县衙门的附属群体
第四章 州县衙门的公务
一 州县官与科举考试
二 州县官的审判权力
三 杜凤治审案案例
四 州县官的缉捕权责
五 南海知县的特殊公务
第五章 赋税征收与州县官的收支
一 钱粮的征收
二 征收群体与利益分配
三 州县官的银两
第六章 州县官与士绅的合作与冲突
一 日记中的广东士绅
二 州县官与士绅的合作
三 州县官与士绅的矛盾冲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晚清官场镜像"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 (增订版) 8.8
-
-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 8.3
-
- 日暮乾清门 8.8
-
-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 8.5
-
- 杜凤治日记(全10册) 9.4
-
- 白银与战争 8.9
-
-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 8.9
-
- 权势转移 9.0
-
- 鸦片税收与清末新政(修订本) 8.6
-
-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8.8
晚清官场镜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 条 )
> 更多书评 28篇
论坛 · · · · · ·
一些读书小感想 | 来自杭州腐皮包黄鱼 | 2 回应 | 2024-09-04 23:10:12 |
因此懂得很多很多道理 但仍然!不会操作以及获益! | 来自MrZongli02 | 2023-06-16 16:13:5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5)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法律与社会 (伯樵·阿苏勒)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豆瓣五星图书【中国近现代史】 (爱玛·包法利)
- 左其盛好书榜 (左其盛)
- ❾书单: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晚清官场镜像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时间与玫瑰 2025-03-09 07:07:33 北京
扎实有趣的研究,先是整理数百万字手稿,然后写出了这个个案,整理的资料也对于学界贡献很大。作者中学就立志学习历史,这样的学术工作,值得钦佩。
3 有用 坚毅 2024-02-14 19:13:58 北京
1清末候补官员生活已十分艰难,那些能得时间精力成大事者离不开时运环境支持。2晚清贪腐横行,大厦将倾。身康体健,事事留心,勤于观察,谨慎细密,精明警觉,才能勉强存活。3自晚清以来大牌演员就是地位偏低但收入甚高。4当官是最可靠的挣钱方式-实为包税制,还是最体面行当-称为民不为财。5疯狂递条子塞人是晚清常态,利益分食而非生产机制的常态。只有疯狂鱼肉和疯狂被鱼肉两个角色。6父母官恩威治下,民众永远是孩子。... 1清末候补官员生活已十分艰难,那些能得时间精力成大事者离不开时运环境支持。2晚清贪腐横行,大厦将倾。身康体健,事事留心,勤于观察,谨慎细密,精明警觉,才能勉强存活。3自晚清以来大牌演员就是地位偏低但收入甚高。4当官是最可靠的挣钱方式-实为包税制,还是最体面行当-称为民不为财。5疯狂递条子塞人是晚清常态,利益分食而非生产机制的常态。只有疯狂鱼肉和疯狂被鱼肉两个角色。6父母官恩威治下,民众永远是孩子。原告被告上来先关起来或直接上刑是常事,以示恩威皆出于官-就是缩小版皇权。冤案成片属于司法常态。7权力之外,父母官唯要太平,上诉闹事折腾的,不论对错就是一顿打。皇帝同样,不重是非只要太平。8各种暴力催征,其实与匪无异。一层吃次一层不吐骨头的阶级社会。彼时民众也分不清是官勒索还是征皇粮。越乱世制度越走样 (展开)
15 有用 启风 2021-08-11 08:35:53
在读《晚清官场镜像》之前,看过另外一本同样以杜凤治日记为基础写的《清代县级政权控制乡村的具体考察》,相比之下,张著是拿日记内容去套制度史研究需要的条条框框,而邱著尽可能地把日记中有意思、不常见的材料呈现出来,这就使得邱著比张著生动许多。从邱著可以看到晚清官场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切法律、制度都可有可无,官员行政、判案、升迁全在平衡人情和利益。从明面上的法规条文,乃至档案文书,完全无法了解真实的社会... 在读《晚清官场镜像》之前,看过另外一本同样以杜凤治日记为基础写的《清代县级政权控制乡村的具体考察》,相比之下,张著是拿日记内容去套制度史研究需要的条条框框,而邱著尽可能地把日记中有意思、不常见的材料呈现出来,这就使得邱著比张著生动许多。从邱著可以看到晚清官场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切法律、制度都可有可无,官员行政、判案、升迁全在平衡人情和利益。从明面上的法规条文,乃至档案文书,完全无法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态。 (展开)
12 有用 1N 2021-08-15 21:15:16
传主五十三以乙榜捐纳得小县,十数年宦粤经历,半生浮沉,堪为能吏,对官场知之甚多、感慨极深,其中险恶、无定、鄙陋、如戏、如抢、如夺等种种,正如官场众生相一章所道,场中无人不把编织、维护、扩大、巩固和利用自己的官场关系网视作要务而不敢丝毫疏忽。然而官场关系网又存在很大变数,上司和靠山的升降沉浮、调动退亡,场中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命运不可捉摸。不过官场虽苦,却前赴后继,看不破、跳不出、逃不掉。#经世丛抄#
83 有用 刘小溪YO 2021-06-20 12:42:18
本书的男主杜凤治,50多岁才正式做官,大约到64岁告老还乡。终其一生都是清朝的一位中下级文官。这本书主要研究的就是他现存的40本日记基本是从他选官后开始,也就是大约从同治五年开始书写的。 那为什么会研究一个清朝中下级的不知名的文官呢?就是因为这本书本身是很私人的日记,书写者并没有想要公诸于众,所以里面会有很多真实的个人的情绪,私人生活,以及那个年代真实社会经历和为官处事之道。其中有对于自己上司的吐... 本书的男主杜凤治,50多岁才正式做官,大约到64岁告老还乡。终其一生都是清朝的一位中下级文官。这本书主要研究的就是他现存的40本日记基本是从他选官后开始,也就是大约从同治五年开始书写的。 那为什么会研究一个清朝中下级的不知名的文官呢?就是因为这本书本身是很私人的日记,书写者并没有想要公诸于众,所以里面会有很多真实的个人的情绪,私人生活,以及那个年代真实社会经历和为官处事之道。其中有对于自己上司的吐槽,有跟同僚之间复杂关系!有向下的官老爷威风也是面对高阶官员的懦弱。极度真实展示了清末士大夫阶层的为官之道。本书四星的主要原因是略显得有点唠叨,整本书不够干练,阅读时有些部分其实可以快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