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峰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社会与文化史
译者: 刘晓霞
出版年: 2022-3
页数: 312
定价: 1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71989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社会与文化史
译者: 刘晓霞
出版年: 2022-3
页数: 312
定价: 1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7198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早期中国”的视角,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
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与物质材料,也掌握传世文献,同时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学理论;在宽广的视角中重新检讨中国文明,强调其连续性与同质性,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早期中国的创作者 · · · · · ·
-
李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峰,陕西宝鸡人。198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从事西周都城丰镐遗址的发掘。1990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并于次年起攻读博士学位; 200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唐氏早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擅长田野考古、古文字特别是西周金文与文献的综合研究,注重考古学与比较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探索。2002年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早期中国讲座。曾主持山东龙口归城古城遗址的中美联合调查与发掘。中英文主要著作:《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等。
目录 · · · · · ·
前 言
早期中国重要考古遗址
早期中国年代表
第一章 绪论:早期中国及其自然与文化界定
第二章 中国复杂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 二里头与二里冈:早期国家的建立与扩张
第四章 安阳与远方:商和同时代的青铜文化
第五章 灼裂神秘之骨:商晚期的书写与社会
第六章 铸造下来的历史:西周国家及其青铜器
第七章 创造典范:西周的官僚体系和社会制度
第八章 霸主与武士:春秋时代的社会转型
第九章 领土国家的时代:战国时期的政治与制度
第十章 作为政治家的哲学家:新近出土文献的启示
第十一章 秦统一与秦帝国:兵马俑是谁?
第十二章 汉帝国的扩张与政治转变
第十三章 国家与社会:汉帝国的官僚体系和社会秩序
第十四章 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汉代文化和艺术中的反映
地图目录
插图目录及来源
索 引
· · · · · · (收起)
早期中国重要考古遗址
早期中国年代表
第一章 绪论:早期中国及其自然与文化界定
第二章 中国复杂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 二里头与二里冈:早期国家的建立与扩张
第四章 安阳与远方:商和同时代的青铜文化
第五章 灼裂神秘之骨:商晚期的书写与社会
第六章 铸造下来的历史:西周国家及其青铜器
第七章 创造典范:西周的官僚体系和社会制度
第八章 霸主与武士:春秋时代的社会转型
第九章 领土国家的时代:战国时期的政治与制度
第十章 作为政治家的哲学家:新近出土文献的启示
第十一章 秦统一与秦帝国:兵马俑是谁?
第十二章 汉帝国的扩张与政治转变
第十三章 国家与社会:汉帝国的官僚体系和社会秩序
第十四章 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汉代文化和艺术中的反映
地图目录
插图目录及来源
索 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无论周人对上帝持什么样的态度,似乎可以确定的是,在伐商之后,周朝贵族为了使“帝”的概念适应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一方面,“帝”失去了对于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无所不在的权力,这种权力由上天来接管;另一方面,周人似乎创造了自己和“帝”的世系关系,将自己的起源直接追溯到“帝”(就像《诗经》中的“生民”),因此将“上帝”转变成了自己的守护者。周人传至后世的传统更进一步将自身置入一个更有利的局面:他们把周人的女性始祖姜嫄作为传说中帝喾的妻子,并且将商朝女性始祖作为其妃子,这一安排其实明显受到周人嫡长子继承制惯例的影响。因此,在周人的文献中,尽管上天代表了终极的宇宙秩序,然而随着西周王朝的衰落,它渐渐被描述成为一种灾难、死亡和毁灭的根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帝”总是作为周王和周人民的保护者出现,而非一种灾祸的源头。“天”和“帝”的共存是周人信仰的一个重要特征。 “帝”不仅是周人的守护者,而且他还会接待死去的周王——当他们的肉体从世俗的世界中消逝后会升入“帝”的天庭中。在天庭中陪伴“帝”的周王在祭祀期间偶尔也会下降到祭祀他们的宗庙中——也就是由他们的子孙所统治的世俗世界里。因此,祖先祭祀形成了西周国家的基础,它也将周王同有王室血统的各个地方诸侯连接在一种政治和信仰的“共同体”中。由于在宗庙中举行的仪式经常被简略地记载在青铜器铭文中,因此,学者们曾努力地去复原周庙的系统。尽管在不久的将来有些疑问似乎依然不能得到解决,然而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得到王室宗庙组织的一个轮廓。周人的宗庙基本由两大群体组成。第一群被称作“太庙”或“周庙”(位于周或岐邑),可能在先周时期已经建成,由太王占据中心位置,随后增加了王季、文王、武王和成王,五座宗庙形成一个整体。在灭商之后,这个宗庙体系在所有主要的王室中心城市乃至地方封国的中心城邑被重复建造,在周朝贵族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祖先祭祀礼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创造典范:西周的官僚体系和社会制度 -
必须指出的是,祖先祭祀并不是王室针对王室祖先所独有的,远离王都的以各宗族中心的宗庙为核心的周朝贵族们都在普遍实行。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祭祀用的青铜器是在宗族祭祀的背景下被铸造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为周王所作。近来的研究也认为,宗族(不限于那些从王室世系上分化出去的宗族,也包括他们的姻族,通常为非姬姓的宗族)是通过他们过去曾为文王或武王服务的“关联先祖”(nexus ancestors)与王室联系起来的;并且他们最初与周王室的关系决定了其家族祖孙后代的社会地位。为王室效力或与王室联盟的最初瞬间需要通过仪式来具现化(instantiated),正是仪式的需要,促进了那些奉献给家族祖先的祭祀专用的各种青铜器的铸造。换句话说,对“关联先祖”的崇敬和持续不断的纪念形成了一个基本的逻辑,为宗族宗庙中祖先祭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成为王室宗庙中由各宗族成员参与的宗教典礼的思想基础。这些宗教实践在创造和维持西周的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创造典范:西周的官僚体系和社会制度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早期中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早期中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轉】李峰|《早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史概論》自序(附年表、地图)
李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和文化系教授,唐氏早期中國研究中心(Tang Center for Early China)主任。198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198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碩士學位,1990年進入日本東京大學並於1991年起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2015年榮獲哥倫...
(展开)

当我期待神话时我在期待什么
四星推荐,专业性和阅读趣味性的程度把握得很好,能以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为前提,掌握、修正或补充一些关于史前神话时期至汉代历史的知识。 因为微信读书没有上架我本来想读的《翦商》所以找了这本出版于2022年3月的书作为替补。较我以往读过的历史书籍,有三个较明显的特点或...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8.0分 23人读过
-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0)8.9分 157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dai (xuke)
- 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 (豆瓣读书)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8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早期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yan 2022-10-25 22:29:25 北京
去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史前史,值得一读
3 有用 里仁 2022-04-16 15:30:49
简中版译文在台版基础上有大量修订,流畅了一些。作为一部概论性的著作,视野是比较宏大的,立论也很严谨。
0 有用 肢解或被欺骗的 2022-11-25 16:22:04 浙江
质量呈马蹄形,西周部分最好,新石器和秦汉部分平庸。 酋邦制(社会进化的死胡同,不能进入国家阶段)、分立宗族制度。陶寺-良渚-二里头-偃师-二里冈-安阳。 商(以军事霸权为核心的宗教化政权),其势力范围全由商的军事力量强弱决定。 周(邑制国家而非领土国家)是封建制而非「feudalism」,认为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控制力,周与诸侯国往来相当密切,且不似文献呈现的那般贵族世袭制,周王有一定力量决定任命。... 质量呈马蹄形,西周部分最好,新石器和秦汉部分平庸。 酋邦制(社会进化的死胡同,不能进入国家阶段)、分立宗族制度。陶寺-良渚-二里头-偃师-二里冈-安阳。 商(以军事霸权为核心的宗教化政权),其势力范围全由商的军事力量强弱决定。 周(邑制国家而非领土国家)是封建制而非「feudalism」,认为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控制力,周与诸侯国往来相当密切,且不似文献呈现的那般贵族世袭制,周王有一定力量决定任命。周首次采用姓(不是社会实体,氏才是),可能用于婚姻区别。周创天命观,并与祖先崇拜相联系。比起商由宗教人士充任管理,周时期政府开始官僚化。 春秋县的兴起(边境、脱离宗族以直接控制小农),华夏概念的产生。 战国领土国家的出现,小农、军事和专制的时代。 法(现实秩序)、阴阳(哲学传统)是早期最重要的流派。 (展开)
0 有用 Z 2022-05-01 13:04:19
总体上比前两本要浅显,但是关于商周的部分极有新见解。另外,考古对于早期中国的理解实在是太重要,期待更多的发现。
2 有用 撄i宁 2022-04-21 14:19:11
“早期中国”这个选题只是听着觉都觉得很难驾驭,但是读下来本书在各个学科视角与分歧观点之间转换,内容充满张力,期待这周六的讲座可以听一听作者和其他老师们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