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空调会驯服室外灼热的阳光;
手机可以排遣人的孤独;
电视和电脑可以使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让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都了然于胸);
而洗衣机、冰箱和煤气灶,使得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简单的衣食再生产。
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家用电器,与人构成了怎样的装置关系?
…………………
《论家用电器》是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探讨物的文化理论随笔集。本书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探讨了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家用电器是如何驯化、改造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者巧妙地将理论视野与散文书写相结合,既充满了洞见,也糅合了作者的当下生活感受与情怀。
……………………
大多数作者的关照是将生命体作为永恒的歌颂物:一朵花、一只猫或者斜刺里逃窜的蟑螂。汪民安勇于打破这种程式,他扩大了标的物,他从有机体推到无机体,他认为无生命之物也是值得歌...
空调会驯服室外灼热的阳光;
手机可以排遣人的孤独;
电视和电脑可以使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让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都了然于胸);
而洗衣机、冰箱和煤气灶,使得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简单的衣食再生产。
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家用电器,与人构成了怎样的装置关系?
…………………
《论家用电器》是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探讨物的文化理论随笔集。本书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探讨了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家用电器是如何驯化、改造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者巧妙地将理论视野与散文书写相结合,既充满了洞见,也糅合了作者的当下生活感受与情怀。
……………………
大多数作者的关照是将生命体作为永恒的歌颂物:一朵花、一只猫或者斜刺里逃窜的蟑螂。汪民安勇于打破这种程式,他扩大了标的物,他从有机体推到无机体,他认为无生命之物也是值得歌颂的,并且有歌颂的绝大理由。歌颂的前提是拥有激情,激情推动着写作欲望。
——胡赳赳,《澎湃新闻》
长久以来,“理论文本”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刻板印象,仿佛这类文本只能以固定的模式、话语才能流通。但《论家用电器》以一种独特的从个人经验到一般经验再到对生活结构的“潜能”分析的“言语流”实践——“我不愿意用理念去强暴事件”(汪民安)——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赵文,《艺术界》
他以文化研究的视角、“非学院”的语言,以及本人对家用电器的使用经验,为他最熟悉的每一件电器写了个小“传记”,思考“物”的生与死。
——《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汪民安的笔下,后现代与文化理论指引着诗意与现实,共同描绘出一副全新的思想图景,亦即,机器如何塑造我们的城市生活?汪民安谈论中国的方式,让身处西方或者深受西方塑造的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身。
——伦敦大学教授迈克尔·达顿
不像大多数当代理论,这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柔和雅致,一种栖居其间又对其进行反思的空间意识。它提醒我们,哲学上的左派仍可以写出节奏舒缓、辩证严谨、风格优美的文字。
——布鲁克大学教授安德鲁·彭达基斯
论家用电器的创作者
· · · · · ·
-
汪民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汪民安,1969年生,文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现代艺术和文学。主要著作有《谁是罗兰·巴特》《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论家用电器》等九部。主编理论丛刊《生产》《褶子》及多套丛书、译者。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洗衣机的语法不取决于对象本身,或者说,它不是将自身和对象融汇在一起的语法,而完全遵循自己既定的配置语法。它无视衣服的差异性。所有的衣服都是平等之物,它们没有贵贱,身份,内外和性别之分,所有的衣服一旦被抛进洗衣机中,它们就被迅速地搅拌在一起,裹成一团,而不能获得任何的特权地位。衣服的主人身份,它附着于人体之上的体面,尊严,装饰,以及它的品牌所体现出来的符号价值都被洗衣机无情地揉碎了一这是服装的暗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页 -
冰箱是食物供应地和灶台之间的—个中介。但是它不是单纯的过渡性的中介。事实上,冰箱对食物的形态有重要的改变。食物一旦经过了冰箱,或许就不是原初意义上的食物了。这点对肉食来说更为明显。冰箱首先改变了食物的形态。肉食总是以尸体的形式进入到冰箱中。但是,冰箱似乎掩饰了这一点。一头被杀死的猪或者牛,它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当它被杀死的瞬间,总有一种令人惊骇之感。它被杀死后的肉,它的柔软,它的血迹,它的无力感,它的碎片,时时昭示着它的生命迹象―只要肉还是以肉的形态现身总是令人感到难以忍受。但是,奇怪的是,这些肉,它们被细分,它们从它们的整体中解放出来而获得细碎的片段,它们被置放在冰箱中冷冻起来后,好像它们的前身不是一个生命一样,它们好像早就和一头完整的猪或者牛无关了,冰箱改变了它们的存在形态,它使得这些肉像石头一样硬朗,它们像是一个无机物,像是一个自然物,像是一个从未呼吸或者心跳的物样,冰箱掩盖了它曾经的死亡,人们从冰箱中拿出来一块肉需要把它融化,让它重新恢复到肉的柔软状态,但是,人们很少想到它的前世今生。仿佛这块肉的基本形态是石头,仿佛它的最初的发源地是冰箱,仿佛是冰箱创造了这块肉。人们不会对这块曾经是尸体的肉产生惊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论家用电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论家用电器"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论爱欲 8.4
-
- 非物 7.6
-
-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7.8
-
- 福柯的界线 8.9
-
- 科学精神的形成 8.4
-
- 褶子 8.7
-
- 影像的叛逆 6.6
-
- 地理批评 7.9
-
- 现代性 9.0
-
- 雅克·德里达研讨班论生死 7.8
论家用电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读书时顺手画的思维导图

读后感---论电视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2019年9月终于看到了这本多抓鱼上一直抢不到的书。主要是想看看这本书的第77页,论电视机的部分。作者汪民安写出了我在十年前就想写的关于电视机的感受。在2009年的电视机还没有完全智能化,所以本书的这一部分还是就传统的作为家电的电视机来写作。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 (展开)
就喜欢这种一本正经的不正经

终有一日,人的身体会因手机和电脑再度弯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我们同初始食物之间通常存在着一个中介,人们越来越少地看到食物的最初形象——如果说,在先前的农业社会,人们拼命地劳作……而现在,我们出门拼命地工作,却总是空手而归。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和食物完全没有联系。049 2、电视确实促进了视觉主义的兴旺,但是,无论如何,它... (展开)
家用电器的人格化哲学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7.7分 865人读过
-
Routledge (2017)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汪民安 (皮特4)
- 记性是个好东西,可惜我没有 (无糖捣蛋)
- 书单|想看的 (林语月)
- 社会学er的书单 (Kalahari.)
- 冲了 (Daytu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96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论家用电器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 2023-06-24 19:03:39 北京
对日常生活要有更多和更深的关切
4 有用 蜉粒 2022-10-29 07:04:00 北京
很喜欢第一篇洗衣机,但是从第二篇开始迅速腻味……
9 有用 浪丝丝 2022-10-05 10:18:58 上海
心不在焉地展示着学术段子手的能力。
9 有用 健康生活 2022-10-21 18:09:51 广东
我拿给做白电的朋友看,他骂我傻逼😢
7 有用 林木呀 2023-05-19 22:01:57 浙江
……………全是废话